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之前的奶瓶使用誤區,媽媽們別再犯了

育兒知識提醒, 等寶寶到了一定年齡, 就應該考慮給寶寶戒奶瓶了。 如果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奶瓶的習慣, 可能導致蛀牙和肥胖。

如果寶寶老是叼著奶瓶, 特別是愛叼著奶瓶睡覺, 小小的乳牙總泡在奶或者其他含糖的液體裡, 給口腔的細菌提供了絕佳的養料, 就可能會導致蛀牙。
而有研究顯示, 到 2 歲時還習慣性使用奶瓶的寶寶, 以後變成胖娃娃的可能性比用杯子的寶寶更高。
當然啦, 爸媽也不用太心急給寶寶戒奶瓶, 一般說來, 戒奶瓶可以從寶寶 1 歲開始, 爭取到 1 歲半徹底和奶瓶說拜拜。
不少已經習慣用奶瓶的寶寶可能不願意,
Advertisiment
丁媽給大家支個招:準備鴨嘴杯或者吸管杯, 從中午的那一頓開始, 用杯子代替奶瓶給寶寶餵奶, 然後是早上的, 最後慢慢地過渡到睡前也能用杯子喂。
等寶寶習慣了用鴨嘴杯、吸管杯後, 再換成普通的杯子。
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奶瓶?
首先強調一點, 使用奶瓶不是讓寶寶斷母乳, 而是為了解放媽媽。
就算是全職媽媽, 也有需要出門或身體不適的時候, 所以要提前讓寶寶適應奶瓶餵養。
同時, 用奶瓶餵養母乳, 也是增加母乳餵養時間的一種補充方式。
可能有媽媽擔心, 孩子習慣了奶瓶餵養, 會抗拒媽媽親喂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乳☆禁☆頭混淆”。
為了預防“乳☆禁☆頭混淆”, 建議媽媽參考以下幾點:
在媽媽親喂寶寶2~3周後,
Advertisiment
嘗試讓寶寶用奶瓶喝奶;
奶瓶餵養一定要循序漸進, 建議每週用奶瓶餵養2~3次;
如果寶寶有了貪戀奶瓶的傾向, 下一周要增加媽媽親喂的次數。
如此迴圈能讓寶寶明白, 媽媽的乳☆禁☆頭和奶瓶都是食物來源, 可以有效預防“乳☆禁☆頭混淆”。
1歲之前的奶瓶使用誤區

1、奶嘴流量不對, 引發厭奶
很多老人嫌奶嘴的口太小, 寶寶喝著太費勁, 就用尖利的東西把奶嘴的口弄大, 其實這樣做的危害特別大。 如果奶嘴嘬起來很“痛快”, 媽媽的乳☆禁☆頭嘬起來很費勁, 那寶寶就很容易愛上奶瓶, 不愛喝母乳。
正確做法: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儘量不用奶瓶, 但寶媽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 如果不得不用奶瓶時, 儘量選擇出奶量小的, 媽媽可以自己先試試,
Advertisiment
最終給寶寶用嘬著最費勁的奶嘴給寶寶用。
2、角度不對, 引發“齙牙”、“地包天”
除了母乳餵養外, 寶寶更多時間接觸的是奶瓶, 不當的奶瓶餵養姿勢+長時間的奶瓶餵養, 就會造成寶寶乳牙反咬合!奶瓶的正確餵養角度是45°。
寶寶平躺時, 當奶瓶的角度過大(超過45°), 寶寶為了完全包裹住奶嘴, 就需要下頜部用力前伸向上,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寶寶“地包天”!
寶寶平躺時, 當奶瓶的角度過低(低過45°), 奶嘴就會壓迫寶寶的下前牙生長, 造成上頜發育過度, 就會形成我們俗稱的“齙牙”!
3、含著奶瓶睡覺, 產生齲齒
有的寶寶睡前會哭鬧, 用奶瓶哄寶寶入睡, 這種習慣很容易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 因為奶、果汁等含糖的物質, 發酵之後會產生酸性物質。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總是含著有奶汁的奶瓶, 就等於把小牙長時間浸泡在酸液中, 自然很容易產生齲齒。
正確做法:不建議讓寶寶“奶睡”, 最後一頓奶最好離寶寶睡覺隔一段時間, 而且睡前一定要記得給寶寶刷牙。 如果寶寶睡覺需要安撫, 可以給寶寶準備安撫奶嘴或者安撫玩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