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3歲寶寶牙齒保健實用方法

隨著我們寶寶的長大, 牙齒萌出數目越來越多, 飲食結構越來越複雜, 如果寶媽們疏于護理, 牙齒問題會逐漸顯露出來, 有的甚至出現嚴重的齲壞、疼痛,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升和寶媽們意識的增強, 這個年齡段來就診的寶寶越來越多, 臨床中發現, 很多來就診的寶媽知道寶寶牙齒的重要性, 但卻不知道正確的護理方法, 無的放矢, 最終無功而返。 1-3歲的寶寶, 智力發展迅速, 個性逐漸形成, 所以寶媽們有責任在這一時期和寶寶一起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一:警惕“奶瓶齲”

奶瓶齲也叫餵養齲,

Advertisiment
顧名思義, 是指不良的餵養習慣導致的齲齒, 如下圖病例

寶媽們是不是開始忐忑了, 什麼樣的餵養習慣是不良的呢?比如:睡前喝奶後不刷牙、含著奶瓶睡覺、有牙齒之後進食夜奶、延長母乳或奶瓶餵養時間、用奶瓶進食含糖飲料等。 寶寶在睡眠時, 口、唇、舌頭都處於靜止狀態, 不會有摩擦作用清潔牙齒, 唾液分泌也大大減少, 沖刷作用微乎其微, 如果在夜間吃奶後沒有及時清潔牙齒, 奶漬長時間的停留在牙齒表面, 便成為細菌繁殖的營養基, 代謝後產生大量的酸來腐蝕牙齒, 最終導致蛀牙。

所以, 牙醫建議在寶寶萌出第一顆牙齒後, 就儘量減少夜奶次數, 然後循序漸進最終戒掉夜奶, 對很多寶媽來說, 這個過程可能有些困難,

Advertisiment
再加上家裡老一輩爺爺奶奶的阻力, 實施起來需要勇氣, 不過一想到上圖那些牙齒, 是不是又會堅持下去了?

二: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這個階段的寶寶飲食特點主要是“細、軟、甜、黏”, 食物殘渣很容易黏在牙齒表面, 建議在寶寶大牙長出之後, 適當添加一些粗糙的、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增加對牙齒的摩擦、機械清潔作用。

教育寶寶養成良好的咀嚼習慣, 不要長時間含著食物不吞咽, 即“含飯”, 時間久了, 牙齒側面很容易齲壞。

寶媽們都知道糖會蛀牙, 那麼讓寶寶不吃糖好像過於殘忍, 童年的樂趣似乎也被剝奪不少, 所以吃糖也有學問, 儘量在進食正餐之前吃糖, 不要在兩餐之間頻繁進食糖果和甜點心, 保證牙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Advertisiment
餐後漱口。

三:牙齒清潔做到位

之前有提醒寶媽們, 在寶寶長牙後就需要幫寶寶刷牙, 2歲以後, 好多寶寶善於模仿, 喜歡自己刷牙, 但寶寶手指靈活性還很差, 僅靠自己是不能徹底清潔牙面的, 所以寶媽們在保護寶寶積極性的同時, 還要重新幫寶寶清潔, 選用刷頭小、刷毛軟和刷柄圓鈍的牙刷幫助寶寶早晚刷牙, 比較有效的刷牙方法是巴氏刷牙法, 可參考網路視頻和教程。

牙膏的選用可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不會吐水時, 可先不用牙膏或者可吞咽牙膏, 如果寶寶屬於患齲高風險人群(醫生可評估), 3歲以下可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

(左邊為3歲以下用量, 米粒大小, 右邊為3-6歲用量, 豌豆大小)

四:牙線使用不容忽視

一般通過刷牙只能清潔牙齒暴露部位,

Advertisiment
對一些隱蔽部位, 即兩顆牙齒相接觸的部位, 由於位置隱蔽, 牙刷的刷毛不能很好地進入, 即使我們非常仔細地刷牙, 也不能清潔這些部位, 導致這些部位成為衛生“死角”, 所以保持牙齒鄰面衛生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牙線, 有的媽媽不會使用牙線, 可以先從牙線棒開始過渡。 一般只要有相鄰的兩顆牙萌出, 就可使用牙線, 一天一次。

五:定期看牙醫

寶寶一歲之後應該每半年看一次牙醫, 檢查寶寶有無齲齒, 請醫生評估寶寶牙齒發育、牙列和咬合狀況, 詳細瞭解口腔和牙齒的護理清潔方法。

定期口腔檢查的另一個好處是讓寶寶慢慢熟悉和適應牙科環境, 與牙醫近距離接觸溝通,

Advertisiment
減少日後牙科就診時的恐懼心理。

六:提防乳牙外傷

寶寶乳牙外傷多發生在1-2歲, 因為這個時期寶寶剛開始學走路, 運動能力和自我保護都在發育階段, 很容易摔倒或撞在物體上造成牙外傷, 寶媽們和監護人需要小心。

保護乳牙健康, 爸媽責任重大, 雖然勞神費心, 但為了寶寶能大口吃肉, 自信大笑, 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不要讓牙齒健康輸在“起跑線”上, 從愛護乳牙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