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1歲是寶寶語言開發的鋪墊期

寶寶從出生後的第一次啼哭起, 就開始了語言發展的歷程。 “哭”是寶寶將來出聲說話的基礎, 因為它讓寶寶在“哭”中協調了呼吸與發聲;“吃”將成為寶寶“發音咬字”的動力, 因為它通過運動, 鍛煉了寶寶口腔和咽喉肌肉的發展;“看、聽、摸、聞、嘗”將成為寶寶認知的基石, 因為它讓寶寶探知了外在的世界;而父母與寶寶的“玩、搶、拉、給”遊戲, 則促進了寶寶的語言發展, 又建立了親情之間行為的溝通。 這些“發聲、口腔動作、感官知覺、互動”能力的建立, 是嬰兒期最主要的語言發展鋪墊。 因此, 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初期語言的開發。

Advertisiment

在開發嬰兒語言的過程中, 媽媽的語言一定要隨著角色的轉換而進行改變, 比如一個“嗯”字, 媽媽可用“抑揚幅度大、速度緩慢、聲調較高、多次重複”等方式對嬰兒說話。 一般情況下, 對成人說“嗯”字, 時間為1秒鐘, 聲調高度的範圍是在160Hz一280Hz;而對嬰兒說“嗯”字, 時間為2秒鐘, 聲調的高度範圍則是在160Hz一450Hz。

專家總結出寶寶在語言發展期常有的一些特徵, 以引導爸爸媽媽來觀察寶寶的語言發展:

(1)在咿啞學語的時候, 寶寶喜歡爸爸、媽媽與自己說話, 或用相似的聲音與寶寶相互呼應。

(2)當寶寶發出“媽媽”這個聲音時, 媽媽如果給予積極的獎勵, 如親吻和擁抱寶3等, 寶寶就會常常重複“媽媽”這個聲音。

(3)當寶寶又會叫“爸爸”時, 爸爸如果及時、積極地回應,

Advertisiment
並親.吻寶寶, 對寶寶微笑, 會加深寶寶對“爸爸”一詞的印象。

(4)寶寶對外界的聲音, 除了聆聽以外, 還會用其他感官進行學習, 如, 寶寶還可以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方面學習, 來加強語言的發展。

(5)媽媽要有意識地訓練寶寶說完整話。 如, 給寶寶糖塊或餅乾時說:“給你一個, 給姐姐一個”, 然後說:“你一個, 她一個”, 反復而耐心地訓練, 讓寶寶在接觸數的同時體會數的概念。

(6)讓寶寶主動叫“爸爸”、“媽媽”, 並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和親近人的稱呼。 如, 媽媽或爸爸可以用鏡子來讓寶寶猜鏡中的人是誰, 還可以拿著相片問寶寶:“這是誰?”讓寶寶回答。

(7)媽媽或爸爸要鼓勵寶寶說話。 如, 在生活中教寶寶說“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用語;同時也要讓寶寶做一些判斷,

Advertisiment
根據情況判斷“是”、“不是”或“要”、“不要”等。

(8)通過玩具來訓練寶寶的思考能力和空間概念。 媽媽或爸爸可準備一些寶寶熟悉的玩具或其他實物, 如, 娃娃、球、飛機、小板凳、小勺子等, 大入可以告訴他實物的名稱, 然後再讓寶寶說出來;還可以與寶寶玩捉迷藏遊戲, 媽媽把玩具藏起來, 讓寶寶找。

(9)讓寶寶學大自然中的聲音。 如, 烏叫、狗叫、貓叫、流水的聲音等等, 來促進語言的開發。

人類的語言能力是一種潛遺傳能力, 它是與生俱來的。 因此, 寶寶從出生就開始具有學習語言的能力;出生10天左右, 當家人呼喚他或者與他打招呼時, 寶寶通常會做出嘴唇、眼睛、鼻翼的動作來作為對家人所說的話的性能反應:當家人用悠長的聲調與寶寶打招呼,

Advertisiment
並伴有點頭動作時, 寶寶也常會出現點頭的動作來表示對語言的反應, 這些動作都顯示出剛出生的寶寶對語言的感知。

媽媽或爸爸可以先用正常的語氣與神態跟寶寶說出要做的事情, 比如“我們一起出去玩了!”然後又裝作很神秘的樣子, 對著寶寶的耳朵悄悄地說:“寶寶, 我們一起出去玩了!”爸爸、媽媽也可以根據當時情況以及寶寶的興趣點, 來隨意調整遊戲規則。

爸爸悄悄地對著寶寶說一句話, 然後讓寶寶再悄悄地告訴媽媽, 媽媽再悄悄地把寶寶傳的話轉告爸爸。 這時, 爸爸可以根據媽媽傳的話, 來判定寶寶的傳話能力。 如果出現錯誤, 可以繼續傳原來那句話;如果正確, 要表揚寶寶一番,

Advertisiment
並且可以轉換話題。

爸爸或者媽媽假裝與寶寶打電話, 可以問寶寶一些身邊的事情, 讓寶寶來回答。 如“寶寶, 你媽媽現在做什麼呢?”、“你幫爸爸看一看電視關掉了嗎?”, 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