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3歲寶寶三大餵養提案

調查顯示, 各種營養缺乏症主要發生在1-3歲。 這一時期的寶寶, 體格和大腦的生長發育仍然非常迅速。

然而, 很多媽咪只注重讓寶寶怎樣吃得好、吃得多, 常常忽視怎樣吃得合理, 吃得符合生長發育的需求。 所以, 很多的寶寶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各種營養問題, 如缺鐵、缺鈣、缺鋅、缺乏多種維生素、肥胖症等。

提案一:掌握寶寶5大發育特點

1.生長發育速度仍很快

1-3歲的寶寶, 雖然生長發育的速度比嬰兒時期有所減慢, 可仍然非常迅速, 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都還很高。 加上處於斷母乳, 正是離乳食品轉變為主食的飲食過渡階段。

Advertisiment
因此, 應該更注意保證各種營養素及熱能的供應。 不然, 容易使寶寶出現生長緩慢、停滯甚至營養不良。

2.胃腸消化功能仍不完善

寶寶的牙齒正在逐步長出, 2歲時基本出齊, 咀嚼和消化能力比嬰兒時期大為增強。 但牙齒尚未完全出齊, 咀嚼能力還相對較差。 加之胃腸道蠕動及調節能力較低, 各種消化酶的活性遠不及成人。 因此, 消化功能仍還未發育完善, 容易發生疾病。

3.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大

寶寶的整個身體正在處於各個器官組織建造中, 對蛋白質的需求量很大, 特別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不然就會影響到智力發育。 身體肌肉發育也較快, 特別是下肢、臀部和背部肌肉的發育。

貼心小叮嚀:

按照體重計算熱能需要量,

Advertisiment
儘管並沒比嬰兒時期增加, 但總需要量仍然高於成人。 飲食中必須保證各種營養素的攝取。 不然, 容易出現體重不增或少增, 發生貧血、佝僂病、腹瀉、VA缺乏症等營養性疾病。

提案二:掌握寶寶6大營養需求

1.每天應攝取熱能1000-1300千卡

寶寶的活動量相對增加, 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熱能。 如果長期熱能不足, 其他的營養素在體內就不能很好地被利用, 寶寶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如組織器官發育不良、體重下降、身體日漸消瘦, 寶寶很容易生病。 但也不可讓熱能供給量超過身體的消耗, 不然就會以脂肪形式貯存起來。 時間一久會引起肥胖, 增加患各種疾病的危險性。

2.每天應攝取蛋白質35-45克

1-3歲, 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剛出生時, 腦重約為成人的1/3, 但在2歲時就已增重到成人的2/3。 腦的發育成熟離不開良好的食物, 特別是優質蛋白質。 如果在這一時期蛋白質攝取量不足, 寶寶的大腦發育就會受到阻礙, 從而影響記憶力和理解力。 因此, 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占總熱能的12%-14%。

3.每天應攝取占總熱能25%-30%的脂肪

寶寶的大腦及神經系統, 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除了需要蛋白質外, 還需要足夠的脂肪。 特別是必需脂肪酸(植物油中含量高), 是寶寶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 需求量比成年人大。 但同時也應避免脂肪攝入過量, 否則會使熱能過剩, 致使脂肪沉積在體內, 引起體重增加, 使身體肥胖起來。

4.每天應攝取占總熱能50%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Advertisiment
要根據寶寶的性別、飲食習慣、生活水準、環境情況及活動量來確定。 通常, 活動量大的寶寶消耗熱能多, 需求量大。 一般來講, 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應該占總熱能的50%。 如果攝取不足, 就會造成熱能不足, 使寶寶出現生長發育遲緩, 體重減輕, 但也不能攝入過多。

5.每天應該攝取必需的礦物質

主要指鈣、磷、鐵、鋅等元素。 鈣對1-3歲寶寶的生長發育尤為重要。 因為, 骨骼中鈣、磷沉積增加, 需要更多的鈣質。 通常來講, 寶寶每天需要600-800毫克。 磷廣泛地存在於食物中, 只要飲食中的鈣和蛋白質含量充足, 那麼磷就會得到滿足, 沒有必要規定攝入量。 寶寶的飲食逐漸開始多樣化, 加入穀類食物會增加磷的比例, 使鈣較難吸收;加入蔬菜類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其中的纖維也會妨礙鈣的吸收。 因此, 每天可給寶寶補充100-200毫克鈣, 同時, 應注意多攝入富含鐵和鋅的食物。 1-3歲寶寶, 每天對鐵和鋅的需要量分別為10毫克, 不然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和缺鋅症。

6.每天攝取必需的維生素

1-3歲的寶寶, 最好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的VD。 當然, 夏天寶寶較多戶外活動時, 可以暫不補充, 待冬季曬太陽少時再補充。 同時, 還應該注意VA、VB1、VC的攝入。

貼心小叮嚀:

每天必須保證水的攝入, 它也是寶寶必需的一種營養素, 它主要來源於自飲水和食物中含有的水。 如果寶寶身體缺乏水, 就會影響新陳代謝。 寶寶每天對水的需要量可按體重計算, 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 並與體重、氣候有關。 通常, 1-3歲的寶寶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10-150毫升的水。

提案三:掌握制定食譜的8個原則

1.注意攝取奶類食品

1歲以後的寶寶,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雖然,寶寶吃的食物已經和大人一樣了,但牙齒尚未發育完全,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限制了蛋白質的攝入。因此,1歲以上的寶寶,不一定非要從固體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權威兒科組織建議,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每天,應該給寶寶提供乳類500毫升。2.食物品質要多樣化

寶寶1歲後,母乳不再是他們的主食了。可是,他們的身體生長發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素,這就必須得從多種多樣的食物中攝取。各餐的食物搭配要合適,有幹有稀,有葷有素,飯菜要多樣化,每天不重複。比如,主食輪換吃軟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發糕、麻醬花卷、菜卷等,注意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用肉、豆製品、蛋、蔬菜等混合作菜,一個炒菜裡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還可在午飯或早點吃些蒸胡蘿蔔、鹵豬肝、豆製品等。以刺激寶寶的食欲,對食物產生吃的興趣。

3.合理安排各餐營養素比例

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營養比例,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製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的進食量應高於其它各餐。因為,寶寶已經活動了一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

4.食物宜軟、爛、碎

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牙齒逐漸出齊了,但胃腸消化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食物製作上一定要注意軟、爛、碎,以適應寶寶的消化能力。5.注意增加每天的餐次

寶寶的胃要比成年人小,不能像大人那樣在一餐中進食很多。可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量卻比大人多,因此,每天進餐次數不能像大人那樣以一日三餐為標準,應該進餐次數多一些。一般來講,1-1歲半的寶寶,每天進餐5-6次,即早、中、晚三餐加上午、下午點心各1次。在臨睡前增加1次晚點心,但3次加餐的點心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正餐。

6.食物保持清淡無刺激口味

不能根據大人口味喜好來為寶寶做食物。應該以天然、清淡為原則,添加過多的鹽和糖都會使寶寶的腎臟負擔增加,損害功能,並養成日後嗜鹽或嗜糖等不良習慣;更不宜添加調味品、味素及人工色素等,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7.寶寶與家人一起規律進餐

如果讓寶寶與家人一起進餐,不僅可使他們獲得必需的營養,同時還可和大人的交談中學到均衡營養的常識,以及怎樣去與別人分享食物。

8.媽咪注意飲食烹調的方法

烹調時,不僅要注意適合寶寶的消化功能,即細、軟、爛、嫩,還同時應注意幹稀、甜鹹、葷素之間的合理搭配,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此提高寶寶的食欲。

貼心小叮嚀:

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也很重要。不要以為寶寶需要的只是營養素。其實,他們在進餐時,同時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樣,有利於從小就形成對食物的正確選擇。

提案三:掌握制定食譜的8個原則

1.注意攝取奶類食品

1歲以後的寶寶,剛剛斷奶甚或沒完全斷奶。雖然,寶寶吃的食物已經和大人一樣了,但牙齒尚未發育完全,咀嚼固體食物(特別是肉類)的能力有限,限制了蛋白質的攝入。因此,1歲以上的寶寶,不一定非要從固體食物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飲食上還應該注意攝取奶類,奶類食品仍是他們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權威兒科組織建議,奶類與固體食物的比例應為40:60。每天,應該給寶寶提供乳類500毫升。2.食物品質要多樣化

寶寶1歲後,母乳不再是他們的主食了。可是,他們的身體生長發育仍然需要多種營養素,這就必須得從多種多樣的食物中攝取。各餐的食物搭配要合適,有幹有稀,有葷有素,飯菜要多樣化,每天不重複。比如,主食輪換吃軟飯、麵條、饅頭、包子、餃子、餛飩、發糕、麻醬花卷、菜卷等,注意利用蛋白質互補作用,用肉、豆製品、蛋、蔬菜等混合作菜,一個炒菜裡可同時放兩三種蔬菜,也可用幾種菜混合作餡,還可在午飯或早點吃些蒸胡蘿蔔、鹵豬肝、豆製品等。以刺激寶寶的食欲,對食物產生吃的興趣。

3.合理安排各餐營養素比例

按照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營養比例,把食物合理安排到各餐中去。各餐占總熱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為了滿足寶寶上午活動所需熱能及營養,早餐除主食外,還要加些乳類、蛋類和豆製品、青菜、肉類等食物,午餐的進食量應高於其它各餐。因為,寶寶已經活動了一上午,下午還有更長時間的活動。

4.食物宜軟、爛、碎

隨著年齡增長,寶寶的牙齒逐漸出齊了,但胃腸消化能力還相對較弱。因此,食物製作上一定要注意軟、爛、碎,以適應寶寶的消化能力。5.注意增加每天的餐次

寶寶的胃要比成年人小,不能像大人那樣在一餐中進食很多。可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量卻比大人多,因此,每天進餐次數不能像大人那樣以一日三餐為標準,應該進餐次數多一些。一般來講,1-1歲半的寶寶,每天進餐5-6次,即早、中、晚三餐加上午、下午點心各1次。在臨睡前增加1次晚點心,但3次加餐的點心不宜太多,以免影響正餐。

6.食物保持清淡無刺激口味

不能根據大人口味喜好來為寶寶做食物。應該以天然、清淡為原則,添加過多的鹽和糖都會使寶寶的腎臟負擔增加,損害功能,並養成日後嗜鹽或嗜糖等不良習慣;更不宜添加調味品、味素及人工色素等,這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7.寶寶與家人一起規律進餐

如果讓寶寶與家人一起進餐,不僅可使他們獲得必需的營養,同時還可和大人的交談中學到均衡營養的常識,以及怎樣去與別人分享食物。

8.媽咪注意飲食烹調的方法

烹調時,不僅要注意適合寶寶的消化功能,即細、軟、爛、嫩,還同時應注意幹稀、甜鹹、葷素之間的合理搭配,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此提高寶寶的食欲。

貼心小叮嚀:

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也很重要。不要以為寶寶需要的只是營養素。其實,他們在進餐時,同時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樣,有利於從小就形成對食物的正確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