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寶寶大便臭的原因 如何消除孩子大便異味

對於一歲左右的小寶寶來說, 可能還不會說話, 這樣看寶寶是否健康就需要家長通過寶寶的大便情況來進行判斷。 有的寶寶大便是比較正常的, 而有一些寶寶大便會出現一種臭雞蛋味, 大便發臭主要原因是由於攝入的蛋白質過多, 寶寶腸胃消化不良導致。 消除寶寶大便異味要從合理添加蛋白質做起。

正常大便:

1、胎便

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 大約占了72%, 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 出生後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 呈墨綠色、有點發亮, 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

Advertisiment
無臭味, 進食後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餵養兒糞便

呈金黃色, 多為均勻糊狀, 偶有細小乳凝塊, 有酸味, 每日2_3次。 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 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 呈糊狀, 也可視為正常。

3、人工餵養兒糞便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餵養的嬰兒, 糞便呈淡黃色, 大多成形, 含乳凝塊較多, 為鹼性或中性, 量多、較臭, 每日1_2次。

4、混合餵養兒糞便

哺母乳加牛乳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 但較黃、軟。 添加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 糞便性狀接近成人, 每日一次。

異常大便:

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 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加, 變稀應視為異常。

1、 泡沫樣大便

偏食澱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 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

Advertisiment
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 並帶有泡沫。

2、 奇臭難聞大便

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 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裡的胃酸, 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 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 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 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3、 發亮大便

進食脂肪過多時, 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 使腸子的蠕動增加, 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 有時大便發亮, 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4、 綠色大便

若大便呈綠色, 糞便量少, 黏液多, 屬饑餓性腹瀉。

此外, 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 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 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 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 並與空氣接觸之後,

Advertisiment
就呈現為暗綠色。

5、蛋花湯樣大便

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

6、豆腐渣樣大便

則常常見於黴菌引起的腸炎。

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 那麼要想寶寶大便正常, 身體健康, 飲食上就要多多注意。 應該多吃一些營養價值非常高的食物, 要講究飲食健康。 此外, 應該多給寶寶補充一些水分, 可以給寶寶喝點淡鹽水, 千萬不要給寶寶喝飲料, 也不要給寶寶胡亂吃藥。

大便發臭是怎麼回事?

大便氣味來源於大便當中過多的吲哚、糞臭素 、硫化氫 、胺、乙酸 、丁酸等化學物質。 這些物質是蛋白質被腸內細菌分解不完全而形成的產物。 換句話說, 如果在飲食方面偏向歐美式, 而攝取大量的高蛋白質時,

Advertisiment
大便就會變得很臭。

蛋白質是人體各器官的主要組成成分, 寶寶成長發育都離不開它。 但是蛋白質並不是攝入越多越好。 過多的蛋白質反而會造成腸道負擔過重, 就會出現大便發臭的情況。

如何消除寶寶大便異味?

對於不同月齡的寶寶, 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均不同。 寶寶每天攝入過量的蛋白質, 就會排出有異味的大便。

對於足月的新生兒, 每天需要的蛋白質量可以用體重(公斤)乘以2(g)這個公式計算。 舉個例子, 一個剛出生體重為3公斤的寶寶, 每天需要的蛋白質就是6克。 每100克的母乳約含有1克的蛋白質。 多數嬰兒奶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大約是母奶的兩倍。 那麼給新生兒喂630ml的母乳或者450ml的嬰兒配方奶粉,

Advertisiment
就能滿足嬰兒對蛋白質的需求了。

而1歲以內的嬰兒, 如果一天的奶量達到700-800ml母乳或配方奶以上的話, 就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天的蛋白質需求了。 1~2歲的幼兒每天需要蛋白質35~40克。 就蛋白質的需要而言, 幼兒每天進食400~500毫升乳製品、1個雞蛋、30克瘦肉就可以了。

寶寶大便發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肉類蛋類添加不當。 寶寶最早可以添加輔食的月齡是4個月, 在4個月的時候, 可以先給寶寶吃少量的蛋黃或米粉, 暫時不適宜給寶寶添加肉類。 等寶寶6個月後, 可以嘗試給寶寶添加蛋白或者各種肉類。 在動物性蛋白當中, 最易於消化的要數魚肉和雞肉。 魚類所含蛋白質甚多, 為15%~25%, 且含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和寶寶所需的組氨酸。 肌纖維短而纖細, 含水分多,結構疏鬆,比家畜肉更易消化,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達85~90%,尤其適合寶寶食用。

在為寶寶添加蛋白質的時候,均應遵循從一種到多種,從稀到稠,從少到多的原則。蛋白質可以分為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比植物蛋白質更易於消化,故動物蛋白質為寶寶補充蛋白的首選。米、麥等植物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故動物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混合多種植物蛋白質供給是恰當的。據此應根據嬰兒餵養的具體食物類型,保證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避免不足或過量,以預防蛋白質供給不當對智力發育的危害。

含水分多,結構疏鬆,比家畜肉更易消化,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達85~90%,尤其適合寶寶食用。

在為寶寶添加蛋白質的時候,均應遵循從一種到多種,從稀到稠,從少到多的原則。蛋白質可以分為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動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比植物蛋白質更易於消化,故動物蛋白質為寶寶補充蛋白的首選。米、麥等植物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胱氨酸,故動物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混合多種植物蛋白質供給是恰當的。據此應根據嬰兒餵養的具體食物類型,保證每日蛋白質的供給,避免不足或過量,以預防蛋白質供給不當對智力發育的危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