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大新生兒護理步驟式教學 ——之餵奶篇

照顧新生兒, 的確會讓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忐忑不安, 他們擔心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 而無法照顧好寶寶。 本文針對10大新生兒護理, 提供要點與步驟說明, 圖文詳解, 讓父母瞭解如何照顧寶寶。 其實, 只要父母認真學習並勤於練習, 相信很快就能上手, 成為寶寶的最佳照顧者。

喝多少喂多少

為人父母都希望寶寶能多喝一點, 快點長高長壯。 不過, 新生兒的食量並不大, 父母千萬不要太心急, 要給寶寶時間適應新環境!

要點 認識新生兒食量

剛出生的寶寶食量不大, 可用“一顆彈珠”來比喻其胃的大小。 請不要擔心寶寶有吃不夠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臺灣臺北大直永佳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林嘉琪表示:“寶寶的胃容量小且缺乏彈性, 所以一次無法吃太多, 而必須分很多次吃。 因此, 需要媽媽做好心理準備, 隨時要喂寶寶喝奶。 ”通常出生1周後, 寶寶的喝奶狀況會進入穩定狀態。

要點 觀察寶寶動作

雖然寶寶餓了會哭, 但不要等到寶寶哭了才餵奶。 林嘉琪護理長指出:“當寶寶張嘴, 同時不斷地吐舌, 好像想要吃東西的樣子, 加上頭動來動去像在找東西似的, 其實這就是寶寶想喝奶的信號”。

要點 尊重寶寶食量

每個寶寶喝奶的次數與奶量各不相同, 不論是喝母乳或配方奶, 媽媽都應遵從寶寶的身心需求, 餓了就喂, 或觀察寶寶的喝奶狀況,

Advertisiment
建立屬於自己的喝奶頻率與奶量。 媽媽請放輕鬆, 吃是寶寶的本能, 當他餓了自然想喝奶。

1, 步驟一:

媽媽先調好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 若有需要, 可事先備好可用於支撐用的哺乳枕或靠枕。

2, 步驟二:

一般人多採用“搖籃式”餵奶, 讓寶寶的頭枕在媽媽手肘內側, 臉面向媽媽乳☆禁☆房, 肚子緊貼媽媽的胸部與腹部, 耳朵、肩膀與髖關節呈一直線。

3, 步驟三:

從媽媽的角度只見到寶寶一隻耳朵、半個鼻子, 確認寶寶下唇??住的部分比上唇多, 並有規則律動的臉頰。 一邊喝15~20分鐘後, 可考慮換邊吸。

4, 步驟四:

換邊前, 先幫寶寶拍嗝, 將手掌拱成杯狀, 帶點力道, 輕拍背部, 注意寶寶的頭頸需要以手輕托, 一手以虎口扶助寶寶下巴。

5, 步驟五:

換邊可改用“橄欖式”餵奶,

Advertisiment
將寶寶擺放在腋下位置, 身體要有適當支托。 媽媽一手輕托寶寶的頭, 但不要施壓。

6, 步驟六:

寶寶喝飽了, 嘴巴會自然鬆開, 而且呈現一副滿足的表情。

小貼士

特殊狀況:新生兒溢奶或吐奶怎麼辦?

如果寶寶有溢奶或吐奶的狀況, 臺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華一鳴指出:“注意保持寶寶的呼吸道暢通, 並儘快將殘留嘴邊的奶漬擦去, 避免刺激寶寶嬌嫩肌膚。 ”他解釋, 因新生兒的賁門括約肌尚不成熟, 使得吞進的奶水容易反流而上, 從嘴角溢出, 若量少且次數不多, 並不影響體重增長, 則不需要擔心, “若是量大, 且三四個月大仍會溢奶, 就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的問題”。

改善溢奶的方式為少量多餐、勤拍打嗝、讓寶寶喝奶後直立至少15分鐘以上,

Advertisiment
甚至睡覺時可讓寶寶側躺, 但建議有大人隨時在旁照顧, 避免發生意外。 “溢奶狀況嚴重一點就是吐奶, 也能用前述方式改善”, 若狀況仍未改善, 則需進一步評估是否使用藥物。

至於吐奶是否嚴重, 則要從發生頻率、吐奶的量與內容來看, “若是每餐必吐且合併身體不適(如胃口差、精神不佳), 吐出量幾乎是吃進去的一半以上, 還有吐出的若不只有奶水, 還有血絲或膽汁, 甚至吐出時噴射很遠, 就一定有問題”。

新生兒吐奶嚴重者通常是因幽門狹窄, “若大約出生後兩星期, 吐奶狀況愈來愈嚴重, 吃完必吐, 且多以噴射狀吐出, 吐完又想吃, 因吃進與吐出的量相當, 影響了體重增長”, 確診後就多以手術治療。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