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7歲華裔神童進NASA 感謝父母教育有方

11月2日, 小名為小虎的17歲美國華裔混血男孩孝虎凱·卡瓦林(Moshe Kai Cavalin)再次成為美國媒體報導的熱點。 他8歲進入東洛杉磯社區大學, 12歲成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學生,

Advertisiment
17歲攻讀網路安全碩士, 今年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召喚暫停學業, 以實習生身份參加研究飛機和無人機監控技術。

這位1998年2月14日出生在加州洛杉磯的男孩, 在自己的網頁上介紹說, 母親來自臺灣, 父親來自巴西, 因為出生在虎年, 小名叫小虎, 大名則是孝虎凱。

小虎自幼習武 8歲讀大學

小虎介紹說, 自幼喜歡武術, 父母支援他參加許多比賽, 得到的獎盃和獎狀一大堆, 12歲出版書籍。 他還擅長彈鋼琴、足球、潛水等, 獨自完成飛行駕駛100小時以上, 計畫今年底考飛行執照。 從今年8月開始, 在加州愛德華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姆斯壯飛行研究中心工作。

8歲時, 當同齡人還在小學念書, 小虎進入東洛杉磯社區大學,

Advertisiment
成為美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11歲以全A成績拿到兩個副學士學位, 12歲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學習, 15歲畢業。 該校當年發佈新聞說, 小虎是有史以來學校最年幼的學生之一。

小虎:我智力並不超常 感謝父母對我的寬鬆教育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當年的報導, 小虎的媽媽錢煦(音譯)說, 兒子在4個月時看到飛機飛過, 用中文說出的第一個單詞就是飛機。 7歲時開始學習函數, 就決定送他去社區大學。

3年前, ABC電視臺詢問他如何做到這些時, 還帶著牙套的小虎回答, 自己並不是天才, 也非人們認為的超常兒童。 他將成績歸功於父母的寬鬆教育, 尊重他自由選擇愛好, 激發他的靈感和動力。

今年, 小虎在波士頓地區的布蘭代斯大學學習網路空間碩士,

Advertisiment
NASA的科學家打電話給他, 同意他以實習生身份加入團隊研究飛機和無人機的監控技術。 小虎曾經申請過這個機會, 因為年齡太小沒成功。

裡卡多·阿特西加是小虎在NASA的老闆和指導老師, 他認為選擇小虎的理由是, “他的數學、電腦軟體和飛行器知識是這個研究項目的最理想人選, 我還需要一個會開飛機的人。 ”

Advertisiment

教育孩子有哪些基本原則嗎?年輕父母應該從那些鋪天蓋地的資訊中解脫出來, 休息一下, 仔細想一想就能發現, 專家的建議與父母面臨的問題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共鳴, 歸納一下, 教育兒童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七條:

1、讓孩子體會到他們的舉動所帶來的後果。

《教會你的孩子正確舉動》一書的作者之一查理斯·斯卡爾菲教授認為, 要採取一些辦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意識。 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就有能力明白基本的因果關係。 他建議家長(微博)試著用一種“事實就是如此”的語氣來陳述某種不尋常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

Advertisiment
比如:“如果你把玩具留在車道上, 它們可能會被車輛碾過。 ”讓這種自然發生的狀況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而不是換掉那些損壞的玩具。 小提醒:如果你永遠都不想要你的孩子丟面子, 那麼他就永遠都學不會自己振作起來。

如果事情本身帶來的結果可能非常危險(比如孩子用玩具敲打玻璃桌), 或者可能代價昂貴(比如他忘了鎖自行車), 就給他另外安排些合理的後果。 比如把玩具收繳, 一個星期不准他騎車等等。

父母常犯的錯誤:安排了一些與他的舉動所造成的損害毫無關聯的後果。

如果你的孩子看電視時跳上沙發, 用取消他的一次娛樂安排作為懲罰他是毫無作用的。 因此, 正確的做法是:你需要他明白他的舉動和造成的後果之間的直接關聯——所以, 必須關掉電視。

2。給予正面的支持。

“抓住你孩子做出好表現的時機——比如他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玩耍,對別人表現得彬彬有禮,幫助做家務事等等——就讚揚他,向他微笑或者擁抱她。”《你孩子的健康》一書的作者——丹佛的兒科醫生巴頓·D·施密特提到,“每天對孩子的批評和讚揚,要達到一定的平衡程度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向孩子表達你明確的態度:“謝謝你在我通電話時保持安靜”以及“對於你今天解決你和你弟弟之間的爭端的方式,我感到非常自豪。”

父母常犯的錯誤:把獎勵當作賄賂來防止孩子的不正確行為。

專家認為: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不應得到這樣的款待。制止不正確行為,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讓他們停下,取消他們的某項優待特權。

3。緩和孩子急躁的脾氣。

暢銷書《瞭解你的孩子》的作者之一兒童精神學家斯特拉·切斯認為:孩子性情上的差異是造成教育子女不能一概而論的主要原因。四十多年來她對於131名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而近年來有關個人特性的科學發現,比如基因等也支持了她的結論。

切斯說:“僅僅出生幾個星期後,嬰兒就會在行為方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一個孩子的性情,影響了他的行為標準、專心程度、對新環境的反應以及他感情表達的激烈程度。

研究者現在發現了試著改變這些人格特性是無用的,因為某些性情是與生俱來的。

父母常犯的錯誤:為適應你的孩子而竭力改變周圍的世界。

如果你帶著你精力旺盛的孩子走訪親戚,不要叫別人把所有易碎的東西移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相反你應該在走親戚之前就訓練孩子具有正確的行為;如果她要調皮搗蛋,馬上把她帶出去。

4。把持底線。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心,不喜歡聽到當你阻攔他的計畫進行時他所發出的尖叫。

父母教育中心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孩子六個月大時開始己初見成效。所以,你越早開始把持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線,效果越好。《撫養一個沒被寵壞的快樂孩子》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波頓·L·懷特說:“就算一個嬰兒在哺乳過程中咬疼母親,也應該把他拉開。如果用一種簡單的、適合他們年齡的辦法向學齡前孩子闡述道理,他們最終能做到遵守規則。”

一個孩子要逐漸融入社會,他需要知道怎樣區分自己和別人的合理權力。懷特說:“要想有效把持給孩子設定的底線,你必須學會面對孩子在某些情況下不快的哭泣。”

明確可接受行為和不可接受行為的分界線,讓你的孩子明白界線是什麼,以及孩子跨過界線後會發生的後果。從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父母常犯的錯誤:對孩子過分嚴厲。

孩子們需要機會在經歷中發現並學習經驗,所以不要設置不必要的底線。比如你不該把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放在原地,而應該給他創造一個安全的遊戲環境。

5。別打擊你的孩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問題,很容易引起了父母的反應,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髒的地方打掃乾淨”、威脅式的:“如果下次再遲到,就懲罰你”,或者在衝動之下,帶點諷刺味道:“如果你不能把頭貼到肩膀上,那麼也就忘了那事吧。”心理學家湯瑪斯·哥頓父母教育效力訓練項目的創始人,他認為:“這樣的語言向孩子表達了一種責備的情緒,會使他們感覺不被父母愛護著,或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指責。”

如果你這樣說:“親愛的,電視聲音這麼大讓我難受。我和你爸爸都聽不到對方說話了。”這樣簡單的語言,也比嘮叨叨叨的埋怨好。孩子心裡會想“媽媽在向我嘮叨了,其實我並不想打擾他們談話的。”

父母常犯的錯誤:將“從我出發”的資訊表達成了“從你出發”。很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語言以“我覺得……”開頭,而後面跟隨著某種污辱性的語言,而當時你自我感覺正在進行有效的溝通。比如說“我覺得你很自私”與“你很自私”有一樣的效果。試著向孩子表達具體的感情和具體的事情:“那些家務事本來你答應了要做的,現在讓我做了,我感到精疲力竭。”

6。讓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長。

《孩子第一》一書的作者、聞名世界的英國心理學家珀涅羅珀·裡奇提到:“一些父母急不可待的要脫掉孩子的尿布,送他們去讀這個班、那個班。那種認為走得最快的孩子走得最遠的想法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

裡奇觀察發現,急於求成反而把孩子推向失敗。她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硬把孩子送進兒童鋼琴班,而周圍的學員都比她大一歲,她是班裡最差的學員,那麼她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父母常犯的錯誤:因為你的急於求成,反而沒能為你的孩子打開那扇通向成功的門。

裡奇還提到:“父母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登山指導員,不要靠腳踢、吼叫把你的小登山運動員逼上山頂,而是給他們指出通向頂峰的道路。”

7。承認孩子的感覺。

“你怎麼能說自己畫得難看呢?畫得很好啊。”父母往往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緩和孩子的情緒。《與孩子交談、傾聽》一書的作者、教育學家阿德樂·法貝卻提出,這些語言“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痛苦,並且教他否定自己的感覺,或者為自己的感覺感到羞愧。他們同樣也會從此斷絕與父母的溝通。溝通在父母、孩子的關係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種更有建設性的反應是:傾聽孩子的表述時,感受他們表達的情緒,再將這種情緒反應給孩子。“兒子,我明白你在為爸爸錯過了你的表演而心煩”,這樣說能表達出你理解他,並且讓他明白,心裡對某個人感到不快的同時,仍然愛著那個人。

父母常犯的錯誤:不動感情地分析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為他最好的朋友損壞了自己的玩具而發怒。如果你用那種冷靜的話語,比如‘你看上去有點生氣’,在他聽來,就像只蒼蠅在麥克風後嗡嗡嗡的叫。你的反應應該向他回饋出他感情的激動程度,這樣孩子才明白你確實理解他。

必須關掉電視。

2。給予正面的支持。

“抓住你孩子做出好表現的時機——比如他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玩耍,對別人表現得彬彬有禮,幫助做家務事等等——就讚揚他,向他微笑或者擁抱她。”《你孩子的健康》一書的作者——丹佛的兒科醫生巴頓·D·施密特提到,“每天對孩子的批評和讚揚,要達到一定的平衡程度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向孩子表達你明確的態度:“謝謝你在我通電話時保持安靜”以及“對於你今天解決你和你弟弟之間的爭端的方式,我感到非常自豪。”

父母常犯的錯誤:把獎勵當作賄賂來防止孩子的不正確行為。

專家認為: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不應得到這樣的款待。制止不正確行為,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讓他們停下,取消他們的某項優待特權。

3。緩和孩子急躁的脾氣。

暢銷書《瞭解你的孩子》的作者之一兒童精神學家斯特拉·切斯認為:孩子性情上的差異是造成教育子女不能一概而論的主要原因。四十多年來她對於131名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研究,而近年來有關個人特性的科學發現,比如基因等也支持了她的結論。

切斯說:“僅僅出生幾個星期後,嬰兒就會在行為方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一個孩子的性情,影響了他的行為標準、專心程度、對新環境的反應以及他感情表達的激烈程度。

研究者現在發現了試著改變這些人格特性是無用的,因為某些性情是與生俱來的。

父母常犯的錯誤:為適應你的孩子而竭力改變周圍的世界。

如果你帶著你精力旺盛的孩子走訪親戚,不要叫別人把所有易碎的東西移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相反你應該在走親戚之前就訓練孩子具有正確的行為;如果她要調皮搗蛋,馬上把她帶出去。

4。把持底線。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心,不喜歡聽到當你阻攔他的計畫進行時他所發出的尖叫。

父母教育中心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孩子六個月大時開始己初見成效。所以,你越早開始把持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線,效果越好。《撫養一個沒被寵壞的快樂孩子》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波頓·L·懷特說:“就算一個嬰兒在哺乳過程中咬疼母親,也應該把他拉開。如果用一種簡單的、適合他們年齡的辦法向學齡前孩子闡述道理,他們最終能做到遵守規則。”

一個孩子要逐漸融入社會,他需要知道怎樣區分自己和別人的合理權力。懷特說:“要想有效把持給孩子設定的底線,你必須學會面對孩子在某些情況下不快的哭泣。”

明確可接受行為和不可接受行為的分界線,讓你的孩子明白界線是什麼,以及孩子跨過界線後會發生的後果。從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父母常犯的錯誤:對孩子過分嚴厲。

孩子們需要機會在經歷中發現並學習經驗,所以不要設置不必要的底線。比如你不該把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放在原地,而應該給他創造一個安全的遊戲環境。

5。別打擊你的孩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了問題,很容易引起了父母的反應,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髒的地方打掃乾淨”、威脅式的:“如果下次再遲到,就懲罰你”,或者在衝動之下,帶點諷刺味道:“如果你不能把頭貼到肩膀上,那麼也就忘了那事吧。”心理學家湯瑪斯·哥頓父母教育效力訓練項目的創始人,他認為:“這樣的語言向孩子表達了一種責備的情緒,會使他們感覺不被父母愛護著,或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指責。”

如果你這樣說:“親愛的,電視聲音這麼大讓我難受。我和你爸爸都聽不到對方說話了。”這樣簡單的語言,也比嘮叨叨叨的埋怨好。孩子心裡會想“媽媽在向我嘮叨了,其實我並不想打擾他們談話的。”

父母常犯的錯誤:將“從我出發”的資訊表達成了“從你出發”。很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語言以“我覺得……”開頭,而後面跟隨著某種污辱性的語言,而當時你自我感覺正在進行有效的溝通。比如說“我覺得你很自私”與“你很自私”有一樣的效果。試著向孩子表達具體的感情和具體的事情:“那些家務事本來你答應了要做的,現在讓我做了,我感到精疲力竭。”

6。讓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長。

《孩子第一》一書的作者、聞名世界的英國心理學家珀涅羅珀·裡奇提到:“一些父母急不可待的要脫掉孩子的尿布,送他們去讀這個班、那個班。那種認為走得最快的孩子走得最遠的想法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

裡奇觀察發現,急於求成反而把孩子推向失敗。她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硬把孩子送進兒童鋼琴班,而周圍的學員都比她大一歲,她是班裡最差的學員,那麼她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父母常犯的錯誤:因為你的急於求成,反而沒能為你的孩子打開那扇通向成功的門。

裡奇還提到:“父母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登山指導員,不要靠腳踢、吼叫把你的小登山運動員逼上山頂,而是給他們指出通向頂峰的道路。”

7。承認孩子的感覺。

“你怎麼能說自己畫得難看呢?畫得很好啊。”父母往往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緩和孩子的情緒。《與孩子交談、傾聽》一書的作者、教育學家阿德樂·法貝卻提出,這些語言“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痛苦,並且教他否定自己的感覺,或者為自己的感覺感到羞愧。他們同樣也會從此斷絕與父母的溝通。溝通在父母、孩子的關係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種更有建設性的反應是:傾聽孩子的表述時,感受他們表達的情緒,再將這種情緒反應給孩子。“兒子,我明白你在為爸爸錯過了你的表演而心煩”,這樣說能表達出你理解他,並且讓他明白,心裡對某個人感到不快的同時,仍然愛著那個人。

父母常犯的錯誤:不動感情地分析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為他最好的朋友損壞了自己的玩具而發怒。如果你用那種冷靜的話語,比如‘你看上去有點生氣’,在他聽來,就像只蒼蠅在麥克風後嗡嗡嗡的叫。你的反應應該向他回饋出他感情的激動程度,這樣孩子才明白你確實理解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