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寶寶智力開發全攻略

0-1歲是寶寶智力開發的寶貴時期, 面對新生兒, 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 提供較好的撫養條件。 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律, 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同月齡嬰兒早教方法大不同

東方愛嬰研發中心主任、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王圣玉解析了不同月齡段的一歲內嬰兒在早教過程中的不同方法和注意事項。

0-6個月:建立安全與依戀

家長在撫養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 首先要滿足其生理需要,

Advertisiment
這是最急促的任務, 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展。

面對新生兒, 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造安全穩定的撫養環境, 提供較好的撫養條件。 其次要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系, 這也是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

家長要多觀察寶寶, 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律, 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定的生活規律,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長期以來, 寶寶的教育一直是以母親為主體而父親經常是缺失的, 因此需要提醒家長, 在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關系的過程中, 父親也要發揮起應有的作用, 這樣寶寶長大以后會更勇敢。

7-9個月:好奇心的初步萌發

Advertisiment

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 他們要開始學習爬行了。 從這個月齡起, 家長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

首先, 學習爬行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 它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展, 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基礎, 也能滿足寶寶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 同時寶寶的食指也開始分化了, 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

其次, 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初步覺醒, 家長可以教寶寶勇敢地在別的小朋友面前介紹、表達自己, 從而讓寶寶認識自我, 學會與人交往。

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 也需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 家長可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色彩鮮亮、頁數不超過20頁、紙質較硬不容易被寶寶撕破的讀物,

Advertisiment
將寶寶同向抱在懷中, 把書擺在離寶寶視線15厘米左右的位置, 用輕柔的語氣為寶寶講述書中的故事, 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10-12個月:探索精神進一步激發

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提高。 家長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 教寶寶理解大小、里外、因果等邏輯概念。

寶寶的語言天賦也即將覺醒。 7至9個月期間還只會說單音節,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朝著雙音節發起進攻了。 一歲以后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期, 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多多跟寶寶進行交流, 為其語言的發展打好基礎。

0-1歲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五種感覺的培育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而這五種感覺通常是智力獲得的源泉, 因此父母要注重這五種感覺的培育。

一、視覺的培育

0-2個月階段:比起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視覺的發展較慢。 在2個月階段, 小寶寶能夠明白看見物體的距離僅有20公分, 一開始寶寶看東西, 只能感覺其外型, 而且移動中的事物比較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 他們能感覺到物品在移動, 并稍微看到外輪廓。

2-4個月階段:這個階段, 寶寶對于一些看過的臉孔也事物, 會慢慢記住其外輪廓, 并且在外輪廓之外, 逐漸注意到要些特征、細節的部分。

4-6個月階段:4-6個月時, 物品在他眼中已逐漸為有立本感之影像了。 在這個階段里, 由于已經能夠比較穩定、清楚地視物, 所以只要是放在周圍的固定物,

Advertisiment
寶寶相對較能確定物品的位置, 并伸手去拿。 之后寶寶能逐漸盯著某一物看個幾秒鐘, 即“定視”的能力。

7個月左右, 寶寶的眼睛便可以慢慢根據東西靠近或遠離調整焦距來對焦了。

父母可以對孩子多微笑、提供視覺的刺激給寶寶, 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看電視。

0-3個月階段:小寶寶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幾乎發展成熟了, 故當他一出生后, 便能開始運用他的聽覺。 剛出生的前2、3天, 寶寶的外聽道可能還有一些些羊水塞住, 不過等到羊水都排干凈后, 家長可以發現寶寶對聲音會有某種程度的注意。 一直到兩個月左右, 寶寶會對突然關門的聲音, 或東西掉落的聲音相當敏感, 如果他正在吃奶, 也會停下來, 轉而注意聲音來源, 另外,寶寶會從生活中喂奶、換尿布、親子互動中,意識到某人為主要照顧者,并慢慢去辨認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3-6個月階段:在此三個月期間,寶寶會慢慢知道這個聲音是某人發出來的,“噹噹噹”是手搖鈴的聲音,“碰”一聲是關門,即學習將聲音和發音之物連結。此時,寶寶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牙牙學語,他會開始學很多語音或他常常的到的聲音,如東西發出的聲音等等。

7-12月階段:7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學會單音節的發音了,也可能已經會喊爸爸媽媽了,這時聽力主要發展主要是辨別語言的不同。

可以通過對孩子唱歌、對話培育孩子的聽覺。

小寶寶的觸覺也是一出生就近乎發展完成。由于寶寶之前在媽媽肚子里時,長期被羊水包圍著,所以皮膚特別柔嫩細致,但我們仍須藉由提供他一些后天的觸覺經驗,讓也逐漸適應全新的世界。在這個階段里,包括幫寶寶洗澡、擦臉,及喝奶后擦嘴巴、口腔內部等日常活動,都能帶給他豐富的觸覺刺激,家長可不要因寶寶顯現出有些抗拒的反應更停止喔!

出生后不久的寶寶,觸覺功能都還比較簡單,當他被碰觸到時,自己會有所感覺。有研究指出,穩定的觸覺經驗會讓寶寶產生愉悅的情緒,感覺安定,故家長有機會若能多抱抱他、拍拍他,或和他按摩,相當有助于穩定寶寶情緒及增進親子間的聯系。

0-1歲期間,家長除了多提供寶寶觸覺經驗,還可以配合寶寶的聽覺,幫助他將這個聲音和感受連結在一起,之后隨著其認知能力逐步提升,他才能逐漸了解這個感受代表的含意,及發展出觸覺的區辨能力。

父母要多撫摸、多擁抱孩子,可以把不同材質的物品給孩子觸摸。

四、味覺與嗅覺的培育

由于味覺很多時候都需要嗅覺的輔助,兩者密不可分,故在此一并討論。嗅覺、味覺同為一出生就準備好,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都以母乳、配方奶為主食,待之后能開始嘗試副食品及種類增多,寶寶的嗅覺、味覺經驗也有了明顯的進展。

當寶寶在接觸新的氣味、味道時,因為他們之前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對他們來說,不知何謂香或臭、甜或酸,家長如能提供相關的感覺刺激時,能搭配口語介紹,寶寶自然會配合他所聽到的聲音及嗅覺、味覺經驗,隨著經驗的累積及認知能力進展,學會辨認味道及其代表的意涵。

另外,寶寶會從生活中喂奶、換尿布、親子互動中,意識到某人為主要照顧者,并慢慢去辨認主要照顧者的聲音。

3-6個月階段:在此三個月期間,寶寶會慢慢知道這個聲音是某人發出來的,“噹噹噹”是手搖鈴的聲音,“碰”一聲是關門,即學習將聲音和發音之物連結。此時,寶寶也會跟著爸爸媽媽牙牙學語,他會開始學很多語音或他常常的到的聲音,如東西發出的聲音等等。

7-12月階段:7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學會單音節的發音了,也可能已經會喊爸爸媽媽了,這時聽力主要發展主要是辨別語言的不同。

可以通過對孩子唱歌、對話培育孩子的聽覺。

小寶寶的觸覺也是一出生就近乎發展完成。由于寶寶之前在媽媽肚子里時,長期被羊水包圍著,所以皮膚特別柔嫩細致,但我們仍須藉由提供他一些后天的觸覺經驗,讓也逐漸適應全新的世界。在這個階段里,包括幫寶寶洗澡、擦臉,及喝奶后擦嘴巴、口腔內部等日常活動,都能帶給他豐富的觸覺刺激,家長可不要因寶寶顯現出有些抗拒的反應更停止喔!

出生后不久的寶寶,觸覺功能都還比較簡單,當他被碰觸到時,自己會有所感覺。有研究指出,穩定的觸覺經驗會讓寶寶產生愉悅的情緒,感覺安定,故家長有機會若能多抱抱他、拍拍他,或和他按摩,相當有助于穩定寶寶情緒及增進親子間的聯系。

0-1歲期間,家長除了多提供寶寶觸覺經驗,還可以配合寶寶的聽覺,幫助他將這個聲音和感受連結在一起,之后隨著其認知能力逐步提升,他才能逐漸了解這個感受代表的含意,及發展出觸覺的區辨能力。

父母要多撫摸、多擁抱孩子,可以把不同材質的物品給孩子觸摸。

四、味覺與嗅覺的培育

由于味覺很多時候都需要嗅覺的輔助,兩者密不可分,故在此一并討論。嗅覺、味覺同為一出生就準備好,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都以母乳、配方奶為主食,待之后能開始嘗試副食品及種類增多,寶寶的嗅覺、味覺經驗也有了明顯的進展。

當寶寶在接觸新的氣味、味道時,因為他們之前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對他們來說,不知何謂香或臭、甜或酸,家長如能提供相關的感覺刺激時,能搭配口語介紹,寶寶自然會配合他所聽到的聲音及嗅覺、味覺經驗,隨著經驗的累積及認知能力進展,學會辨認味道及其代表的意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