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3歲寶寶的禮儀教育啟蒙

不少父母把禮儀理解為繁文縟節, 覺得那都是虛偽的客套, 無需刻意學習;也有父母認為禮儀學習是大孩子的事, 如社交方面的禮儀, 3歲前的寶寶又不參加社交活動, 根本不需要那麼早學習, 其實, 這些都是對幼兒禮儀的誤解。
幼兒禮儀指寶寶在幼稚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範。 良好禮儀的獲得對寶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素質的全面提高都有積極的意義, 因此, 禮儀學習和禮儀行為應該伴隨寶寶的成長而養成。
幼兒禮儀內容
幼兒禮儀專案
幼兒禮儀內容
用餐禮儀
正確使用餐具,
Advertisiment
有良好的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的乾淨與整潔。
儀錶儀容禮儀
養成保持身體整潔、講衛生的習慣;學會保持正確的坐、站、走姿勢。
交往禮儀
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初步學會做客的禮節;懂得尊重長輩, 與他人禮貌地打招呼。
公共場所禮儀
初步瞭解禮儀的最基本要求就算達標。
學習禮儀
發言先舉手、認真聽完別人的話;走路、說話、搬桌椅輕輕地進行, 儘量避免製造噪音;觀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吃零食、不亂扔東西。
禮儀教育啟蒙進行時
對0~3歲寶寶進行禮儀啟蒙教育應尊重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起點要低, 訓練要實, 方法要靈活多樣。
0~1歲:寶寶禮儀入門, 重在父母榜樣示範
如果你平時說話總是高聲吼叫,
Advertisiment
或者粗話滿口, 寶寶會輕聲細語、彬彬有禮嗎?言教不如身教, 有時千教萬教不如你的一個行動。 因此, 請注意自己言行, 多說“請”和“謝謝”, 並用愉悅的聲音對寶寶說話, 為寶寶的禮儀學習開好頭。
1~2歲:寶寶禮儀初體驗, 重在父母引導
對這個階段的寶寶來說, 最好的教授禮儀方法就是讓寶寶體驗基本的禮儀, 學習一些禮貌用語。 主要包括:
·學說“請”和“謝謝”。 1歲左右的寶寶已經開始學說話了, 當他要點心或玩具時, 就可以提示他說“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
·問候語。 讓寶寶學說“你好”和“再見”相當容易, 簡單的教育後, 大多數一兩歲的寶寶都能說出這些基本問候語。
·學會分享。 引導寶寶領會“分享”的涵義。
Advertisiment

2~3歲:寶寶走出家門, 規範基本的禮儀
2歲之後, 寶寶可能要上幼稚園、探親訪友、去公園玩耍等, 這些為你提供了教授禮儀的好機會。
·靈活運用“對不起”、“謝謝”。 寶寶學會道歉和感謝十分重要, 他得明白有意無意弄傷他人或損壞了東西都得道歉, 如果別人幫助了自己則要表示感謝。 您可以這樣引導寶寶:“記得上次小明弄倒了你的積木, 你有多難過嗎?現在, 你弄壞了他的玩具, 如果你說聲‘對不起’, 小明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
·學會打招呼和基本的規範。 當有客人來訪或到別人家做客時, 可以借機培養寶寶的禮儀習慣。 首先說問候語, 這個年齡的寶寶已經學會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稱謂打招呼了, 您可以教寶寶如何正確稱呼親戚。
Advertisiment
遇見熟人時, 應及時引導寶寶打招呼:“寶貝, 向王叔叔問好。 ”當寶寶受到招待時, 記著讓他說聲“謝謝”。 寶寶天生好奇, 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 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 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 玩過之後, 記著讓他把東西放回原處。
·遵守進餐的禮儀和規範。 吃飯坐姿要端正, 不要歪著或側著坐, 給寶寶一張舒適的兒童椅、適合小手用的餐具;讓寶寶明白, 吃飯時不能吹牛奶泡泡, 不能用雞翅膀“搭積木”……出門前先跟寶寶“約法三章”, 如到餐廳不能大聲喧嘩。
·遵守公共規範。 出門前同樣先“約法三章”, 確定他已經聽明白, 並問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邊, 這些規則一定會被打破, 但您要耐心地提醒與糾正, 直到寶寶遵守。 同時, 您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
Advertisiment
如寶寶大鬧超市屢勸無效時, 可以問他:“你是要安靜下來, 還是要離開?”如果寶寶不聽勸說, 就冷靜地帶他回家。
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是一項長期的反復性的工作。 幼兒時期正是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的最佳時機, 請重視對寶寶的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