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寶寶肢體語言 你讀懂多少?

科學家們曾研究過數千名嬰兒, 發現在寶寶學會說話前, 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溝通、表達能力來順利傳遞資訊, 只能靠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一些想法和意願。 對於父母來說, 如果能正確地理解寶寶的身體語言, 就能瞭解寶寶的感受和需求, 給予其最貼心的呵護。

0-3個月寶寶

寶寶剛剛出生的幾周可能就會有很多的動作, 好像在表達很多的資訊。 實際上從他們一出生, 當你接觸寶寶的臉頰或者伸開他們的手臂或腳的時候, 他們會扭頭, 同時如果你將手指放到寶寶的手掌時, 他會嘗試緊緊地抓住你的手指。

Advertisiment

但有趣的是寶寶這些肢體的語言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地跟你在溝通, 而是與生俱來的一些反射動作, 通常這些動作在幾個月內就會消失轉為有意識的動作。 但寶寶出生的所有的動作並不都是條件性的反射動作, 有時他的一個小小的微笑可能也表達了他很高興, 這可能是寶寶對父母幾周辛勞的一個回報。

4-8個月寶寶

到四個月大左右, 寶寶身體所表達的信號會變得更加清晰, 這是因為他們開始能夠協調他們的動作和想法, 他們還會利用動作來表達他們的需要, 例如舉起雙手希望你的抱抱, 或者他們踢椅子的時候就表明他們坐不住了。

除此之外, 他們還會利用動作來提示他是否想跟你做遊戲,

Advertisiment
例如他會把玩具扔到地上, 他並不是為了要惹惱你, 而是希望邀請你加入他的遊戲中。 但當寶寶經常扭轉頭或者中斷與你進行眼神交流的時候, 就表明了他所接受的外界刺激已經足夠了, 這個時候希望自己玩。

9-12個月寶寶

到了大約寶寶大約九個月大的時候, 他們的認知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時隨著活動能力和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的提高, 清晰並且帶有交流意識的姿勢動作開始會成為寶寶的第二天性, 他能夠很輕易就表達出他的需要和愛好。

例如他看到家人的時候他可能會伸出雙手希望得到擁抱, 而當他們見到陌生人的時候他們就會抓緊爸爸媽媽的手。 同時這時候的寶寶已經能夠開始發出一些他們獨有的聲音,

Advertisiment
例如“嗯嗯”“baba”等。

在這個階段, 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慣用的身體語言, 同時也要不失時機地對寶寶進行語言教育。

適時訓練寶寶肢體語言

身體語言所表達出的一個人內心的意思, 有時比說話更為真實。 寶寶由於口語表達能力不夠成熟, 所以最擅長運用其身體語言, 如高興時手舞足蹈, 生氣時捶拳踢腿, 難過時嚎啕大哭等, 都很明顯而容易被瞭解。 因此, 身體語言成為嬰幼兒在能夠以詞彙表達意思之前的一種與他人溝通的工具。

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寶寶在溫馨的環境中, 才可能讓自己的潛能發揮得最大。 溫馨的環境有助於寶寶智力的開發, 也有助於寶寶表達自己。

給寶寶發揮想像力的空間:給寶寶一支彩筆,

Advertisiment
一張紙, 鼓勵他畫畫, 任其想像的畫, 然後可以試著讓寶寶來講解一下他畫的是什麼, 有什麼含義。 或與寶寶一起看動畫片。 討論劇中人物, 這時一定要抓住時機教寶寶學說話。 這時的效果比平時更好。 這些都有助於孩子提高察言觀色的能力與學習合適的身體語言。

適時給予寶寶鼓勵和讚美:當寶寶發音正確或可以說出一個簡單句時, 父母要以微笑或者愛☆禁☆撫給予鼓勵。 跟寶寶說話時, 要注視他的眼睛, 不要兩手臂交叉抱在胸前, 給寶寶造成壓迫感和排斥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