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寶寶的看護

在前面的新生兒期, 我們介紹了看護人的選擇, 任務等等, 所以對于1~3個月的寶寶, 看護同樣要遵循前面所講的看護原則。 而在這里, 我們則主要教授給看護者一些看護的技巧。
以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研究嬰兒心理學的斯克佛教授為首的眾多科學家, 曾饒有興致地研究過數千名1~6個月的嬰兒, 發現寶寶的手勢和面部表情有千姿百態的變化, 而這些變化也并非偶然, 而是有其意義的。 所以了解了嬰兒的肢體語言, 則可以明白寶寶的需要, 可以更好的看護寶寶。
咧嘴笑:表現是笑容出現在寶寶的臉上,
Advertisiment
并且滿目發光、兩手晃動, 不過笑容不會持續太久, 旋即消失。 這種微笑表示興奮愉快, 這時看護者應報以笑臉, 并用手輕輕地撫摸寶寶的臉頰, 還要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 給予鼓勵。 如果父母這樣做, 你會發現, 寶寶又會以微笑來報告父母的示意, 對父母的行動表示滿意。
癟嘴:表現是寶寶癟起小嘴, 好像受到委屈似的。 這是啼哭的先兆, 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 比如如餓了要吃奶, 寂寞了要人抱等等。 這時看護者要認真觀察, 考慮小寶寶的要求, 并及時滿足他, 這樣寶寶就不會哭了。
撅嘴、咧嘴:表現是男嬰以撅嘴來表示要小便, 女嬰則多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要小便。 看到寶寶的這種嘴形變化, 要及時給孩子把尿,
Advertisiment
并記住寶寶的這種要小便的表情信號, 加以引導, 逐步培養嬰兒的自近代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紅臉橫眉:表現是寶寶突然眉筋突暴, 然后臉部發紅, 目光發呆, 有明顯的內急反應。 這時看護者就要及時的解決寶寶的便急之需。
雖然, 我們介紹了嬰兒的這些體態語言, 但個體不同, 也會存在差異, 所以看護者只可以將此作為基本參考, 且不能照條照搬, 平常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 注意總結嬰兒的不同體態及與之相應的內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