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到3個月嬰兒的認知語言和交往發展

認知

視覺刺激

在寶寶臥床的上方距離眼睛20~30釐米處, 掛上2~3種色彩鮮豔,最好是純正的紅、綠、藍色玩具, 如環、鈴或球類。

在嬰兒面前觸動或搖擺這些玩具, 以引起他的興趣。

在嬰兒集中注視後, 將玩具邊搖邊移動(水準方向180°, 垂直方向90°), 使嬰兒的視線追隨玩具移動的方向。

手的觸摸

在看玩具的同時, 試著讓寶寶的小手撫摸玩具, 用玩具觸碰小手背, 寶寶的小手會慢慢張開, 然後, 把玩具放進他的小手, 使他感知玩具的硬度和形狀等。 3個月的孩子會仔細看自己的小手, 雙手握在一起放在胸前玩。 這時, 可用玩具逗引寶寶主動夠到玩具。

Advertisiment
但這時他的手眼不協調, 顯得笨拙, 常常夠不到玩具。 這時, 父母可主動將玩具放進他的手中, 還可幫助寶寶用手拍打懸掛的玩具, 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聽覺刺激

無論寶寶躺著或抱著, 家長都應在孩子身旁的不同方向用說話聲、玩具聲逗他轉頭尋找。 並經常給他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 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

語言

感知語言

嬰兒雖不會說話, 也要給他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可以利用各種遊戲動作與嬰兒說話。 在這一時期和嬰兒說話要用兒語, 即用較高的音調、緩慢的節奏、重複的音節和誇張的語調。

發音和“交談”

2個月的嬰兒開始發不同單音, 如啊、噢、嗚等。 和寶寶面對面, 讓他看著你的嘴形,

Advertisiment
重複發這些單音,讓他模仿。 當嬰兒自動發音時, 家長可認真聆聽, 並且與之應答, 就像和寶寶交談一樣。

3個月的嬰兒會發出笑聲, 發音增多, 能發出清晰的母音。 家長可用不同的語調和嬰兒說話, 如親切和藹的聲音, 命令式的聲音, 激動的喊叫等, 使嬰兒分辨不同語調, 作出不同反應, 促進他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生活和交往

培養生活規律

家長要培養嬰兒按時吃喝與睡眠的習慣。 並可以練習醒來把尿, 掌握大小便的規律, 逐漸建立大小便的條件反射, 即做把尿的姿勢和發出“噓噓”聲, 讓嬰兒知道這時該拉尿了。 這種訓練需要父母把準時機,一般嬰兒在有尿意時是有一些反應的。 有一個2個多月的嬰兒, 在檢查臺上輾轉不安,

Advertisiment
他媽媽說:“要尿了。 ”果然, 一把就尿, 神態自若。

情感交流

父母要用親切的聲調多和嬰兒說話, 用慈祥的目光注視以吸引他的目光與你交流。 父母經常逗孩子笑, 可以使孩子社會性微笑較早地出現, 而且提早認識父母。 要仔細體察嬰兒的需要, 當嬰兒表示要求時, 母親能敏感、準確地捕捉到這種資訊, 並給予滿足。 這樣, 孩子會有安全感, 願意發出資訊, 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如果寶寶哭時得不到關懷, 久而久之, 就會變得表情呆滯和淡漠。

值得警惕的信號

孩子的自然活動少或過多;運動總是突然發生, 不是流暢的, 而是僵硬的;仰臥時頭轉向一側並向後伸展;俯臥時頭抬不起來, 但臀部撅起;目光不追隨移動的物體;不和家長對視;3個月時逗他不會笑。

Advertisiment

以上這些表現, 可能是智力低下或腦癱的早期徵象, 應及時找有經驗的醫生檢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