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3個月已有嫉妒心裡

1歲3個月 不能抱小弟弟

這一天雨過天晴, 金色的陽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 碧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 濕潤的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芳香, 好一派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

我和小王帶著銘銘來到社區兒童遊樂場, 遊樂場有很多的孩子在玩耍嬉戲, 有比銘銘年齡大的孩子, 也有比銘銘小的孩子。 銘銘很喜歡看著大孩子玩蹺蹺板, 於是小王就和正在玩蹺蹺板的孩子商量, 可不可以讓銘銘坐一會兒。 這個小哥哥痛快地讓了座, 於是銘銘美滋滋地坐上去了。 小王必須幫助他向下使勁, 這樣才能與坐在另一端的小女孩一上一下玩起來。

Advertisiment

正在這時, 樓上鄰居家的阿姨推著亮太郎和他的姐姐也來玩了。 這對日本姐弟倆長得比較瘦小, 亮太郎的姐姐比銘銘大1歲, 可是身高只到銘銘的肩膀。 我印象中亮太郎的爸爸、媽媽的個子都不算矮, 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卻長得這樣瘦小。 於是我抱起亮太郎, 問他的阿姨:“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輕?個子也不高?”亮太郎家的阿姨是1周在他們家工作4天, 其餘時間是他的爸爸、媽媽自己照顧孩子。 阿姨說:“他們家3個孩子, 每個孩子就相差1歲, 他媽媽剛生了一個小弟弟, 哪有工夫細心照料孩子。 這兩個孩子什麼都吃, 別看亮太郎還不到1歲, 抱著大街上買的肉包子就啃著吃, 一點都不浪費。 ”

正在這時, 坐在蹺蹺板上的銘銘突然大哭大鬧地要下來,

Advertisiment
小王趕緊把他抱下來, 只見銘銘哭鬧著跑過來, 不停地喊“抱!抱”, 並且用手使勁地往下拽亮太郎。 我趕緊把亮太郎送到小王手裡, 彎下腰正準備抱起銘銘來。 誰知道他看到亮太郎被小王抱著時, 轉身又跑到小王面前哭喊著:“抱!抱!”, 並使勁抓撓亮太郎的腿, 嚇得亮太郎嗷嗷大叫。 小王趕緊把亮太郎遞給了他的阿姨, 把銘銘抱了起來, 這時銘銘立刻破涕為笑, 雙手摟著小王的頭不停地親吻著小王的臉頰, 嘴裡還念叨著:“銘銘, 銘銘!”銘銘還不會使用更多的語言表達他的想法, 但是我們清楚, 他的意思是:“這是銘銘的阿姨。 ”

“嫉妒!”我心裡想, 於是馬上對銘銘說:“銘銘, 剛才的表現可不像大哥哥!亮太郎是小弟弟,

Advertisiment
銘銘是大哥哥了, 大哥哥應該照顧小弟弟。 姥姥和阿姨喜歡銘銘, 也喜歡亮太郎, 抱抱他怎麼不可以呀!你也可以抱抱他呀!”說著我就把亮太郎抱到他面前, 讓他抱抱。 銘銘高興地伸開了雙臂, 還沒有等銘銘摟住亮太郎, 亮太郎就大哭起來了。 “銘銘, 看!亮太郎生你的氣了, 因為你剛才的表現, 他不喜歡你抱他!”銘銘只好沮喪地低下了頭。

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消極的情感表現。 它是與別人進行攀比時, 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 而產生的一種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複雜情緒狀態, 因此是一種負面的情感。 嫉妒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是一種包括有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比較複雜的心理活動。

Advertisiment
嫉妒心理又是一種破壞性因素, 這種情感直接影響人的情緒, 使之自卑、孤獨、痛苦, 甚至難以自拔。 嫉妒又是一個人進步的絆腳石, 使人停滯不前, 對生活、人生、社交、工作、事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正如培根所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嫉妒容易使人產生偏見, 偏見與嫉妒相伴而行, 嫉妒越深, 偏見就越大, 偏見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如果固執於偏見就會衍生為病態人格。 嫉妒情感人皆有之,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每個人的嫉妒程度也有淺有深。 關鍵是如何認識和對待嫉妒心的產生。

每個孩子嫉妒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

(1)不能容忍自己最親近的人對別家的孩子表現出喜愛來。

Advertisiment

1歲以後的小兒最初表現出的嫉妒就是不能容忍自己最親近的人去喜愛別的孩子,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 情緒會發生急劇的變化, 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哭鬧、甚至攻擊別的孩子。

(2)出現行為倒退現象。

有的孩子為了獲得家長的關注和喜愛, 往往出現行為倒退現象, 例如家裡新出生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時, 當他發現大人主要精力都在關心照顧他們時, 本來已經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的孩子, 為了引起大人對他的關注, 故意尿濕褲子, 要求使用尿褲、恢復奶瓶吃奶。

(3)別人受到表揚, 自己卻沒有, 因此對獲得表揚的孩子採取詆毀的態度。

對於受表揚的孩子表現出不高興、不服氣, 並且常常以告狀或者其他方式揭短。

(4)別人擁有的物品自己卻沒有,別人具有的能力,自己卻不及別人,而產生嫉妒心。

對於別人擁有的物品,自己卻沒有,由羡慕、渴望進而轉為嫉妒甚至毀壞別人的物品以發洩;尤其是對於能力比較強,聽慣了表揚的孩子,當遇到能力比自己強的小朋友時,往往從不服氣進而產生嫉妒心理,因此不願意跟這個小朋友玩,甚至鼓動其他小朋友不與這個孩子玩以達到孤立人家的目的。

幼兒的嫉妒具有獨特的心理特徵:

(1)明顯的外露性。

幼兒往往直接表露,不會掩飾自己嫉妒的情緒,也從不會考慮到這種外露的嫉妒情緒所造成的後果以及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2)鮮明的對抗性。

對他嫉妒的物件,包括人、事、物表現出直接的對抗行為以發洩自己的不滿,如直接攻擊他嫉妒的人、破壞他嫉妒的人的物品、毀壞他喜愛但是不屬於他的玩具。

(3)主觀性。

因為幼兒考慮問題時主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而且往往過高地評價自己,對凡是不符合自己意願的人或事,都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產生嫉妒的原因:

(1)認識水準有限。

(2)個人能力的差異。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能力也有所不同,對於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或者自認為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如果沒有被引起重視或關注,這類孩子往往會對受到表揚的孩子不服氣,進而產生嫉妒的心理。

(3)不良的家庭教育。

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過高,經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項去與其他孩子的強項進行比較,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他在什麼方面不如某個小朋友,使孩子以為家長喜歡別的小朋友而不愛自己,由不服氣而產生嫉妒。

(4)環境的影響。

如果在家裡,成人之間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當著孩子面議論、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

家長如何疏導有嫉妒心理的孩子:

(1)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家庭中為寶貝建立一種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寬容的環境氣氛,杜絕背後對他人說三道四的不良習氣。這是預防和糾正寶貝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礎。

(2)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

平時不要濫用表揚、一味誇獎,應褒貶適當;也不要經常用其他小朋友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千萬要不得。

(3)正確對待競爭,鼓勵互相學習。

教育孩子正確地對待競爭,同時告訴孩子在競爭過程中都會有輸贏,引導孩子輸時找出與別人的差距,迎頭趕上;贏時告訴孩子要多學輸者的長處,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4)別人擁有的物品自己卻沒有,別人具有的能力,自己卻不及別人,而產生嫉妒心。

對於別人擁有的物品,自己卻沒有,由羡慕、渴望進而轉為嫉妒甚至毀壞別人的物品以發洩;尤其是對於能力比較強,聽慣了表揚的孩子,當遇到能力比自己強的小朋友時,往往從不服氣進而產生嫉妒心理,因此不願意跟這個小朋友玩,甚至鼓動其他小朋友不與這個孩子玩以達到孤立人家的目的。

幼兒的嫉妒具有獨特的心理特徵:

(1)明顯的外露性。

幼兒往往直接表露,不會掩飾自己嫉妒的情緒,也從不會考慮到這種外露的嫉妒情緒所造成的後果以及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2)鮮明的對抗性。

對他嫉妒的物件,包括人、事、物表現出直接的對抗行為以發洩自己的不滿,如直接攻擊他嫉妒的人、破壞他嫉妒的人的物品、毀壞他喜愛但是不屬於他的玩具。

(3)主觀性。

因為幼兒考慮問題時主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而且往往過高地評價自己,對凡是不符合自己意願的人或事,都會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產生嫉妒的原因:

(1)認識水準有限。

(2)個人能力的差異。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能力也有所不同,對於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或者自認為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如果沒有被引起重視或關注,這類孩子往往會對受到表揚的孩子不服氣,進而產生嫉妒的心理。

(3)不良的家庭教育。

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過高,經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項去與其他孩子的強項進行比較,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他在什麼方面不如某個小朋友,使孩子以為家長喜歡別的小朋友而不愛自己,由不服氣而產生嫉妒。

(4)環境的影響。

如果在家裡,成人之間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當著孩子面議論、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心理。

家長如何疏導有嫉妒心理的孩子:

(1)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家庭中為寶貝建立一種團結友愛、互相尊重、謙遜寬容的環境氣氛,杜絕背後對他人說三道四的不良習氣。這是預防和糾正寶貝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礎。

(2)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

平時不要濫用表揚、一味誇獎,應褒貶適當;也不要經常用其他小朋友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千萬要不得。

(3)正確對待競爭,鼓勵互相學習。

教育孩子正確地對待競爭,同時告訴孩子在競爭過程中都會有輸贏,引導孩子輸時找出與別人的差距,迎頭趕上;贏時告訴孩子要多學輸者的長處,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