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3-24個月幼兒的早早教方案

13-24個月幼兒的特點:

1-2歲是行走的敏感期。 走路使兒童從不自由、需要幫助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是兒童的第二次生命。 1歲多的孩子熱衷於走路, 即使摔倒了也要爬起來接著走;

從1歲半開始, 就進入了手的敏感期, 通過操作, 兒童可以直接體驗、理解物體的各種特性。

1歲至2、3歲, 兒童的語言開始產生, 這一階段被稱為語言發生階段。 1歲至2歲, 兒童說出的句子的結構是不完整的, 這種不完整的句子包括單詞句和雙詞句。

諸多研究成果證明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兒童的身心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

Advertisiment
這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孩子的真正需要, 並採取適宜的方式促進他們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和社會行為等方面全面發展。

13-18個月幼兒的早早教方案

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

①識別大小。 選擇大小差別顯著的同類物品來練習, 如大蘋果與小蘋果, 大皮球與小皮球等。
②識別形狀。 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 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可用實物形狀來描述, 如圓皮球、三角板、方積木等。
③識別顏色。 從基本的顏色紅、黃、藍、綠進行識別。 告訴孩子氣球是紅色的、毛衣是黃色的、葉子是綠色的。

記憶力的訓練:

①實物記憶練習。 讓小兒根據記憶尋找所需要的玩具, 如先讓小兒看一個小球, 然後把它收起來再讓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這種小球。

Advertisiment

②強化記憶練習。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形象直觀, 與小兒本人關係較為密切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他的記憶。 可教小兒自己的名字、身體的主要部位, 間隔一段時間, 情景再重複。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繼續訓練小兒獨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穩定性, 以促進運動的協調性和軀體的平衡能力。 可和小兒一起拖拉玩具車, 教小兒拉著小車向前走、側著走、倒退走等。 準備一個較大的皮球, 成人將球滾到小孩子腳邊, 教他抬腳踢球。
②發展小兒走、蹲、彎腰動作。 將玩具散放在各處, 要求小兒收撿玩具交給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③訓練小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如教小兒學習畫畫、搭積木、用塑膠繩將有孔玩具串起來、取物裝物。

Advertisiment

言語能力的訓練

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 並簡單說明物體的用途與關係, 擴大小兒的認識範圍, 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 給小兒看圖片、幼兒書籍、帶小兒到外面玩, 教小兒認識物體的名稱, 對著圖片或實物, 詢問小兒圖片或實物的名稱及用途“這是什麼?”、“幹什麼用的?”引導小兒回答, 小兒回答正確時親親他, 以示鼓勵。 此時, 小兒已開始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了, 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 開始要講得慢而簡短, 發音清晰, 富於表情, 可根據故事的情節伴以動作, 來增加小兒的注意力和興趣。 孩子愛聽講過的故事, 成人可多重複幾次, 還可將小兒目睹或經歷的事情, 編成故事。

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訓練

①教育孩子禮貌待人。

Advertisiment
家裡來客人要教小兒打招呼、問好, 接受別人的東西要說謝謝, 客人走時揮手說再見。 鼓勵小兒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 把玩具分給家裡來的小朋友玩等等。
②睡眠。 除夜間睡眠外, 白天可睡眠2次, 每次1~2小時。 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手段, 逼小兒睡眠, 也不要給小兒講述恐怖的故事, 以免小兒害怕而拒絕一個人入睡。 臨睡前清洗臉、手、腳、臀部, 排好尿, 換上寬鬆保暖的睡衣, 會使小兒感到舒適, 易於入睡, 這不但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也便於孩子建立睡眠條件放射。
③飲食。 斷奶後, 每日餵養的次數約4~5次, 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時間和白天睡眠醒來的時間。 養成定時進食, 定位進餐的習慣, 鼓勵小兒自己動手吃東西。 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習慣。
Advertisiment

④訓練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以培養小兒獨立的生活能力。 教導小兒試著脫鞋、脫襪子, 排完大小便試著提褲子, 外出時自己戴帽、脫帽, 爸爸媽媽下班進門可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給爸媽換鞋, 給孩子洗手時, 教小兒主動將手伸到水裡, 玩完玩具後幫忙收拾起來等等。

19-24個月早早教方案

小兒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的訓練:

①訓練:上下、裡外、前後方位意識。 如遊戲時說:“球在椅子上、椅子下”、“球在箱子裡、在箱子外面”等等。
②辨別多少。 如分糖果給家人, 看看分的是否一樣多, 放桌上比比看誰多誰少。 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 訓練孩子認識多少。

記憶力的訓練:

①詞彙記憶。 成人在講述孩子較熟悉的故事, 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後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②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於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②跑步練習。父母可通過遊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③通過遊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適合的遊戲有玩積木、模仿畫畫、穿珠子等。

言語能力的訓練

幼兒在1歲半後,言語發展會突飛猛進,他們不僅重複成人說的言語,而且想要自己說出周圍東西的名稱。語言來源於生活,父母應常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去玩,鼓勵他與人交往,並引導小兒仔細觀察遇到的事物,告訴小兒他遇到事物的名稱和特點。回家後,要他回憶在外面接觸的人,看到的東西,並儘量幫他用較完整的話敘述出來。這樣,不但豐富了他的語言詞彙,而且鞏固了記憶,增長了知識。

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

①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

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②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為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後,睡眠時間為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③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訓練: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後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④教小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對於幼兒來說,學會任何一種新的本領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成人要幫助孩子減輕掌握這些新技能的困難。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順利地掌握構成技能的一個個動作。

相關連接:0—12個月早早教方案

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後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②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於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②跑步練習。父母可通過遊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③通過遊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適合的遊戲有玩積木、模仿畫畫、穿珠子等。

言語能力的訓練

幼兒在1歲半後,言語發展會突飛猛進,他們不僅重複成人說的言語,而且想要自己說出周圍東西的名稱。語言來源於生活,父母應常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去玩,鼓勵他與人交往,並引導小兒仔細觀察遇到的事物,告訴小兒他遇到事物的名稱和特點。回家後,要他回憶在外面接觸的人,看到的東西,並儘量幫他用較完整的話敘述出來。這樣,不但豐富了他的語言詞彙,而且鞏固了記憶,增長了知識。

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

①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

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②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為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後,睡眠時間為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父母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③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訓練: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後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④教小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對於幼兒來說,學會任何一種新的本領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成人要幫助孩子減輕掌握這些新技能的困難。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順利地掌握構成技能的一個個動作。

相關連接:0—12個月早早教方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