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3個月寶寶護理注意事項

在最初3個月, 寶寶聽到較大的聲響時, 往往出現類似受驚嚇的動作, 可表現為四肢伸展抖動一下, 或雙側小胳膊向兩側伸展, 然後屈曲收回, 類似擁抱狀態, 很快就恢復正常, 而表情和眼神沒有變化, 這是正常現象, 不用擔心。

寶寶1個月以後, 無論春夏秋冬, 都可讓寶寶多曬太陽, 享受陽光的直接照射。 在陽光紫外線的直接照射下, 人體皮膚中的維生素D3原才能轉變成維生素D3, 而維生素D3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是促進寶寶體內鈣質吸收的營養物質, 而一旦寶寶缺鈣較重會導致佝僂病。

Advertisiment
當然給寶寶曬太陽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如不能在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 因為玻璃可阻擋大部分紫外線, 隔著玻璃曬太陽達不到使體內產生維生素D的目的;在冬季曬太陽要選擇天氣暖和的中午, 同時要注意給寶寶保暖;在夏季曬太陽要避免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以免損傷皮膚, 可選擇陽光較溫和的時間帶著寶寶曬太陽。

寶寶出生後不可避免地要去醫院就醫, 究竟什麼時候應該看醫生?只要寶寶出現這些情況時, 就需要看醫生。 當寶寶發燒體溫超過37.5℃, 嘔吐, 不肯吃東西, 精神狀態較差, 全身無力、昏睡、懶洋洋的, 大便次數較以前增加或大便性狀改變——變稀或大便呈黏液便、膿血便, 出疹子等, 都需及時就醫。

寶寶出生後,

Advertisiment
生病在所難免, 只要生病就要吃藥, 而對於藥物寶寶通常是拒絕服用的。 因此在給寶寶喂藥時就需要講些策略。 首先把寶寶抱在懷中, 讓寶寶的頭略仰起或保持吃奶時的體位, 然後用滴管緩慢地將藥液滴到寶寶嘴裡, 滴到口腔的中後部位, 再輕輕撥動寶寶的臉頰, 使寶寶把藥液咽下去。 或者把藥液倒進空的乾淨橡皮奶嘴中, 再把橡皮奶嘴放進寶寶的口中, 引誘寶寶吸吮。 為寶寶配製藥液時, 藥液量儘量要少, 若藥液量較多, 寶寶喂藥時出現打嗝或嘔吐時, 可讓寶寶休息一會兒再給寶寶喂藥, 即便是寶寶不喜歡藥液的味道, 也要讓寶寶堅持把藥吃完。 需要注意的是, 給寶寶喂藥的時間不要選擇在寶寶吃飽以後,
Advertisiment
最好選擇在給寶寶餵奶前, 此外, 有些父母選擇把藥液混合在少量的食物中喂給寶寶, 這時要注意一些藥物與乳製品或食物混合後, 會影響到藥物的吸收。

寶寶口腔衛生也很重要, 因為口腔的環境很適合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而寶寶又較易患鵝口瘡, 因此要注意口腔的日常護理。 具體的方法是:讓寶寶側臥, 用小毛巾或圍嘴圍在衣領下, 用棉簽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 由口腔的兩頰部開始, 牙齦的外面、裡面, 舌部, 逐步擦拭。 每擦拭一個部位就要更換一個棉簽。 在擦拭的過程中, 動作要輕柔, 寶寶的口腔黏膜極其柔嫩且唾液分泌少, 動作較大很容易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易致口腔感染。 若寶寶出現口唇乾裂, 可為寶寶塗些消過毒的植物油;若寶寶口腔出現潰瘍,

Advertisiment
可為寶寶塗些金黴素魚肝油;若寶寶患上鵝口瘡, 可為寶寶塗些黴菌素甘油。

2個月以後的寶寶, 相對比較活潑了。 但由於2個月時寶寶的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弱, 常常抓傷自己。 所以有些父母就給寶寶帶上小手套。 戴手套時一定要注意手套的邊線, 這些邊線很容易纏繞到寶寶的手指上, 而隨著手指的運動, 纏繞手指的邊線可越勒越緊, 造成寶寶手指的血液迴圈受阻, 產生缺血性壞死, 輕者引起指端脫落致殘, 重者可造成骨髓炎、敗血症等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