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自我
寶寶認識鏡子中的自己, 是從五官開始的。 當媽媽指著寶寶的鼻子(寶寶有感覺), 告訴那是鼻子時(寶寶在鏡子中看到媽媽指著鼻子, 寶寶又感覺到媽媽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 寶寶就把自己的鼻子和鏡子裡的鼻子聯繫起來了――原來自己的鼻子是可以在鏡子中看到的啊!然後是嘴巴、耳朵、眼睛、臉蛋、額頭等, 慢慢地就認識了自己的全貌。 寶寶知道了鏡子中的寶寶就是“我”, 但這個月還不能明白“我”的鼻子在哪裡, “我”為什麼比媽媽小。 觀察寶寶對鏡自認時的表情, 是媽媽育兒的一大樂趣, 那種憨態值得媽媽永久留存心中。
Advertisiment
自己洗手
寶寶喜歡玩水, 更喜歡在水龍頭下玩水, 把小手伸到流水下, 寶寶心裡甜滋滋的, 享受著水的撫摩。 寶寶洗手的目的可不是為了講衛生, 只是為了玩水。 不過媽媽也不要因此限制寶寶, 寶寶就是在玩耍中增長才幹的。 當然要注意節約用水, 水龍頭儘量開小點, 用盆接著, 用來洗衣服、墩地, 別浪費了。
熟練開門關門, 甚至會鎖門
到了這個月, 寶寶已經能夠熟練地開門、關門了, 還能把門反鎖上。 為了安全起見, 媽媽要在固定的地方放置一把能開門的鑰匙, 以便隨時幫助寶寶把門打開。 如果是帶門閂的, 當寶寶把門反鎖上時, 媽媽就不能從外把門打開了, 所以建議媽媽把門閂取下來。 如果媽媽無法打開已經鎖上的門,
Advertisiment
坐在浴缸裡洗澡
喜歡洗澡時在水中玩玩具。 早在幾個月前就不必使用浴網了, 寶寶可以坐在浴盆中洗澡。 現在不但可以坐在浴盆中, 還可以坐在浴缸中,
Advertisiment
手眼協調
寶寶會自己一頁一頁地翻看圖書, 還會模仿媽媽折紙。 會把不同形狀的積木, 通過相應形狀的漏孔, 放進鏤空的位置上。 會把大小不同的物體疊放在一起, 並喜歡把圓環套進杆子上。 會把積木、玩具小汽車連接著排起來, 並從後面推著前進。 喜歡把東西堆得高高的, 再推倒重來。 會旋動各種旋鈕。 寶寶可能左右手並用, 一會用右手握筆劃, 一會又把筆倒到左手畫, 父母不必糾正寶寶。 只要寶寶正常玩, 就為他鼓掌, 稱讚玩得好,
Advertisiment
寶寶也拒絕尷尬
寶寶應受到尊重, 尤其是在公眾場合。 如果帶寶寶到超市購物, 事先應有心理準備, 寶寶可能會因為父母不答應買他喜歡的東西而“耍賴” 。 事情發生了, 如果父母雙方意見不統一, 一方最好暫時離開現場, 另一方想辦法與寶寶溝通。 如果寶寶大哭大鬧, 無法與之交流, 有效的辦法是默默等待寶寶平靜下來。 指責和訓斥會讓寶寶陷入尷尬境地, 儘管可能一時制止了寶寶的“無理要求”, 但寶寶內心卻埋下了報復的種子。
父母的信任和鼓勵
父母對寶寶的信任和鼓勵, 對寶寶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媽媽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愛憐的眼神、一個輕輕的撫摩,
Advertisiment
害怕親人離開, 更離不開媽媽
幼兒害怕親人離開, 最怕的是媽媽離開。 幼兒離不開媽媽, 這是情感世界逐漸豐富、發展起來的表徵。 當寶寶對父母表現出依戀、親近的時候, 如果常遭父母忽視, 甚至不耐煩, 寶寶情感發育就會受到限制, 長大成人後, 可能會成為冷若冰霜的人, 很難與人相處,不會施愛,也不會被愛。對寶寶的情感,父母要給予積極的回應,不但要積極回應寶寶的情感表達,還要主動表示父母對寶寶的愛,使寶寶的情感健康地發展起來媽媽感覺寶寶越來越黏人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寶寶已經會獨立玩耍,媽媽就想著一些事情了。而寶寶不能保證長時間不打擾媽媽,所以媽媽就感到手裡的活總被寶寶打斷。事實上,寶寶還不能離開媽媽,獨立玩不等於看不到媽媽;要看到媽媽,也不等於不需要媽媽參與玩,成長的辯證法就是這樣。
很難與人相處,不會施愛,也不會被愛。對寶寶的情感,父母要給予積極的回應,不但要積極回應寶寶的情感表達,還要主動表示父母對寶寶的愛,使寶寶的情感健康地發展起來媽媽感覺寶寶越來越黏人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寶寶已經會獨立玩耍,媽媽就想著一些事情了。而寶寶不能保證長時間不打擾媽媽,所以媽媽就感到手裡的活總被寶寶打斷。事實上,寶寶還不能離開媽媽,獨立玩不等於看不到媽媽;要看到媽媽,也不等於不需要媽媽參與玩,成長的辯證法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