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個月的小盆友要自個滑滑梯,沒啥了不起的

孩子想甩開大人的手自個幹一件事時, 就放手讓孩子幹吧。 不要低估孩子, 犯錯, 有磕碰, 都是學習。

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超乎想像

我女兒楊楊10個月時就想滑滑梯了。 話說那日路過一個滑梯, 楊楊看著滑上滑下的小朋友, 入了迷。 我抱著她繼續往前散步, 小丫頭的頭和上半截身子卻留在了我身後。 小手指著滑梯, 一定要我帶她過去。

10個月的小朋友, 還不會走, 但已經爬得很溜了。 我這剛把她放到滑梯的樓梯那邊, 小傢伙就迫不及待地哈哈樂著爬上去了。

到了滑梯邊上, 楊楊立馬換了表情, 又凝重又淡定,

Advertisiment
太好玩了。 她坐在滑梯上, 遲遲不動, 都已經影響到其他小朋友了, 好在人家大度, 都繞道而行了。 我沒有著急地催促, 也沒有想上前幫一把。 只是笑著看她, 關注著, 等待著。 她抬頭看看我, 有點想向我求助的意思。 我沖她笑笑, 點點頭, 給了她點心理能量。 我知道, 她還在調試, 我願意等待, 沒有做出任何要救她的表示。

終於, 楊楊嘗試往下滑了, 但雙手還捏著滑梯的兩個側邊, 一點一點往下蹭。 她可能害怕, 畢竟是第一次。 她這麼做是對的, 這就是自我保護。 我沒有在旁指導, 繼續關注, 因為這時候孩子自己的體驗最重要, 所有的語言和行動, 都是對她體驗和注意力的干擾。

蹭到一半旅程時, 我向前靠了靠, 蹲在滑梯下邊, 做出要接她的姿勢。

Advertisiment
她終於鬆手了, 滑了下來, 很順利地落地了, 楊楊也開心得不得了, 伸出小手, 要求再滑一次。

從此, 滑滑梯成了她的最愛。 不管走到哪裡, 只要看到滑梯, 她就一定要去過把癮。 我出門都要先畫線路圖, 不是怕自己找不到北, 而是要數好路上會遇到幾個滑梯, 給每個滑梯預留出一個鐘頭的時間。

到一歲多時, 楊楊還沒學會走路, 但滑滑梯已經到中級水準了。 爬上去, 滑下來, 反反復複, 樂此不疲, 花樣百出, 那肯定是一種“飛”的爽意!

她會坐著滑下來, 還會腳在前面趴著滑下來, 還會手和頭在前面趴著滑下來, 還會頭和手在前面趴著、不滑、爬下來, 還會一條腿在前面, 另一條腿在後面彎曲, 側著身子滑下來……任何時候, 我都不會在旁指點——注意你的手,

Advertisiment
注意你的腳, 也沒焦慮地喊——小心啊, 你行不行啊?我覺得應該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而不是過度保護。 孩子是天生有自我保護能力的, 這是所有生命生存的基本本能。 注意觀察一下, 孩子剛生下來時, 會遇到什麼就牢牢地抓住什麼, 這就是在保護自己啊。 而如果過度保護孩子, 孩子身體就會收到訊息——啊, 我不需要發展這方面的能力——於是這能力就廢了。

楊楊滑滑梯, 從未受過傷。 楊楊在這種自由探索中, 自我保護能力突飛猛進。 還有意外收穫, 1歲多就摸索出了好多技巧。 比如, 要想在滑梯行走, 而不是滑行, 那就得把襪子脫了;想要滑得順暢, 就穿好襪子和衣服。 完全可以寫個《兒童滑滑梯指南》了,

Advertisiment
鑒於我比較懶, 又擔心一成書就會培養出考試達人, 還是不寫了。

啊, 當然, 需要補充一句的是。 不過度保護, 不意味著完全撒手, 當楊楊在滑梯上飛來飛去時, 我肯定是站旁邊,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 我就是給孩子托底的那層防護網, 不過是這網只老老實實做網該做的事。

過度保護容易讓孩子成為“傻大膽”

用進廢退, 這是鐵律, 你還別不信, 這事就在我家發生了。

老二豬豬出生時, 因為早產, 體質很弱, 出院後, 老人和我丈夫就特別怕孩子受傷, 真像是含在嘴裡養起來的。 偶爾去趟早教中心, 大夥都擔心豬豬的身體能不能受得了, 對我大批特批。 就這樣, 豬豬1歲前, 很少出門。 10個月玩滑梯?那就得開家庭擴大會議了, 最後肯定是批判加否決。

Advertisiment
直到1歲半多, 豬豬才得償所願地嘗到了滑滑梯的滋味。 但是, 當他張著手臂要去滑滑梯時, 奶奶是雙手提溜著豬豬的胳膊, 順下去的。 豬豬表示, 很失望。

當豬豬終於沒有奶奶陪護, 有機會自己滑滑梯時, 很興奮, 卻快把我嚇破膽了。 豬豬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 站在滑梯頂上, 咣嘰咣嘰就想往下跑, 而不是滑。 完全不像他姐姐, 會先比劃比劃, 試試安全了再行動。

剛開始, 我以為是豬豬滑滑梯時年齡大些了, 再加上是男孩子, 所以有膽。 後來, 我發現他不僅在滑滑梯時這樣, 做很多事都是如此。 比如大他兩歲的姐姐從椅子上跳下來(已經演練過N回了), 豬豬從來沒試過, 想也不想, 爬上去就跟著跳。

原來這不是膽的問題, 而是以前家裡人對他保護太多了,他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就退回去了。估計給他一個滾燙的油鍋,他也會毫不猶豫地伸進手去。

這孩子完全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啊!這可如何是好?是伸手幫他呢,還是不幫呢?伸手吧,這孩子越來越大,以後會更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這相當於害了他。不伸手吧,他做出的那些動作太嚇人了,真摔壞了咋辦?

最後,我決定這麼來辦:非常危險的動作,一定要上前制止,比如從滑梯上往下跑,跳著下樓梯……小的危險動作,我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有小磕小碰時,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相當於給他補了一課,讓他從這種小痛中認識到世界是有危險的,需要自己多加注意,讓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再萌生出來。

過這條河時,石頭摸對了。有一次,我看到豬豬正想從床上跳下來,但到床邊又停了。他下蹲,起來,下蹲,起來,試了好幾回,最終決定趴下身子,一點點地從床上安全地爬下來。

此事,成了!

而是以前家裡人對他保護太多了,他天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就退回去了。估計給他一個滾燙的油鍋,他也會毫不猶豫地伸進手去。

這孩子完全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啊!這可如何是好?是伸手幫他呢,還是不幫呢?伸手吧,這孩子越來越大,以後會更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這相當於害了他。不伸手吧,他做出的那些動作太嚇人了,真摔壞了咋辦?

最後,我決定這麼來辦:非常危險的動作,一定要上前制止,比如從滑梯上往下跑,跳著下樓梯……小的危險動作,我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有小磕小碰時,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相當於給他補了一課,讓他從這種小痛中認識到世界是有危險的,需要自己多加注意,讓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再萌生出來。

過這條河時,石頭摸對了。有一次,我看到豬豬正想從床上跳下來,但到床邊又停了。他下蹲,起來,下蹲,起來,試了好幾回,最終決定趴下身子,一點點地從床上安全地爬下來。

此事,成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