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個超有用寶寶護理技巧

1、鼻子不通氣, 先分清原因如果是因為鼻黏膜腫脹造成的鼻塞, 絕對不能使用吸鼻器。 因吸鼻器是通過負壓吸鼻的, 這個過程有可能造成鼻黏膜進一步受損。 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不含麻黃素的噴鼻藥物噴鼻, 緩解鼻塞。

2、老流鼻涕, 慎用吸鼻器孩子流鼻涕時, 通常家長都愛用吸鼻器去吸, 其實這樣做並不好。 怎麼辦呢?可以使用一些不含麻黃素的噴鼻藥物, 例如羥甲唑林等給孩子噴鼻子, 這樣能夠稀釋黏液, 減少鼻涕。 可以用浸滿橄欖油的棉簽塗抹鼻腔內膜, 這樣做可以減少鼻腔黏膜分泌黏液, 也能減少鼻涕。
Advertisiment
3、預防鼻子出血, 用油修復鼻黏膜冬季天氣乾燥, 鼻出血在孩子當中很常見, 主要與鼻黏膜受到刺激過多或過於乾燥有關。 如果僅僅是鼻黏膜乾燥導致鼻子出血, 可以用浸滿油(如橄欖油)的棉簽塗抹鼻孔內側黏膜, 因為鼻出血最常見的部位就是鼻翼內側鼻中隔部位的黏膜。 每天早晚各塗抹一次, 堅持2~3個月, 就能有效免除鼻黏膜受乾燥空氣的侵擾, 為損傷的黏膜修復創造時機, 有效預防鼻出血, 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4、屋裡太幹, 自製加濕器最實用要想增加室內濕度, 可以考慮使用加濕器。 加濕器能夠改善室內乾燥的狀況, 但要每天清洗加濕器內部, 包括濾網, 並更換掉存留的殘餘水。 如果清洗不乾淨, 使加濕器內滋生出黴菌,
Advertisiment
通過加濕過程播散到空氣中, 反而會影響健康。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代替加濕器:將濕衣服搭在暖氣上, 或用一個金屬盒子盛滿水放在暖氣上, 都能達到加濕空氣的效果, 而且還免去了每天清洗加濕器的麻煩。 5、孩子不會讓自己餓著, 判斷飽和餓, 看他的表現別看寶寶小, 其實, 從出生開始, 他就能夠知道“餓”和“飽”, 只要細心觀察, 你就能明白他向你傳遞的資訊。 當你發現寶寶有動作增多、精神不集中的表現時, 就意味著孩子餓了, 而當他拒絕進食時, 就可以認為他飽了。 讓寶寶多體驗“饑”和“飽”, 對養成他良好的進食習慣非常有益。 6、要不要喝水, 看尿的顏色很多媽媽都有疑問, 是不是一定要給小寶寶喝水,
Advertisiment
每天喝多少合適?在嬰兒期間, 寶寶接受的是液體食物, 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粉, 其中都含有相當量的水。 至於要不要額外補充水分, 要看奶裡所含的水分是否能滿足寶寶的需要, 這一點可以通過他的排尿情況來判斷。 如果寶寶尿的顏色為無色透明的或淡黃色的, 說明他體內的水分充足, 不需要額外喝水。 7、穿得是不是合適, 摸摸脖子給寶寶穿多少合適?這是很多新手父母面臨的難題。 有一個簡易的判斷方法:摸摸孩子的後脖子處。 如果這個地方溫暖而無汗, 說明孩子穿得合適。 如果這個地方有汗, 說明穿多了。 如果很涼, 說明穿少了。 8、洗澡耳朵進水怎麼辦?給孩子洗澡時, 有時候耳廓部分會進水。 如果處理不當,
Advertisiment
不僅不能把耳朵裡的水清理出來, 反而會把水弄進耳朵深處, 造成感染。 如果懷疑有水進入孩子的耳道內, 可以在他的耳廓內放上鬆軟的棉球, 5分鐘後取出。 鬆軟的棉球能將耳道內的水吸出來。 耳道是遠端密閉的管道, 洗澡、游泳過程中, 水很難進入深部, 但如果使用棉簽等清理耳部, 反而容易將水擠入耳道深部, 造成外耳道感染。 9、誤吃東西, 馬上催吐如果發現或懷疑孩子誤服了藥物或其他物品, 特別是液體, 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況就是, 快速用手指或小勺、筷子按壓孩子的咽喉部, 迫使他嘔吐。 快速催吐是排出誤服異物最有效、最快的方法。 家長一定不能遲疑。 即使懷疑錯了, 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傷害。 千萬不要指望到醫院後再採取措施,
Advertisiment
有時會因此而錯過時機。 10、皮膚破了, 不要反復用碘酒、酒精消毒孩子受傷, 皮膚皮潰時, 不能反復使用碘酒、酒精消毒, 否則會損傷傷口新生成的組織, 反而不利於傷口的癒合。 如果想保持傷口清潔, 可以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並保持傷口局部乾燥。 碘酒、酒精可以用來消毒皮膚, 比如打針前的皮膚消毒, 但不能反復消毒破潰處, 也不能用來消毒黏膜。 “全家人都圍繞一個孩子轉, 家長養孩子心理壓力都很大, 不能有一點閃失, 稍微一生病, 家長驚慌失措, 但事實上, 這種驚恐對治療疾病沒有任何作用, 家長們在疾病面前一定要保持鎮定。 ”——崔玉濤的確, 孩子生病時, 做家長的保持鎮定比驚慌失措肯定更有利。 平時多學習一些護理技巧,在遇到問題時才不會悔恨“書到用時方恨少”。以上10個冬季寶寶護理技巧,都很實用哦。其實,我們只要知道一些簡單的寶寶護理技巧,會給我們在帶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少帶來很多麻煩,也能讓寶寶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 平時多學習一些護理技巧,在遇到問題時才不會悔恨“書到用時方恨少”。以上10個冬季寶寶護理技巧,都很實用哦。其實,我們只要知道一些簡單的寶寶護理技巧,會給我們在帶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少帶來很多麻煩,也能讓寶寶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