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歲寶寶餵養誤區大盤點

對嬰幼兒來說給他喂什麼、喂多少東西和怎麼把這些食物喂到他嘴裡去是同樣重要的事情, 所以一個孩子的飲食內容和餵養行為是同等重要的。 為了能夠讓寶寶健康成長, 媽媽們一定要小心謹慎, 避開這些誤區!粑粑麻麻們一定要看看, 一起擴散周知!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一:過早的添加輔食

好幾年前咱們的觀點是, 純母乳餵養到4個月就可以了, 現在從去年開始, 咱們國際上一般要求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 所以不要過早添加輔食。 尤其是有些孩子, 母乳還很足的情況下, 媽媽4個月就開始添加各種米粉、蛋黃等等,

Advertisiment
就把孩子在母乳中獲取的營養就剝奪了。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二:添加輔食首選蛋黃

一個孩子一生中第一次添加的輔食應該是什麼呢?好多爸媽的誤區就是選擇蛋黃, 會覺得蛋黃這個營養物質又好, 又補充蛋白質, 含鋅也高、含鐵也高, 這是一個誤區, 首先添加的第一個輔食應該是含鐵米粉。 是因為米粉引起嬰兒過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而且相對於蛋黃容易消化吸收。 像蛋黃有的孩子愛過敏的, 建議8個月以後再加。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三:泥糊和奶混在一起吃

當寶寶添加米粉或者泥糊狀食物, 有的媽媽說很省事, 可以把這個泥糊狀食物和奶混在一起步就可以了嘛, 這也是一個誤區。 因為咱們的小傢伙給他加泥糊狀食物,

Advertisiment
一方面給他加營養, 另外一方面他要學習咀嚼, 咀嚼是需要鍛煉的, 讓他練習舌頭的攪拌能力才可以。

0-1歲寶寶餵養誤區四:餵奶時不顧及孩子的心理需要

餵奶的時候, 有的媽媽漫不經心, 他不與孩子做這種眼神的交流, 你看她也許抱著孩子餵奶, 但是沒有看著孩子, 用關注的表情對著孩子微笑, 而且眼睛看著電視, 也許跟別人聊天。 最可怕的是人工餵養的孩子, 有的父母想反正用奶瓶餵奶, 讓孩子躺在床上, 就抱著奶瓶, 媽媽根本都不抱。

這種人工餵養, 雖然物質營養攝入了, 現在心理需求完全沒有滿足他。 我們提醒爸媽, 不管是母乳餵養, 特別是奶瓶餵養的人工餵養, 一定要把孩子抱在懷裡, 要一邊喂一邊跟孩子交流,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滿足。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五:過早加入了配方奶粉

有的媽媽雖然母乳很足, 大家過早的加入了配方奶粉, 問她為什麼?她說感覺我的母乳很稀, 這是完全不對的。 因為母乳80%都是水, 所以本身就是很稀的液體, 只要你有足夠的母乳就可以堅持到4到6個月, 而且完全夠你的孩子的營養發育的需要。

0-1歲寶寶餵養誤區六:7、8個月仍給吃顆粒細膩的輔食

7、8個月以後, 仍然給孩子吃顆粒非常非常細膩的輔食, 這樣也不好。 因為7到9個月, 從我們醫學角度來說, 孩子就進入食物的質地敏感期, 這個時候進入質地敏感期, 再加上孩子7、8個月逐漸開始長牙了, 牙齦有癢痛的感覺, 所以他特別喜歡吃稍微有點顆粒、稍微比4到6個月粗糙一點的輔食,

Advertisiment
他感覺吃起來比較有意思, 而且對他牙齦的摩擦感也幫助他出牙。

所以7、8個月以後, 我們希望你的輔食就不能太細膩了, 應該自己做一點肉末、菜末、爛粥, 這樣孩子吃起來可能興趣更大一些。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七:過早的給孩子加鹽和調味品

過早的給孩子加鹽和調味品, 很多孩子8到9個月媽媽給他做輔食的時候, 覺得給他做點爛麵條一點鹽不加, 能好吃嗎?特別習慣的給他加點鹽、加點兒童醬油、香油, 覺得這樣能把食物做的很香, 這不好。 因為大人已經吃慣了酸鹹苦辣, 你吃原汁原味的覺得沒有辦法吃了, 但是寶寶一開始沒有接觸過鹽類, 而且他不需要那麼多鹽,

Advertisiment
他所需要的鹽或者叫氯化鈉, 從食物本身就已經含有了。

所以他在1歲以內, 我們寶寶的食物中不需要加鹽和任何調味品, 而且可以放心這樣做, 完全不用擔心我的孩子沒有吃鹽會不會沒有勁, 因為從蔬菜和各種食物中的就足夠了。 另外, 過早的攝入鹽對孩子的身體和腎臟都是負擔。 而且味覺是互相比較的, 你吃完糖吃再甜的西瓜都不覺得甜了, 他從不加鹽到逐漸逐漸加, 味覺是逐漸逐漸上升的過程。 如果你過早的加了鹽, 你的孩子嫌不咸的東西肯定不吃了, 他口味就會越來越鹹, 他一生中吃的鹽就越來越多。 當咱們的爸媽用咱們的口味評判孩子的輔食說有點香味的時候, 對孩子來說那個鹽可能已經很多了, 所以一歲的 孩子不要加鹽和調味品。

0-1歲寶寶餵養誤區八:為了夜間不餓醒睡前喂濃奶

小嬰兒小的時候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而且夜間睡醒之後不會哄自己睡覺,必須大人安慰。大人一看孩子一個晚上醒三四次就感覺很疲倦,於是就想怎麼讓孩子睡覺呢,於是流傳這麼一個方法,在睡前給孩子喝濃濃的的奶,這個是不對的。很多媽媽把米粉放在孩子睡覺前吃,古人有一句話,喂不合則媚不安,孩子睡覺的時候胃腸道蠕動本身就不是那麼活躍的,孩子的喂要拼命的消化這個米粉,長期對孩子喂不好。而且有的孩子早晨起來口裡有酸氣或者臭味,都是他消化不良的表現,所以千萬不能在睡前給孩子吃過濃的東西。就是常規,你該喝多少奶就喂多少,一點不用增加濃度,稀稠度也一定要按奶粉的沖調說明。

媽媽也不用擔心,當小傢伙長到一定程度,神經系統發育到一定程度,比如七八個月以後,有的孩子發育晚一點兩歲以後,就不用夜間吃了。所以是自然而然發育的過程,不要為了讓他睡大覺,而去給他吃過濃的食物,也許適得其反,還會傷害孩子的消化系統。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九:兩頓奶之間添加輔食

添加食物的次數過於頻繁,在兩頓奶之間添加輔食,這也是不對的。對一般消化系統正常的孩子來說,在加輔食的時候我們希望,如果這個孩子4個月或者6個月從來沒有加輔食,第一次加輔食的時間,我們一般建議選擇中飯這頓奶之前,比如11點左右孩子餓了,按照通常的情況他該吃飽飽的一頓奶了,因為你要開始引入這個輔食,我們希望吃奶之前他餓了先給他拌一點米粉,讓他吃兩勺,相應的把奶的量減到三四毫升,這就算一頓飯了。

逐漸的中午這頓輔食添加越來越多,奶量越來越少,可能七八個月以後這頓飯完全被輔食替代了,以後逐漸把晚飯這頓奶也逐漸替代到。一般1歲以後中飯和晚飯都被輔食替代了。如果在兩頓奶之間加輔食,有的媽媽會很忙很忙的,隔兩小時就加一次,隔兩小時就加一次媽媽很累不說,孩子總是在加輔食的時候處於半餓半飽的狀態,孩子饑餓感不強的時候,吃起來就不是很香,因為餓是最好的下飯菜。

長此以往喂沒有休息的時間,總是沒有排空的時候剛兩個小時你又加進來了,所以喂也沒有休息的時間,我們總是希望喂蠕動完,把喂的內容物排空了,休息一下再吃下一頓,有一飽一縮的規律在裡面比較好一些。所以我們不太建議在兩頓母乳之間或者兩頓配方奶粉之間加輔食,這樣對孩子的興趣可能不是很大。

說到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好多4、5個月的孩子,他對大人吃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因為那個時候他在心理上也想嘗一嘗食物以外的東西了,他經常大人吃飯的時候他眼巴巴的望著,大人經常會有一種感覺,孩子挺有興致的,拿筷子蘸點菜湯,那裡面鹽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一旦小的時候嘗這種菜湯,你再讓他吃瓶裝的泥糊狀食物,他就覺得一點味道沒有,所以就過早的提高了味覺,所以不要過早的加鹽和不要過早的讓他嘗成人的菜湯。

孩子每天、每餐應該吃多少輔食?

到底每次及每天應該給孩子吃多少輔食呢?這是所有爸媽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開始添加輔食時,要根據嬰兒前幾次進食的情況大概估算應該提供的輔食量。嬰兒每次接受輔食的量不固定,可有20%的差異,每天的進食量也不固定。爸媽要認真對待每次的進食過程,最好定量餵養,但也不能絕對定量,只要孩子不吃,就應該停止餵養。

除了將孩子能接受的每餐輔食量與每天進食總量作為參考依據,還應該根據進食後的結果逐步調整餵養量,如是否干擾了奶的攝入,進食後是否出現了胃腸不適的表現,生長是否正常等。家長還應考慮每次輔食的組成,應以每次進食種類和性質來判斷。還有些家長給孩子的輔食中突出菜和肉、蛋等蛋白質食物,而忽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肉、菜不是不好,但不能擠掉米、面等食物。建議每次輔食中米、面等食物應至少占一半,菜、肉、蛋一起不可超過一半。

所以一歲的 孩子不要加鹽和調味品。

0-1歲寶寶餵養誤區八:為了夜間不餓醒睡前喂濃奶

小嬰兒小的時候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而且夜間睡醒之後不會哄自己睡覺,必須大人安慰。大人一看孩子一個晚上醒三四次就感覺很疲倦,於是就想怎麼讓孩子睡覺呢,於是流傳這麼一個方法,在睡前給孩子喝濃濃的的奶,這個是不對的。很多媽媽把米粉放在孩子睡覺前吃,古人有一句話,喂不合則媚不安,孩子睡覺的時候胃腸道蠕動本身就不是那麼活躍的,孩子的喂要拼命的消化這個米粉,長期對孩子喂不好。而且有的孩子早晨起來口裡有酸氣或者臭味,都是他消化不良的表現,所以千萬不能在睡前給孩子吃過濃的東西。就是常規,你該喝多少奶就喂多少,一點不用增加濃度,稀稠度也一定要按奶粉的沖調說明。

媽媽也不用擔心,當小傢伙長到一定程度,神經系統發育到一定程度,比如七八個月以後,有的孩子發育晚一點兩歲以後,就不用夜間吃了。所以是自然而然發育的過程,不要為了讓他睡大覺,而去給他吃過濃的食物,也許適得其反,還會傷害孩子的消化系統。

0-1歲寶寶餵養誤區九:兩頓奶之間添加輔食

添加食物的次數過於頻繁,在兩頓奶之間添加輔食,這也是不對的。對一般消化系統正常的孩子來說,在加輔食的時候我們希望,如果這個孩子4個月或者6個月從來沒有加輔食,第一次加輔食的時間,我們一般建議選擇中飯這頓奶之前,比如11點左右孩子餓了,按照通常的情況他該吃飽飽的一頓奶了,因為你要開始引入這個輔食,我們希望吃奶之前他餓了先給他拌一點米粉,讓他吃兩勺,相應的把奶的量減到三四毫升,這就算一頓飯了。

逐漸的中午這頓輔食添加越來越多,奶量越來越少,可能七八個月以後這頓飯完全被輔食替代了,以後逐漸把晚飯這頓奶也逐漸替代到。一般1歲以後中飯和晚飯都被輔食替代了。如果在兩頓奶之間加輔食,有的媽媽會很忙很忙的,隔兩小時就加一次,隔兩小時就加一次媽媽很累不說,孩子總是在加輔食的時候處於半餓半飽的狀態,孩子饑餓感不強的時候,吃起來就不是很香,因為餓是最好的下飯菜。

長此以往喂沒有休息的時間,總是沒有排空的時候剛兩個小時你又加進來了,所以喂也沒有休息的時間,我們總是希望喂蠕動完,把喂的內容物排空了,休息一下再吃下一頓,有一飽一縮的規律在裡面比較好一些。所以我們不太建議在兩頓母乳之間或者兩頓配方奶粉之間加輔食,這樣對孩子的興趣可能不是很大。

說到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好多4、5個月的孩子,他對大人吃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因為那個時候他在心理上也想嘗一嘗食物以外的東西了,他經常大人吃飯的時候他眼巴巴的望著,大人經常會有一種感覺,孩子挺有興致的,拿筷子蘸點菜湯,那裡面鹽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一旦小的時候嘗這種菜湯,你再讓他吃瓶裝的泥糊狀食物,他就覺得一點味道沒有,所以就過早的提高了味覺,所以不要過早的加鹽和不要過早的讓他嘗成人的菜湯。

孩子每天、每餐應該吃多少輔食?

到底每次及每天應該給孩子吃多少輔食呢?這是所有爸媽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開始添加輔食時,要根據嬰兒前幾次進食的情況大概估算應該提供的輔食量。嬰兒每次接受輔食的量不固定,可有20%的差異,每天的進食量也不固定。爸媽要認真對待每次的進食過程,最好定量餵養,但也不能絕對定量,只要孩子不吃,就應該停止餵養。

除了將孩子能接受的每餐輔食量與每天進食總量作為參考依據,還應該根據進食後的結果逐步調整餵養量,如是否干擾了奶的攝入,進食後是否出現了胃腸不適的表現,生長是否正常等。家長還應考慮每次輔食的組成,應以每次進食種類和性質來判斷。還有些家長給孩子的輔食中突出菜和肉、蛋等蛋白質食物,而忽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肉、菜不是不好,但不能擠掉米、面等食物。建議每次輔食中米、面等食物應至少占一半,菜、肉、蛋一起不可超過一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