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牙齒介紹
人的一生會有兩副牙齒, 即乳牙(20個)和恒牙(32個), 出生的時候頜骨中已經有骨化的乳牙牙孢, 但是沒有萌出, 一般出生後4~6個月乳牙開始萌出, 有的孩子會到10個月, 這都是正常的, 12個月還沒有出牙視為異常, 最晚寶寶兩歲半的時候20顆乳牙會出齊。
一般兩歲內計算乳牙的數目約為月齡減去4或6, 但乳牙萌出的時間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出牙為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 這個時候有的寶寶會有低熱、煩躁、流口水增多等等情況, 這些都是正常的。
家長要注意不要和其它疾病引起的發熱煩躁混淆了,
Advertisiment
20個乳牙寶寶的萌出是有順序的, 雖然不一定一成不變, 但是也可以作為參照的依據, 原則上是左右對稱, 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 和上下顎犬齒的萌牙時間則約略相當。
出牙期的清潔
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 是細菌存活的能量來源, 所以不要以為小寶寶就不用刷牙。 幫寶寶清潔口腔清潔工具 潔牙工具仍可延續未長牙時使用的紗布、紗布巾、棉簽或海綿棒, 也可以開始選擇合適的乳牙刷,
Advertisiment
清潔姿勢
媽媽坐在椅子上, 把寶寶抱在腿上, 讓寶寶的頭稍微往後仰, 用乾淨的紗布蘸點清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跟長出來的牙齒。
真正的口腔保健從嬰兒出生後不久就開始了。
方法
寶寶長牙前或者乳牙剛萌出的時候, 父母應在餵奶後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消毒紗布卷在手指上,輕擦小兒口腔各部分粘膜和牙床, 以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 好處
能促進小兒口腔粘膜、頜骨的生長發育, 增強抗病能力。
小貼士
如果覺得每天清理比較麻煩或擔心操作不當損傷口腔粘膜, 睡前或進食後給寶寶喂少許開水也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Advertisiment
寶寶出牙期不適症狀的護理
牙齦癢
牙齒萌出時對牙齦神經造成刺激, 會有些不適, 等牙齒都長出來, 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不過可採用一些小辦法來緩解:
每天用紗布蘸點涼水擦拭牙齦, 如果是夏天, 可以用棉紗布包一小塊冰塊給寶寶冷敷一下, 能夠暫時緩解長牙帶來的不適。
可以買一些牙膠或磨牙棒之類的產品讓寶寶咬, 一來可以緩解不適, 二來還能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一舉兩得。
因為牙齦不適, 寶寶可能會咬嘴唇和舌頭, 不但會咬傷自己, 還會影響牙齒的生長, 引起齙牙。 媽媽應多留心寶寶的一舉一動, 一旦發現寶寶咬嘴唇就要及時制止。
流口水
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等到一周歲左右, 隨口腔深度增加,
Advertisiment
唾液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 用柔軟的棉布及時幫寶寶擦乾淨口水, 擦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 否則容易擦破皮膚引起感染。
用小圍嘴圍在脖子上接納寶寶流的口水, 以免口水弄濕衣服。
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發紅現象, 可塗抹點收斂作用的藥膏, 如果皮膚已經有點潰爛, 則不宜自己用藥, 一定要去醫院看醫生。
發燒
只要體溫不超過38℃, 且精神好、食欲旺盛, 就無需特殊處理, 讓寶寶多喝些開水就行了;如果體溫超過38.5℃, 並伴有煩躁哭鬧、拒奶等現象, 則應及時就診。
腹瀉
當寶寶有腹瀉, 大便次數增多、但水分不多時, 應暫時給寶寶停止添加其他輔食,
Advertisiment
煩燥
出牙前的寶寶出現啼哭、煩躁不安等症狀時, 一般只要讓寶寶咬磨牙棒, 轉移其注意力, 通常會安靜下來。 另外, 還可以在寶寶出牙時給他做臉部按摩, 以放鬆臉部肌肉, 也可起達到較好的效果。
案例
最近給寶寶買了巧虎的碟子, 他很喜歡裡面“巧虎刷牙”的那段, 總是念叨著“巧虎愛刷牙, 娃娃愛刷牙。 ”還煞有介事地時不時拿著給他準備的小牙刷模仿。 但是寶寶還是不太會刷, 有點著急的樣子。 於是我常常和寶寶玩遊戲, 把牙刷當道具, 給小熊刷牙、給洋娃娃刷牙……每次示範後, 寶寶都搶著要去給玩具們刷牙, 很認真地按照我教的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 可認真了。我想不久的將來,他就能像給玩具們刷牙那樣,正確地給自己刷牙了。
經驗談:
有些家長對小孩的乳牙蛀牙並不在意,認為以後長出恒牙再注意刷牙就好,這是需要糾正的觀念。這個時候孩子的大動作能力和精細動作都發展迅速,什麼都想拿來摸一摸、玩一玩,這個時候牙刷就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遊戲道具,讓孩子自然又愉快地接受。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站立了,家長可以挑選軟毛的寶寶專用牙刷、漱口杯、口味牙膏等,從刷牙用具開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這個時候的重點是讓寶寶對刷牙有直接的印象,帶動寶寶的積極性,不要太苛求寶寶的動作是否正確。該時期教寶寶刷牙仍然應該更注重“遊戲的快樂”,而不是非要寶寶學會不可,如果寶寶不願意,也不要強迫他,等他想玩的時候再進行也可以。
從兩歲半開始,可以給寶寶選擇該年齡段適用的牙刷,每日早晚兩次,站在寶寶身後,手把手教寶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但此時真正的刷牙工作仍需要父母的協助,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很容易不小心吞進牙膏泡沫、傷到牙齦等。
想讓小朋友乖乖地練習刷牙,可以好好的利用鏡子,因為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對自己很好奇,媽媽可以引導他去看看鏡子裡的自己,小朋友若哭鬧就停下來,等他的情緒過去再繼續。一般來說,寶寶看見全家一起來刷牙,並使之成為每天睡前的必備動作,也是帶動寶寶刷牙的好方法哦!
孩子從半歲左右開始長牙齒,到 2~2.5歲,會長出20顆乳牙;6歲到12歲,乳牙開始有次序的脫落,相應的恒牙就開始萌生了。很多人認為要換掉的乳牙不重要,這是導致家長忽視孩子牙病早期治療的一個認識誤區。
乳牙是孩子的咀嚼器官,咀嚼是促進頜骨、牙弓發育,恒牙正常萌生的條件。忽視兒童乳牙的保護,往往會引起孩子牙痛,影響咀嚼消化功能,影響頜面骨骼及恒牙的正常發育,甚至影響孩子以後的面容美觀。
專家提醒,保護乳牙是兒童生長發育中一個不能忽視的部分。想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齒,家長除了要幫孩子從小養成堅持刷牙、定期做口腔檢查的好習慣外,還要警惕孩子那些毀牙的壞習慣。
1、舔牙吐舌
多發生在孩子的換牙期,孩子常用舌頭舔鬆動的乳牙或新長出的恒牙,從而形成吐舌頭或伸舌頭的壞習慣。
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會導致上下牙之間形成局部開合,牙齒之間會出現縫隙,同時還會使上下頜均向前移位,導致雙頜前突畸形及開合。如果常舔下前牙,可導致下頜向前移位,形成下頜向前突的反合。
2、偏側咀嚼
孩子在乳牙發展的後期,由於乳牙脫落,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
偏側咀嚼會使牙弓向咀嚼側旋轉,廢用側發育不良,使下頜向咀嚼側偏斜、導致臉型左右不對稱。而且由於不常咀嚼的一側沒有了食物摩擦和沖刷,不能自我清潔,更容易堆積牙垢,很容易出現齲齒、牙齦紅腫等牙周疾病。
3、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應用鼻子進行,但如果孩子患有鼻炎或腺樣體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暢,就會形成口呼吸的習慣。
長期進行口呼吸,孩子的舌頭和下頜後退,會導致上頜前凸,上牙弓狹窄,牙齒不齊。外觀表現開唇露齒,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4、咬東西
很多孩子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5、不良睡眠習慣
有的寶寶習慣在睡覺時把手肘、手掌、拳頭等枕在一側臉的下方,或是喜歡經常用手托著一邊的腮部,這些習慣對於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都有影響。
6、刷牙用力過大
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面釉質與牙本質間的薄弱部分過分磨耗,形成楔狀缺損,引起牙齒過敏,繼發齲齒,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現牙齦損傷、萎縮。
7、睡前吃糖
晚上睡覺時,很少喝水,人體各個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減少,睡前吃糖,糖分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乳酸,腐蝕牙齒形成蛀洞,從而發生齲齒。
8、亂剔牙
牙縫會慢慢變寬,食物容易嵌進牙縫裡。另外,剔牙的牙籤如果不衛生,在剔牙時牙齦的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可能會形成感染。
經驗談:
有些家長對小孩的乳牙蛀牙並不在意,認為以後長出恒牙再注意刷牙就好,這是需要糾正的觀念。這個時候孩子的大動作能力和精細動作都發展迅速,什麼都想拿來摸一摸、玩一玩,這個時候牙刷就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遊戲道具,讓孩子自然又愉快地接受。
1歲半的寶寶已經會站立了,家長可以挑選軟毛的寶寶專用牙刷、漱口杯、口味牙膏等,從刷牙用具開始吸引小朋友的注意,這個時候的重點是讓寶寶對刷牙有直接的印象,帶動寶寶的積極性,不要太苛求寶寶的動作是否正確。該時期教寶寶刷牙仍然應該更注重“遊戲的快樂”,而不是非要寶寶學會不可,如果寶寶不願意,也不要強迫他,等他想玩的時候再進行也可以。
從兩歲半開始,可以給寶寶選擇該年齡段適用的牙刷,每日早晚兩次,站在寶寶身後,手把手教寶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但此時真正的刷牙工作仍需要父母的協助,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很容易不小心吞進牙膏泡沫、傷到牙齦等。
想讓小朋友乖乖地練習刷牙,可以好好的利用鏡子,因為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對自己很好奇,媽媽可以引導他去看看鏡子裡的自己,小朋友若哭鬧就停下來,等他的情緒過去再繼續。一般來說,寶寶看見全家一起來刷牙,並使之成為每天睡前的必備動作,也是帶動寶寶刷牙的好方法哦!
孩子從半歲左右開始長牙齒,到 2~2.5歲,會長出20顆乳牙;6歲到12歲,乳牙開始有次序的脫落,相應的恒牙就開始萌生了。很多人認為要換掉的乳牙不重要,這是導致家長忽視孩子牙病早期治療的一個認識誤區。
乳牙是孩子的咀嚼器官,咀嚼是促進頜骨、牙弓發育,恒牙正常萌生的條件。忽視兒童乳牙的保護,往往會引起孩子牙痛,影響咀嚼消化功能,影響頜面骨骼及恒牙的正常發育,甚至影響孩子以後的面容美觀。
專家提醒,保護乳牙是兒童生長發育中一個不能忽視的部分。想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齒,家長除了要幫孩子從小養成堅持刷牙、定期做口腔檢查的好習慣外,還要警惕孩子那些毀牙的壞習慣。
1、舔牙吐舌
多發生在孩子的換牙期,孩子常用舌頭舔鬆動的乳牙或新長出的恒牙,從而形成吐舌頭或伸舌頭的壞習慣。
如果不停地用舌尖舔上下前牙,會導致上下牙之間形成局部開合,牙齒之間會出現縫隙,同時還會使上下頜均向前移位,導致雙頜前突畸形及開合。如果常舔下前牙,可導致下頜向前移位,形成下頜向前突的反合。
2、偏側咀嚼
孩子在乳牙發展的後期,由於乳牙脫落,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
偏側咀嚼會使牙弓向咀嚼側旋轉,廢用側發育不良,使下頜向咀嚼側偏斜、導致臉型左右不對稱。而且由於不常咀嚼的一側沒有了食物摩擦和沖刷,不能自我清潔,更容易堆積牙垢,很容易出現齲齒、牙齦紅腫等牙周疾病。
3、口呼吸
正常的呼吸應用鼻子進行,但如果孩子患有鼻炎或腺樣體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暢,就會形成口呼吸的習慣。
長期進行口呼吸,孩子的舌頭和下頜後退,會導致上頜前凸,上牙弓狹窄,牙齒不齊。外觀表現開唇露齒,上唇短厚,上前牙突出。
4、咬東西
很多孩子喜歡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及吮吸奶嘴等,在咬這些物體的時候一般總固定在牙齒的某一個部位,所以容易在上下牙之間造成局部間隙,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牙齒局部的小開合畸形。
5、不良睡眠習慣
有的寶寶習慣在睡覺時把手肘、手掌、拳頭等枕在一側臉的下方,或是喜歡經常用手托著一邊的腮部,這些習慣對於孩子頜面部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都有影響。
6、刷牙用力過大
刷牙用力過大會造成牙齒表面釉質與牙本質間的薄弱部分過分磨耗,形成楔狀缺損,引起牙齒過敏,繼發齲齒,甚至牙髓暴露或出現牙齦損傷、萎縮。
7、睡前吃糖
晚上睡覺時,很少喝水,人體各個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減少,睡前吃糖,糖分在細菌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乳酸,腐蝕牙齒形成蛀洞,從而發生齲齒。
8、亂剔牙
牙縫會慢慢變寬,食物容易嵌進牙縫裡。另外,剔牙的牙籤如果不衛生,在剔牙時牙齦的黏膜被剔破後細菌進入,可能會形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