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5天肚臍鼓應該是臍疝,這是由於嬰兒先天腹壁肌肉過於薄弱,加上出生後反復有使腹壓增高的原因,如咳嗽,便秘,經常哭鬧等,導致腸管從這個薄弱處突出到體表,形成一個包塊,一般在睡眠和安靜的情況下突出的疝又會回到腹腔,突出到體表的包塊會消失。
當然臍疝氣不單只是臍疝氣, 也就是說還合併其他不正常的症狀時, 家長可要提高警覺了, 特別應注意的是有無外觀的畸形, 生長發育是否異常, 新生兒篩檢的報告是不是沒問題, 如此可以及早查出可能隱藏著會危害孩子健康的重大問題,
Advertisiment
造成臍疝氣常見的情況有:
(一) 生理性臍疝氣, 為良性狀況, 通常在一兩歲之間自行消失。
(二) 合併有臍膨出的臍疝氣, 腹腔的腸子等器官由肚臍缺陷處冒出來, 必須立即開刀治療。
(三)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不足, 必須補充甲狀腺素。
(四) 先天性代謝異常, 特別是粘多醣累積症, 高雪氏綜合症等。
(五) 染色體疾病, 如唐氏綜合症;
(六) 肌肉張力不足的疾病, 如腦性麻痹, 肌肉萎縮症等。
(七) 其他會造成腹內壓力增加的疾病或狀況:如腹腔腫瘤、肝脾腫大、腸道後段阻塞造成的腫脹、接受腹膜透析的孩子等, 不一而足。
新生兒肚臍發炎症狀輕者表現為局部有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臍部及周圍皮膚發紅或有腫脹;重者感染擴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膿腫,或向腹膜擴散引起腹膜炎,向全身擴散引起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