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3歲寶貝餵養關鍵字

1-2歲

關鍵字1:發生營養不良

1歲以後, 寶貝的生長發育雖然較第一年慢了一些, 但是磨練運動技能的過程消耗了他們的大量體力, 他們的營養需要總體上要高於嬰兒期。 加之輔食添加不合理, 寶貝仍會過分依賴母乳, 使得1歲左右的寶貝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 表現為不活潑、皮下脂肪薄、食欲不佳、骨骼畸形、抵抗力弱、運動發育落後等。 眼看著寶貝變得孱弱多病, 許多媽咪不知所措, 其實只要符合以下幾點, 可以認為是寶貝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 無須多慮——

1。 雖然消瘦, 但體重持續增加, 而非持續減少

2。 雖然食量少,

Advertisiment
但大便規律, 而沒有經常性腹瀉

3。 沒有皮膚蒼白、頭髮稀黃、骨骼畸形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

4。 精力旺盛, 樂於探索和學習。

關鍵字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歲以後, 寶貝開始逐漸建立起個人飲食習慣, 家長的食物選擇決定了孩子的攝食範圍。 所以,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 能反映一個家庭飲食習慣的優劣。 最應該保護的是寶貝先天的食物選擇能力, 過多的干涉與貧乏的餐桌一樣, 會制約寶貝獲得適當足量的食物, 比如燒烤、火鍋、醃漬或辛辣刺激的食物, 不該常常出現在家庭的食譜中, 家長對蔬菜、魚肉以及低鹽少油的清淡飲食的選擇, 給寶貝的影響遠比單純說教要深遠。

關鍵字3:魚油與智力

“魚油”可不是魚肝油, 人們常說的“魚油”指的是深海魚油,

Advertisiment
其中富含兩種特殊脂肪酸, 即DHA和EPA。 在人們經常食用的陸地動植物的油脂中, 幾乎不含有這兩種脂肪酸。 這兩種脂肪酸有益於寶貝的神經系統的發育, 常被當作益智因數添加到嬰兒食品中。 1歲以上的寶貝可以攝取各種自然食物了, 如果讓寶貝經常吃魚, 特別是深海冷水魚, 如馬哈魚、三文魚、鮭魚等, 寶貝自然就不會缺少益智因數了。

魚肝油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維生素A、D, 能夠預防佝僂病、骨軟化及夜盲症等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

關鍵字4:營養性貧血

營養性貧血在1-2歲的寶貝中並不少見, 既與生長發育過快有關, 也與餵養不當有關係。 母乳或牛乳的含鐵量都不算高, 並且牛奶中的鐵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Advertisiment
如果沒有適當地添加含鐵豐富且易吸收的肉食、肝臟、魚、血豆腐、大豆、小米等, 寶貝就很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

為了預防貧血, 媽咪需注意輔食添加中的葷素搭配原則, 蔬菜、水果, 如柑橘、紅棗、番茄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可大大提高腸道對鐵的吸收率。 當然, 營養不足只是貧血的一個原因, 慢性失血、補鋅過度也可能造成頑固的貧血。 所以, 在為貧血患兒補鐵之前, 應該先明確貧血產生的原因。

關鍵字5:及早預防肥胖

學步乳兒何來“體重控制”一說?但肥胖往往萌芽于幼年, 餵養不當、運動不足在不經意間就造成了肥胖。 肥胖對寶貝的未來健康影響非常嚴重和深遠, 與成年後的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病等有很密切的相關,

Advertisiment
兒童肥胖真正是家長心中深深的痛。

肥胖重在預防, 在食物選擇中, 甜度超過10%的飲料(如果汁、奶飲料、可樂等)、油炸食品、點心、糖果、夾心餅乾、膨化食品不該經常出現在寶貝的食譜中。 另外, 每天至少要安排1-2小時戶外活動。

關鍵字6:注意飲食禁忌

這個階段的寶貝, 容易在飲食上進入諸多“禁區”, 媽咪應該注意——

1。 油膩、油炸、大塊、堅硬的食物

2。 咖啡、濃茶、辛辣、脹氣的食物

3。 粗纖維含量豐富的蔬菜、泡菜, 如生蘿蔔、洋蔥、豆子、甘藍、整粒花生、杏仁、榛子等

4。 高糖度食物, 如甜點心、夾心餅乾、巧克力

5。 未經煮熟的海產品, 特別是貝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