剛出生的寶寶, 沒出月子前, 新媽媽爸爸要格外的留心呵護這剛剛來到世界的新生命, 以下就是在這第一個月內的身體發育的指標, 希望對新媽媽爸爸有用!!
一般掌握部分
出生時生理指標正常均值:
體重:3.12—3.21千克;身高:49.6—50.2釐米;頭圍:33.5—33.9釐米;胸圍:32.2—32.3釐米。
身體發育:一個月的孩子, 一逗會笑。 可以注視某一物體, 1—2個月的孩子集中了全身不協調的動作(握拳)。
早期教育:可在小床上懸掛彩色觀點, 色彩鮮豔、簡單、種類不宜多, 還可以掛帶響聲的玩具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幾個方面來刺激寶寶透視能力及聽覺能力。
Advertisiment
(1)體重:餵養得當, 寶寶的體重就會增加, 否則就會下降, 生病時體重下降, 恢復後又上升。 因此, 測體重觀察寶寶的生長發育, 既方便又靈敏。
(2)身長:是指從頭頂到足底(不是足尖)的長度, 3歲以內的寶寶以仰臥位測量。
(3)頭圍:觀察和測量嬰幼兒頭圍, 就可瞭解千口掌握嬰幼兒腦發育是否正常, 大腦發育不正常會導致頭圍過大, 可能是腦發育異常。 頭圍的大小決定了小兒的腦發育, 正常發育:吠態下的小兒出生時腦的重量平均為370克, 約為成人腦的1/4。 9個月時為出生前的2倍多, 3歲時會超過出生時的3倍。
(4)胸圍:代表胸廊與肺發育。 嬰兒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幾釐米, 從半歲開始胸圍逐漸接近頭圍。
Advertisiment
寶寶出生時體重約為3—3.5千克, 不足2.5千克的嬰兒稱為“低體重兒”, 需要在醫院採用暖箱保持體溫, 待自身能保持體溫時才可出院。 體重超過4千克的嬰兒稱為“巨大兒”, 如果母親產後血糖升高, 嬰兒也需要住院觀察。
由於口乎吸與蒸發導致身體水分減少以及大小便的排出、母乳分泌不足、嬰兒吃奶還不太多等因素, 所有新生兒的體重都會減少, 稱為生理性失重, 俗稱“掉水標”, 一般體重會減少3%—9%。 待母乳充足後大概到兩周, 嬰兒會恢復到出生體重, 到滿月時體重增加0.6—1.2千克。 觀察寶寶的體重十分重要, 可以知道寶寶是否發育正常, 母乳是否充足。 家庭中最好準備磅秤, 為寶寶定期測量體重。 測量時可;曙寶寶直接放在墊好衣被的磅稱上,
Advertisiment
胎兒的胎紅細胞攜靜脈氧, 需要的量較多, 出生後有了自主口乎吸, 紅細胞需要的量減少, 因此過多的紅細胞會死亡, 紅細胞中的鐵留在肝臟中, 其中的膽紅素由於肝臟的酶系統還未成熟, 不能結合而排除, 大量膽紅素進入血液迴圈而引起黃疸。 所以足月兒中70%從出生第二天起, 皮膚、黏膜、眼的結膜、軀幹、手足發黃, 第4—5天最重, 第7—10天開始消退, 到第2—3周會痊癒。 在此期間寶寶精神好, 能吃奶、大小便正常、哭聲洪亮。 但是如果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且程度重、手心腳心發黃、精神疲倦、不吃奶、尿布被染黃等, 就應馬上到醫院檢查治療。
Advertisiment
放在56‘C的熱水中水浴15分鐘再喂寶寶。 待寶寶能適應母乳後再正常哺育。 但是黃疸過重時要暫停母乳, 改用配方奶餵養, 並對寶寶進行藍光照射治療。
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周失水較多, 需要補充。 新生兒的腎還未成熟,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有許多消化酶還未生成, 所以有些食物不能消化,如澱粉類食物。有些媽媽泌乳不足,或者擔心寶寶吃不飽,過早添加米湯、澱粉糊,致母乳中寶貴的陽離子如鐵、鋅、鈣等被澱粉中的植酸結合成為不溶解的物質從大便中排出,造成寶寶貧血、缺鋅、缺鈣。此外澱粉未被消化,不能被吸收,在腸道發酵變酸,引起腹瀉。
寶寶的各個感官都應得到刺激才能促使大腦的神經發育,如果缺乏刺激,只讓寶寶吃飽就睡,寶寶的大腦神經細胞數目會減少,神經纖維聯繫減少,造成智力落後,情緒冷漠。
所以對寶寶進行適宜的感官刺激,設定視覺、聽覺、觸覺的練習非常重要。
此外,媽媽還要注意為寶寶提供手的抓握練習,允許寶寶吃手,這樣可加強手口聯繫。豎抱寶寶或者讓寶寶俯臥抬頭是訓練其頸部肌肉的好方法,只是媽媽要掌握好度。
掌握了以上的健康標準,我們的寶寶可以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發育時期了哦!!
所以有些食物不能消化,如澱粉類食物。有些媽媽泌乳不足,或者擔心寶寶吃不飽,過早添加米湯、澱粉糊,致母乳中寶貴的陽離子如鐵、鋅、鈣等被澱粉中的植酸結合成為不溶解的物質從大便中排出,造成寶寶貧血、缺鋅、缺鈣。此外澱粉未被消化,不能被吸收,在腸道發酵變酸,引起腹瀉。寶寶的各個感官都應得到刺激才能促使大腦的神經發育,如果缺乏刺激,只讓寶寶吃飽就睡,寶寶的大腦神經細胞數目會減少,神經纖維聯繫減少,造成智力落後,情緒冷漠。
所以對寶寶進行適宜的感官刺激,設定視覺、聽覺、觸覺的練習非常重要。
此外,媽媽還要注意為寶寶提供手的抓握練習,允許寶寶吃手,這樣可加強手口聯繫。豎抱寶寶或者讓寶寶俯臥抬頭是訓練其頸部肌肉的好方法,只是媽媽要掌握好度。
掌握了以上的健康標準,我們的寶寶可以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發育時期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