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2歲寶寶的心理特點

1-2歲大的寶寶, 雖然大多孩子已經能和大人做簡單的交流了, 但必竟語言能力有限, 很多時候還無法清楚的表達出自己心中所想事情。

寶寶到了1歲左右, 可以自如爬行, 可以站立片刻, 發育快一些的還可以獨立幾步。 手眼活動從不協調到協調, 如可以自如地自喂餅乾, 五指從不分工到有較為靈活的分工, 如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對捏糖塊。 雙手從“各自為政”到能夠互相配合, 如可以一同擺弄玩具。 精細動作獲得發展, 如可以獨自抱著奶瓶喝奶, 打開瓶蓋, 把圈圈套在棍子上等。

1歲多的寶寶可以聽懂自己的名字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詞彙,

Advertisiment
會叫爸爸媽媽, 能同成人一樣可以分辨聲源, 有了明顯的回憶能力, 可以想起很久前記住的事情, 將之運用於當前的“工作”中。 可以模仿大人的動作。

這時能隨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自發地手舞足蹈, 並努力配合鮮明活潑的音樂節奏做動作, 會初步分辨顏色, 喜愛色彩鮮豔的玩具, 愛看漂亮的人臉, 愛看圖畫書和大而鮮豔的圖雜。

能聽懂媽媽的話, 可以聽懂常用物品的名稱, 開始學說話, 可以用簡單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意思, 如用“汪汪”代表小狗。 他們害怕陌生人, 害怕陌生, 怪模樣的物體, 害怕未曾經歷過的情況。 這時有明顯的依戀情結, 喜歡“跟”媽媽的“腳”, 媽媽去哪裡, 他就跟著去哪能裡, 喜歡與成年人交往,

Advertisiment
知道大人是高興還是生氣, 會設法引起大人的注意, 如主動討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氣。

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為中心的簡單交往, 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 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識, 可以把自己和物品區分開, 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力量。 有了最初的獨立性, 會拒絕大人的幫助, 願意自己動手, 而且可以做些簡單的事情。

一歲半到2歲寶寶, 不管看到或聽到什麼, 總是會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從這個時候開始, 寶寶的語言能力急速成長, 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記事物的名稱上。 寶寶一旦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有名稱後, 就開始胡亂提出問題想要記起新的名字。

而大人對此詢問法通常不加理會。 不過2歲前後的“問題階段”所問內容都相當單純,

Advertisiment
只是令大人感到羅唆罷了。 寶寶就是由這種方法來記人名及事物的, 這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進入2歲的寶寶, 面臨著許多需要學習、掌握的東西, 他也開始自己思考問題, 會不斷地提問, 但當你在教寶寶時, 你會發現那些非常簡單的事物, 他怎麼就那麼難懂, 總是會搞錯。 所以你要耐心, 不要以你二、三十年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經歷相比, 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世界對他來說很複雜, 需要你的引導和解釋。

寶寶到了2歲左右時, 最主要的特徵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護和自我意識強烈, 正在嘗試獨立自主, 父母若不馬上適應這種急速的變化, 只會帶來洩氣和灰心, 如果順著他, 也許反抗心還不至於太強,

Advertisiment
其實一個可愛且有依賴性的寶寶試著反抗, 這對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 多少產生點反抗意圖, 較能激起他應對人生衝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在2歲寶寶的成長中, 最明顯的是運動功能的發達, 所以當寶寶眼睛一張開就開始吵吵鬧鬧。 這時他們的思想也逐漸成熟, 而且趨於複雜化, 大人這時不可再一味地認為寶寶什麼都不懂。 他們喜歡凡事都有規律性, 看電視的時間若加以分配, 讓他在固定的時間看喜歡的節目他會很高興。

這時對時間的知覺是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 他們從成人那兒模仿學到了一些有關時間的詞語, 但卻不能把它用在正確的地方。 說明了寶寶對時間概念的認識還末清晰。 他們的注意力從1歲起就開始不斷地發展,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1歲半時能集中注意力5-8分鐘, 2歲10-20分鐘, 能長時間地注意一個事物, 自己也能獨立地玩較長的時間。

這時應讓寶寶更多地參與日常生活, 在這些活動中, 即能促進一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讓你的感受到寶寶給家庭帶來的無盡快樂, 而且還能在活動中教寶寶數數、認識事物, 教寶寶說話, 培養他獨立的能力, 愛清潔、整齊的生活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