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是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階段, 這段時期既是人類大腦發育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 也是嬰幼兒體質發育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然而, 傳統的兒童早期教育關注的僅僅是兒童智力因素的培養, 如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對非智力素質則較為忽視, 如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獨立生活能力、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及興趣愛好等。
南寧市婦幼保健有兒童保健科副主任曾理舉例說, 在他所接觸的家長帶來問診的1歲多的孩子中, 很多孩子見到醫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哭鬧,
Advertisiment
“這是因為孩子沿襲了媽媽的言行模式。 ”曾理說, “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會根據母親的反應調節情緒, 看到一個陌生人, 他首先會看看媽媽的臉,
Advertisiment
曾理表示, 0~3歲的嬰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的培養特別容易被家長忽視。 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適宜的環境, 開展科學的綜合性干預活動, 這樣才能使兒童的體格、心理、認知、情感和社會適應達到健康完美的狀態。 這也是目前國際社會所倡導的“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的涵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