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後的幼兒, 身體發育進入相對穩定時期, 發展變化比較緩慢。 但是, 能力發展卻進入了快車道, 常常叫爸爸媽媽毫無心理準備, 感覺孩子“鬧人”了。 十幾天前, 寶寶還喜歡安穩地躺在媽媽的懷抱裡, 現在卻要離開媽媽的懷抱, 要去探索未知世界了。
寶寶可以獨自站立了
到了1歲月齡, 絕大多數寶寶不再需要爸爸媽媽的攙扶或扶著其他物體, 就能夠單獨穩穩地站立了。 部分寶寶還不能獨自行走, 雖然可以向前邁兒步, 但爸爸媽媽不在前面迎接, 寶寶可能會向前摔倒。
有個有趣的現象:當寶寶摔倒時,
Advertisiment
過多的干預和代勞, 不但會禁錮寶寶的創造力, 還會影響寶寶的獨立性。 幼時的經歷對寶寶的性格創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寶寶摔倒時, 爸爸媽媽也可以這樣處理:上前扶起拌倒的寶寶, 什麼也不用說。 傳達給寶寶無聲的資訊是:這很正常,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滿13個月還不能離開攙扶獨自站立一會兒, 爸爸媽媽就不要猶豫了.儘快問寶寶的保健醫生諮詢, 必要時要去醫院看專科醫生。
多數寶寶還不會獨自向前邁步
寶寶靠腿的力量獨自站立起來, 並能堅持幾秒鐘或更長時間。 許多寶寶還不會獨自向前邁步。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能夠獨自向前邁幾步了, 應該恭喜寶寶有如此好的運動能力。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能夠順力地行走了,你真的應該感到欣慰, 寶寶的運動能力太棒了。
Advertisiment
寶寶剛剛邁出笫一步時, 是先站穩一條腿, 另一條腿機械地向前撲落, 使重心落到另一條腿上, 呈現“非對稱步伐”。 剛剛練習走的寶寶常常呈“鴨步態", 兩條看起起來很軟, 膝關節好像起不到什麼作用, 把腳抬得高高的, 落地比較重, 這是因為寶寶還不知道地面的深、淺、高、低, 腿部肌肉的力量還不夠強, 關節運動能力還比較弱, 關節韌帶還相當鬆弛。 寶寶只是嘗試著把腳抬起來和放下去, 真正意義上的行走還沒有開始。
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邁出人生第一步
爸爸媽媽牽著寶寶的雙手或單手時, 大多數寶寶都能比較順利地往前走, 當寶寶向前走的時候, 全身都參與進來,小臉呈現出緊張的神態, 小嘴翹著,
Advertisiment
幼兒的平衡能力是協調行走的關鍵, 無論幼兒何時開始學習走路, 經過6個月的努力, 絕大多數都能比較順暢地獨立行走, 並基本能夠接近成人的步伐。 光著腳走路可以促進幼兒腳掌、腳踝和褪部的肌肉發育。 所以, 儘量讓寶寶光著腳練習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