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4種藥物使乳汁危害新生兒

眾所周知, 許多藥物都能通過乳汁排泄, 其中一些可能會對乳兒造成不良影響或損害, 所以哺乳期婦女用藥和用藥期間能否繼續哺乳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在臨床治療中, 應從多方面考慮, 正確指導哺乳期婦女用藥。

當哺乳期婦女用藥的時候, 往往只著重考慮藥物是否影響乳汁分泌, 很少考慮藥物對嬰兒的影響, 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藥物對嬰兒有影響。 事實上, 很多藥物可隨母親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從而對乳嬰產生影響。 儘管有的藥物進入乳汁的濃度很低, 但對於體稚身軟的乳嬰來說,

Advertisiment
其禍害甚大。

藥物對母乳及哺乳母親的影響 影響藥物向乳汁轉運的因素 (1)藥物動力學特點哺乳期婦女因其生理功能特性, 其藥物動力學有其不同特徵。 在母體血漿中與蛋白結合的藥物不能向母乳中轉運, 只有游離型藥物才能轉運。 游離型藥物的血漿濃度取決於給藥劑量及在體內的生物轉運過程。 生物利用度高、蛋白結合率低、表面分佈容積小、半衰期長的藥物向乳汁轉運量大。 針對其藥物動力學特點, 在臨床用藥中, 特別對一些才上市的新藥應熟悉這些藥物的藥動學特點, 綜合考慮, 慎重用藥。

(2)藥物解離常數的影響藥物向乳汁轉運與其電離度有關。 多數藥物為弱電解質, 都能或多或少地離子化。 只有非離子型的藥物才能通過生物膜。

Advertisiment
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多為弱酸或弱鹼性鹽。 通常非脂溶性的藥物向乳汁中轉運較困難, 而酸解離常數高的藥物恰恰相反, 在血漿中難離子化而導致脂溶性變化不大, 易向乳汁中轉運。 因此弱鹼性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較高。

(3)藥物濃度梯度的影響藥物從母血進入乳汁必須通過血-乳屏障。 血液和乳汁間的藥物濃度梯度是藥物向乳汁轉運的主要因素。 藥物濃度梯度越大轉運越多。 評價藥物對乳兒的影響可通過測算藥物在乳汁和乳母血漿中的濃度比來衡量。 藥物分子量低、蛋白結合率低、脂溶性高、非離子化程度高, 易進入乳汁。

一些常用藥物對新生兒的影響 1、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不同抗生素在乳汁中的濃度差異較大,

Advertisiment
偶可見過敏或毒性反應。 乳兒反復少量接觸抗生素極易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 青黴素類、頭孢類抗生素可少量進入乳汁, 須警惕可能影響乳兒的正常腸道菌群。 乳汁中微量的青黴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兒發生過敏反應, 並能發生生命危險。 四環素可使乳兒骨骼和牙釉受損, 氯黴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嬰綜合征的潛在危險, 紅黴素乳藥濃度高於哺乳期婦女血藥濃度4~5倍, 易導致乳兒膽汁淤積性黃疸。 磺胺類藥物除口服不易吸收者外, 均能經乳汁排泄, 而且乳汁中藥物濃度高於母乳血藥濃度, 尤其對早產兒、病弱兒、高膽紅素血症和G-6-PD缺乏的嬰兒哺乳存在危險。 喹諾酮類藥物可使乳兒產生溶血性貧血、異煙肼導致乳兒肝中毒。
Advertisiment
酮康唑、氟康唑能通過吸收入乳、乳汁中藥物濃度與血藥濃度相近, 有可能對乳兒造成損害。 對於含這類藥物的外用製劑哺乳期婦女在應用時應慎重考慮。

2、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阿普唑侖、艾司唑侖、地西泮等治療焦慮症和睡眠障礙類藥物, 當乳母長期用藥可能會對乳兒產生昏睡和乳母停藥後的戒斷症狀, 產生潛在的不良影響。 因這類藥物均可通過吸收入乳, 所以乳母在應用此類藥物時應停止哺乳。

3、解熱鎮痛藥哺乳期婦女應用鎮痛藥特別是弱鎮痛藥, 占一定比例。 很多治療傷風、感冒的中藥複方製劑中, 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熱鎮痛藥成分。 如對乙醯氨基酚、非那西丁、安替比林、阿司匹林、雙氯酚酸、吲哚美辛等。

Advertisiment
阿司匹林可使乳兒骨髓抑制, 對乙醯氨基酚可引起嬰兒肝損害, 雙氯酚酸可致嬰兒產生血尿。 哺乳期婦女在應用含上述西藥成分的中藥複方製劑時, 應慎重考慮, 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盡可能瞭解其成分含量, 切不可誤信“西藥有毒、中藥無毒”的用藥誤區。 一些成癮性鎮痛藥如嗎啡、可待因等在乳汁中分佈濃度較高。 有阿片癮的哺乳期婦女, 受乳的嬰兒也能成癮, 新生兒對這類藥物高度敏感, 可發生呼吸抑制, 所以哺乳期婦女應絕對禁用。

哪些藥物在乳汁中排泄最多? 1.母乳餵養新生兒, 藥物可通過乳汁進入體內, 幾乎所有母親服用的藥物都可在乳汁中排泄, 但其量很少超過攝入量的1%~2%, 一般不致帶來危害,不同的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 有較大的差異。如母體服用地高辛後,乳汁中含量甚微;服用酒精、異煙肼及滅滴靈等藥物後,乳汁中含量較高。因此,母親 注意服用藥物對嬰兒的危害性,避免濫用。2.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受下列因素的影響:①藥物的分子量,分子量>200的物質難以穿透細胞膜;②藥物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③藥物與母體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力,只有在母親血漿中處於游離狀態的藥物才能進入乳汁,而與母親血漿、蛋白牢固結合的藥物,如抗血凝的苄丙酮香豆素不會在乳汁中出現;④藥物的離解度:離解度越低,乳汁中的藥物濃度也越低。電解質鋰易進入乳汁中並可達高濃度;⑤藥物的酸鹼度:鹼性藥物如紅黴素易在乳汁中排泄,而酸性藥物如青黴素G、磺胺噻唑較難排泄。下列一些藥物在乳汁中排泄較多,易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帶來不良的影響。即哺乳期應禁用的藥物有:激素類、避孕藥、抗代謝藥、甲狀腺功能抑制劑、溴化物、氯黴素、麥角堿類、異煙肼、鋰製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滅滴靈、苯茚二酮和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製劑等藥物、如 進行同位素檢查時,應待放射性物質排清後再哺乳。 有些藥物在哺乳期應慎用,如鎮靜劑、抗驚厥藥物、抗精神失常藥、阿司匹林、青黴素、磺胺類、廣譜抗生素和 吸收的導瀉劑等。

以下14種藥物通過乳汁對新生兒產生的不良影響: 1.皮質激素:抑制成長,阻礙體內激素形成及出現其他副作用。 2.避孕藥:可抑制乳汁分泌,降低乳汁中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的含量,過量服用可導致女乳兒發生陰☆禁☆道上皮增生,男乳兒乳☆禁☆房發育。 3.甲狀腺功能抑制劑: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腫、粒細胞減少症。 4.溴化物:嗜睡,發疹。 5.異煙肼:頭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症狀,引起嬰兒異煙肼肝中毒。 6.鉀製劑:發紺、體溫下降。 7.滅滴靈:噁心、嘔吐、腎臟損害。

8.氯黴素:蓄積中毒,抑制嬰兒骨髓。

9.苯茚二酮:有致新生兒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酶時間延長而出血的報導。

10.抗代謝藥:對嬰兒有抗DNA活性。

11.放射性製劑:如放射性碘可對嬰兒甲狀腺產生抑制作用。

12.磺胺藥:可出現高膽紅素血症,重者出現黃疸。

13.青黴素及其他一些廣譜抗生素:雖通過乳汁量不多,但可對乳兒產生過敏反應及耐藥菌株產生。

14.鎮靜劑、抗驚厥藥物、抗精神失常藥及一些可吸收的導瀉劑應用後產生和母親類似的不良反應;如嗜睡、噁心、嘔吐、腹瀉等。

因此,哺乳期母親用藥要慎重,因某些病情需要不得不用時可調整哺乳時間或停止哺乳。

哺乳期婦女用藥注意事項 哺乳期婦女用藥首先應權衡用藥的必要性和對乳兒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以決定取捨。應明確用藥特徵,儘量避免因哺乳用藥而對乳兒造成危害。二是選用進入乳汁最少,對嬰幼兒影響最小的藥物。因嬰幼兒的組織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體內酶系統未十分健全,對某些藥物的毒性反應表達不明顯。三應注意用藥和哺乳的時間間隔。可根據藥物的半衰期長短調整用藥和哺乳的最佳間隔時間。一般應避免在藥物濃度高峰時授乳,或採取哺乳後用藥,最少間隔4h以上。當用藥劑量過大或療程過長時,為防止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應監測乳兒血藥濃度,特別對於那些治療指數低的藥物尤應注意。

一般不致帶來危害,不同的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 有較大的差異。如母體服用地高辛後,乳汁中含量甚微;服用酒精、異煙肼及滅滴靈等藥物後,乳汁中含量較高。因此,母親 注意服用藥物對嬰兒的危害性,避免濫用。2.藥物在乳汁中的排泄受下列因素的影響:①藥物的分子量,分子量>200的物質難以穿透細胞膜;②藥物在脂肪和水中的溶解度;③藥物與母體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力,只有在母親血漿中處於游離狀態的藥物才能進入乳汁,而與母親血漿、蛋白牢固結合的藥物,如抗血凝的苄丙酮香豆素不會在乳汁中出現;④藥物的離解度:離解度越低,乳汁中的藥物濃度也越低。電解質鋰易進入乳汁中並可達高濃度;⑤藥物的酸鹼度:鹼性藥物如紅黴素易在乳汁中排泄,而酸性藥物如青黴素G、磺胺噻唑較難排泄。下列一些藥物在乳汁中排泄較多,易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帶來不良的影響。即哺乳期應禁用的藥物有:激素類、避孕藥、抗代謝藥、甲狀腺功能抑制劑、溴化物、氯黴素、麥角堿類、異煙肼、鋰製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滅滴靈、苯茚二酮和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製劑等藥物、如 進行同位素檢查時,應待放射性物質排清後再哺乳。 有些藥物在哺乳期應慎用,如鎮靜劑、抗驚厥藥物、抗精神失常藥、阿司匹林、青黴素、磺胺類、廣譜抗生素和 吸收的導瀉劑等。

以下14種藥物通過乳汁對新生兒產生的不良影響: 1.皮質激素:抑制成長,阻礙體內激素形成及出現其他副作用。 2.避孕藥:可抑制乳汁分泌,降低乳汁中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的含量,過量服用可導致女乳兒發生陰☆禁☆道上皮增生,男乳兒乳☆禁☆房發育。 3.甲狀腺功能抑制劑: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腫、粒細胞減少症。 4.溴化物:嗜睡,發疹。 5.異煙肼:頭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症狀,引起嬰兒異煙肼肝中毒。 6.鉀製劑:發紺、體溫下降。 7.滅滴靈:噁心、嘔吐、腎臟損害。

8.氯黴素:蓄積中毒,抑制嬰兒骨髓。

9.苯茚二酮:有致新生兒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酶時間延長而出血的報導。

10.抗代謝藥:對嬰兒有抗DNA活性。

11.放射性製劑:如放射性碘可對嬰兒甲狀腺產生抑制作用。

12.磺胺藥:可出現高膽紅素血症,重者出現黃疸。

13.青黴素及其他一些廣譜抗生素:雖通過乳汁量不多,但可對乳兒產生過敏反應及耐藥菌株產生。

14.鎮靜劑、抗驚厥藥物、抗精神失常藥及一些可吸收的導瀉劑應用後產生和母親類似的不良反應;如嗜睡、噁心、嘔吐、腹瀉等。

因此,哺乳期母親用藥要慎重,因某些病情需要不得不用時可調整哺乳時間或停止哺乳。

哺乳期婦女用藥注意事項 哺乳期婦女用藥首先應權衡用藥的必要性和對乳兒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以決定取捨。應明確用藥特徵,儘量避免因哺乳用藥而對乳兒造成危害。二是選用進入乳汁最少,對嬰幼兒影響最小的藥物。因嬰幼兒的組織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體內酶系統未十分健全,對某些藥物的毒性反應表達不明顯。三應注意用藥和哺乳的時間間隔。可根據藥物的半衰期長短調整用藥和哺乳的最佳間隔時間。一般應避免在藥物濃度高峰時授乳,或採取哺乳後用藥,最少間隔4h以上。當用藥劑量過大或療程過長時,為防止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應監測乳兒血藥濃度,特別對於那些治療指數低的藥物尤應注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