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個腦洞大開的小實驗,讓孩子遠離iPad!

1水中燃燒的蠟燭

準備:

【1】一個空的玻璃杯, 將蠟燭在杯底中間固定好

【2】在玻璃杯中注入清水, 注意不要使水面沒過蠟燭

【3】用火柴將蠟燭點燃, 注意觀察蠟燭燃燒到水面後會不會熄滅

會發生的現象:

蠟燭在燃燒到水面之後, 依然沒有熄滅, 而是繼續燃燒, 只是在水中留下一段空的蠟燭筒。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 頂部會漸漸地形成杯狀, 遇水後就變成了一層較薄的外壁, 隔開了清水和燃燒的火焰, 所以蠟燭可以繼續燃燒。 2用冰煮水

準備:

【1】向鍋內倒入清水, 加一點鹽攪勻, 然後加熱直至沸騰。

Advertisiment

【2】在玻璃瓶中諸如半瓶水, 然後將其放在沸騰的鍋裡, 待瓶中的水沸騰。

【3】將瓶子從鍋中拿出, 立刻用瓶塞蓋住, 注意為避免被被子燙傷, 可以用毛巾裹住瓶口處。

【4】稍等一會兒, 瓶子裡的水不再沸騰, 這時再將瓶子倒轉。

【5】把沸水澆在瓶底處, 觀察瓶裡的水是否會再次沸騰。

【6】把碎冰放在瓶底處, 看瓶中的水是否有沸騰現象

會發生的現象:

沸水澆瓶底, 瓶中水沒有沸騰;碎冰堆瓶底, 瓶中水又出現沸騰現象。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當瓶子接觸到溫度較低的冰塊時, 瓶子內的空氣溫度也會有所下降, 這時空氣密度就會變小, 瓶裡的氣壓會下降。 隨著氣壓的降低, 水的沸點也變低, 因此瓶中水再次出現了沸騰現象


3倒轉杯子不漏水

準備:

Advertisiment

【1】根據玻璃杯口的大小, 用剪刀在卡片上剪出一個比杯口稍大的圓片。

【2】往玻璃杯中注滿清水。

【3】一手端著玻璃杯, 另一手將圓片把杯口蓋嚴實。

【4】快速地倒轉玻璃杯, 然後拿開壓著圓片的手, 觀察現象。

會產生的現象:

圓片還是蓋在杯口, 杯子裡的水並沒有往下流。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蓋在杯口的圓片, 在承受水的重力的同時, 還受到向上的大氣壓的作用力, 而大氣壓力比水的重力要大, 所以圓片並沒有掉下來, 杯子裡的水也沒有向下流。

4預測天氣的小紙花

準備:

【1】把玻璃杯放在桌子上, 在其中倒入清水並加入食鹽製成濃鹽水。

【2】把粉紅色的紙折成一朵簡單的紙花。

【3】把濃鹽水塗到紙花的花瓣上。

【4】用膠水將紙花粘在吸管的一端,

Advertisiment
然後把吸管的另一端插進花盆裡, 一個預報天氣的“氣象員”就在你眼前誕生了。

會產生的現象:

當花瓣顏色變淺的時候, 天氣會變好;當花瓣顏色變深的時候, 天氣會轉陰甚至下雨。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被濃鹽水浸濕的花瓣更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它可以靈敏地反映出空氣中水分的濕度, 因此可以起到預測天氣的作用。 晴天的時候空氣比較乾燥, 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較低, 紙花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 所以顏色會變得比較淺;而陰天的時候空氣中的濕度大, 其中的水分含量很高, 紙花吸收的水分比較充足, 所以顏色會變得較深。 於是紙花的顏色就是預測天氣的信號了。

5模擬下雨小實驗

準備:

【1】在水壺中接上清水,

Advertisiment
放到火爐上煮沸。

【2】將水壺的蓋子揭開, 把準備好的玻璃放在水壺口的上面。

【3】仔細觀察玻璃上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會產生的現象:

玻璃上漸漸出現小水珠, 最終像雨一樣從玻璃上流了下來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水壺中有白色的蒸汽升起, 當蒸汽碰到玻璃的時候凝結成小水滴。 小水滴越聚越多, 最終從玻璃上流了下來。 天空中的雨就是這樣形成的。

6自製噴霧器

準備:

【1】拿出吸管, 找到1/3處的點, 用剪刀剪出一個小口, 注意不要把吸管剪斷。

【2】將吸管在切口的地方折彎, 然後把短的那頭插進水中, 使彎折處距離水面6毫米左右。

【3】從吸管的另一端對著吸管吹氣, 看看能不能吹出水霧。

會產生的現象:

吸管的彎折處出現噴霧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Advertisiment

在吹氣的時候, 彎折處的空氣對下端吸管的壓力減小, 於是清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便湧了上來。 而由於另一段吸管中正有氣體吹過來, 所以水流就被吹成霧狀向外擴散開去,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飄散的水霧。

7瓶子中的雲

準備:

【1】在空的大可樂瓶中倒滿熱水, 注意用毛巾包住瓶子, 以免被熱水燙傷。

【2】靜待幾秒鐘後, 倒出瓶子裡一半的熱水。

【3】拿出冰塊放在瓶口上方, 觀察會有什麼現象。

會產生的現象:

瓶子裡的空氣中浮現出朵朵“白雲”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瓶子裡的熱水會持續地冒出水蒸汽。 當在瓶口上方放置冰塊之後, 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 於是就出現了我們看到的朵朵“白雲”。

8用水滴做放大鏡

準備:

【1】用清水將玻璃洗淨, 然後把玻璃擦乾。

【2】用滴管吸水,在玻璃上滴一滴直徑5毫米左右的水滴。

【3】把製作好的“放大鏡”放在報紙上,看看是不是

可以放大字體呢。

會產生的現象:

透過水滴看到的字體確實變大了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水的表面存在張力。當把水滴滴在玻璃上之後,它會自動縮成小球,這樣就相當於一個“水凸透鏡”。因為凸透鏡可以放大物體,所以我們看到的字體就會變大了。

9沸騰的冷水

準備:

【1】把冷水倒入玻璃杯中,當液面達到杯子高度的3/4時停止。

【2】在手帕上沾一些水,平鋪在玻璃杯口。注意讓手帕的潮濕部分微微下陷。

【3】用一隻手摁住手帕,緊緊地壓住瓶口,另一隻手托起杯底,將玻璃杯翻轉。然後再將其恢復原位。

【4】拉近玻璃杯口的手帕,再次一手摁住瓶口,一手托住杯底,將玻璃杯倒轉過來,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

會產生的現象:

不斷有氣泡從水底升騰到水面,看起來好像是玻璃杯中的水沸騰了似的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當玻璃杯被翻轉之後,水面上空會出現一部分真空環境。當把手帕拉緊之後,空氣會沿著手帕的空隙進到玻璃杯中,消除真空環境。這時再次翻轉玻璃杯,氣泡就會從水底升到水面,給人們造成的印象就是水開了。

10向高處流的水

準備:

【1】用火柴把蠟燭點燃,用蠟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

【2】往盤子裡倒入一定的清水。

【3】在蠟燭上罩一個玻璃杯,仔細觀察。

會產生的現象:

【1】清水會慢慢地進入玻璃杯,玻璃杯中的液面會越來越高。

【2】過一會兒,蠟燭熄滅了。

【3】蠟燭熄滅之後,玻璃杯中的水面還在上升,直到最後停在一處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氣,玻璃杯中的氣壓降低,在外部氣壓的壓迫下清水慢慢地流進了玻璃杯中,最後當玻璃杯中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相等時,外界氣壓就無法再將清水壓進玻璃杯中了。

然後把玻璃擦乾。

【2】用滴管吸水,在玻璃上滴一滴直徑5毫米左右的水滴。

【3】把製作好的“放大鏡”放在報紙上,看看是不是

可以放大字體呢。

會產生的現象:

透過水滴看到的字體確實變大了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水的表面存在張力。當把水滴滴在玻璃上之後,它會自動縮成小球,這樣就相當於一個“水凸透鏡”。因為凸透鏡可以放大物體,所以我們看到的字體就會變大了。

9沸騰的冷水

準備:

【1】把冷水倒入玻璃杯中,當液面達到杯子高度的3/4時停止。

【2】在手帕上沾一些水,平鋪在玻璃杯口。注意讓手帕的潮濕部分微微下陷。

【3】用一隻手摁住手帕,緊緊地壓住瓶口,另一隻手托起杯底,將玻璃杯翻轉。然後再將其恢復原位。

【4】拉近玻璃杯口的手帕,再次一手摁住瓶口,一手托住杯底,將玻璃杯倒轉過來,觀察會發生什麼現象。

會產生的現象:

不斷有氣泡從水底升騰到水面,看起來好像是玻璃杯中的水沸騰了似的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當玻璃杯被翻轉之後,水面上空會出現一部分真空環境。當把手帕拉緊之後,空氣會沿著手帕的空隙進到玻璃杯中,消除真空環境。這時再次翻轉玻璃杯,氣泡就會從水底升到水面,給人們造成的印象就是水開了。

10向高處流的水

準備:

【1】用火柴把蠟燭點燃,用蠟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

【2】往盤子裡倒入一定的清水。

【3】在蠟燭上罩一個玻璃杯,仔細觀察。

會產生的現象:

【1】清水會慢慢地進入玻璃杯,玻璃杯中的液面會越來越高。

【2】過一會兒,蠟燭熄滅了。

【3】蠟燭熄滅之後,玻璃杯中的水面還在上升,直到最後停在一處

告訴孩子怎麼回事:

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消耗了玻璃杯中的氧氣,玻璃杯中的氣壓降低,在外部氣壓的壓迫下清水慢慢地流進了玻璃杯中,最後當玻璃杯中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相等時,外界氣壓就無法再將清水壓進玻璃杯中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