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雙小手越發靈活了, 會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了。 動手能力強的寶寶, 可能會把三四塊積木摞在一起。 寶寶會把小桶中的玩具拿出來, 並放回小桶。 會自己拿勺吃飯, 能用兩手端起自己的小飯碗, 很瀟灑地用一隻手拿著奶瓶喝奶、喝水。 媽媽可能會驚訝地發現, 寶寶還能用食指和拇指捏起線繩一樣粗細的小草棍。 會指著想要的東西寶寶對所見物品變得敏感起來, 而且開始對物品感興趣, 想通過手的觸摸認識物品。
過去, 寶寶還不能通過用手指向某種物品來告訴媽媽他要什麼, 因而常常無緣由地哭鬧。
Advertisiment
剛剛學習走路的寶寶, 兩隻胳膊總是張著, 不能自然地垂放在身體兩側, 這是因為寶寶要用自己的兩條胳膊來調整身體的平衡, 就像飛機的兩個機翼, 蝴蝶的兩隻翅膀一樣。 等到寶寶走穩了, 平衡找好了, 寶寶的兩隻胳膊就放下來了。 兩隻胳膊張著, 小手也張著, 顫顫巍巍地往前走, 是這個月齡寶寶特有的姿勢。 幾個月後, 寶寶走穩妥了, 就再也沒有這讓人忍俊不禁的動作了。 給寶寶留下美好真實的瞬間是爸爸媽媽送給寶寶的一份特殊禮物,
Advertisiment
會走的寶寶, 到了這個月齡, 會扶著欄杆或其他物體, 抬起一隻小腳丫, 把腳下的皮球踢跑了。 爸爸媽媽可別小瞧寶寶的這“一抬足”, 可不比國足的臨門一腳難度小啊。
中耳裡身體姿勢感測器的回饋, 能幫助寶寶學會在黑暗中、水平面、斜坡上保持身體直立。 到了這個月齡, 寶寶的平衡能力增強了, 憑藉直覺, 寶寶似乎明白怎樣保持身體平衡狀態。 當寶寶的腿力達到能夠支撐起整個身體, 同時又能夠把一隻腳騰空, 並擺動下肢的時候, 才能把球踢出去。 所以, 這個動作需要寶寶同時具備很多能力才能完成。
走路不再左右搖擺剛剛學習走路的寶寶,
Advertisiment
曾用腳尖站立的寶寶, 到了這個月齡不再用腳尖站立了。 有些寶寶正在學習走路,
Advertisiment
這個月齡的寶寶可以不扶任何物體, 能自己蹲下來, 彎腰拾起地上的東西。 有些寶寶也許要到這個月齡的兩三個月後才會彎腰拾東西;有的可能早在這個月齡的上個月, 甚至更早就具備這個能力了。 寶寶能力發育上的差異是正常的, 有些寶寶還時常因為蹲下拾東西摔了屁股, 或彎腰拾東西時摔個前趴, 沒關係, 寶寶就是這樣跌跌撞撞長大了。
能說三個字的語句了說話早的寶寶可能會說出一兩句三個字組成的語句了,
Advertisiment
大多數寶寶到了這個月齡,能夠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甚至會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姑姑。你的寶寶或許早在1歲前就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了,但直到現在仍然停留在這個水準,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的寶寶這個月齡剛剛開始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也不能認為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
主動與外界交流寶寶願意主動與外界交流。對於從未見過面的陌生人,寶寶會表現出警覺的樣子。如果陌生人試圖向前接近寶寶,寶寶可能會本能地向後退,尋求親人的保護,並警惕地盯著陌生人的眼睛。寶寶儘管有些害怕陌生人,但能勇敢地直視陌生人。如果陌生人表現出友好,與寶寶有很好的交流,做寶寶喜歡的遊戲,給吸引寶寶的物品,寶寶很快就會和陌生人成為“老朋友”。如果玩興正濃,“老朋友”要離去,寶寶可能會拽著不放,甚至會以哭挽留。媽媽和寶寶一起送客人到戶外是不錯的“轉移法”。到了戶外,新的興奮點會很快讓寶寶忘卻剛才的事情。
拉開挑食的序幕寶寶越來越表現出對食物種類的好惡,爸爸媽媽要正確對待寶寶這一特點,避免寶寶養成真正偏食、挑食的習慣。如果爸爸媽媽引導錯誤,就會出現問題。常見的錯誤引導是:—好好吃飯!吃完飯,媽媽帶寶寶出去玩。如果寶寶不吃飯,媽媽就不帶寶寶出去玩了。—快吃,不然的話,媽媽就不喜歡寶寶了。—不把這碗飯吃完,媽媽就不帶寶寶去動物園看大老虎。—把這個吃了(比如胡蘿蔔,香蕉等),不然媽媽就不陪寶寶睡覺、講故事。—把這個吃了,媽媽才給寶寶開電視,看好玩的動畫片。爸爸媽媽講的這些條件,恰恰是引起寶寶出現吃飯問題的真正原因。
能用杯子喝水了寶寶不喜歡使用奶瓶喝水,並不是件壞事,寶寶完全具備了使用杯子喝水的能力。滴水不漏做不到,但能把大部分水喝到肚子裡。把水灑到衣服上、脖子裡、地上都是正常的,不但不要批評,還要誇獎寶寶。有篇文章很感人,“珍惜寶寶需要你牽著手走的日子,因為它很短暫”。水灑到身上不是寶寶的錯誤,也沒什麼大不了,應該一笑而過。使用杯子喝奶,還有個好處,不會在晚上吸著奶瓶睡著了,對寶寶的牙齒健康有利。
就可能招致適得其反的結果,把寶寶潛能扼殺在搖籃中。 有意識地喊爸爸媽媽大多數寶寶到了這個月齡,能夠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甚至會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姑姑。你的寶寶或許早在1歲前就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了,但直到現在仍然停留在這個水準,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的寶寶這個月齡剛剛開始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也不能認為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
主動與外界交流寶寶願意主動與外界交流。對於從未見過面的陌生人,寶寶會表現出警覺的樣子。如果陌生人試圖向前接近寶寶,寶寶可能會本能地向後退,尋求親人的保護,並警惕地盯著陌生人的眼睛。寶寶儘管有些害怕陌生人,但能勇敢地直視陌生人。如果陌生人表現出友好,與寶寶有很好的交流,做寶寶喜歡的遊戲,給吸引寶寶的物品,寶寶很快就會和陌生人成為“老朋友”。如果玩興正濃,“老朋友”要離去,寶寶可能會拽著不放,甚至會以哭挽留。媽媽和寶寶一起送客人到戶外是不錯的“轉移法”。到了戶外,新的興奮點會很快讓寶寶忘卻剛才的事情。
拉開挑食的序幕寶寶越來越表現出對食物種類的好惡,爸爸媽媽要正確對待寶寶這一特點,避免寶寶養成真正偏食、挑食的習慣。如果爸爸媽媽引導錯誤,就會出現問題。常見的錯誤引導是:—好好吃飯!吃完飯,媽媽帶寶寶出去玩。如果寶寶不吃飯,媽媽就不帶寶寶出去玩了。—快吃,不然的話,媽媽就不喜歡寶寶了。—不把這碗飯吃完,媽媽就不帶寶寶去動物園看大老虎。—把這個吃了(比如胡蘿蔔,香蕉等),不然媽媽就不陪寶寶睡覺、講故事。—把這個吃了,媽媽才給寶寶開電視,看好玩的動畫片。爸爸媽媽講的這些條件,恰恰是引起寶寶出現吃飯問題的真正原因。
能用杯子喝水了寶寶不喜歡使用奶瓶喝水,並不是件壞事,寶寶完全具備了使用杯子喝水的能力。滴水不漏做不到,但能把大部分水喝到肚子裡。把水灑到衣服上、脖子裡、地上都是正常的,不但不要批評,還要誇獎寶寶。有篇文章很感人,“珍惜寶寶需要你牽著手走的日子,因為它很短暫”。水灑到身上不是寶寶的錯誤,也沒什麼大不了,應該一笑而過。使用杯子喝奶,還有個好處,不會在晚上吸著奶瓶睡著了,對寶寶的牙齒健康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