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是嬰幼兒的一種常見病, 是指一段腸管套入其相連的管腔內, 是小兒腸梗阻的常見病因。 腸套疊一般在夏秋季節比較多發, 4~10個月的嬰兒發病率最高, 2歲以後很少發病, 以陣發性哭鬧、腹部摸到包塊、血便為顯著特點, 有些人還可能出現嘔吐。 寶寶腹痛, 因為不會講述, 臨床上可表現為突然發生哭鬧、屈腿、面色蒼白, 腹痛緩解時仍可玩嬉或入睡。 病初時可有1~2次正常大便, 以後排出含血和黏液的糞便, 像果醬樣。 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後4~12小時, 會出現帶有特徵性的果醬樣大便。
2個月~2歲為“高危年齡”
於波提醒說,
Advertisiment
五大症狀早期判斷
雖然寶寶肚子在痛, 但那麼小的孩子, 還不會清楚地表達, 這時候, 家長必須要“察言觀色”, 瞭解寶寶在跟你們“說”些什麼。 寶寶發生腸套疊的表現, 還是跟普通的肚子痛稍有不同的。
腹痛、哭鬧——寶寶肚子痛時最初表現出症狀, 在出現這個症狀時, 寶寶會有陣發性地哭鬧, 有時候寶寶還會縮住雙腿, 或者用手抓腹部位置, 臉色發白;
嘔吐——寶寶在哭鬧時伴有嘔吐;
Advertisiment
便秘——腸套疊時, 寶寶的腸子堵住了, 就會發生便秘的情況。 所以, 肚子痛, 特別是沒有大便的寶寶, 父母應提高警惕。
腹部包塊——醫生可以可以在寶寶的右肋緣下面或肋上摸到包塊, 父母也可以試試;
血便——在8~12小時後, 寶寶就會出現便血症狀, 會拉帶血的便便, 此時父母應及時送孩子就醫。
“腸套疊”的預防與治療
典型的“腸套疊”症狀, 即陣發性哭鬧。 這種病常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 4-10個月為發病年齡高峰期。 男孩發病占多數, 比女孩多2-3倍。 健康肥胖兒多見。 這種病的發病季節與胃腸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 以春末夏初最為集中。
另外, 急性腸炎、急性腹瀉的嬰兒由於腸蠕動紊亂也容易併發“腸套疊”, 有些孩子在突然斷奶或換奶粉的時候也會引起“腸套疊”。
Advertisiment
伴隨著秋季腹瀉的到來, 腸套疊也在威脅著兒童的健康, 兒童醫院的姚慧筠大夫告訴記者, 腹瀉也是引起腸套疊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這個季節更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
預防腸套疊的簡單辦法就是避免腹瀉, 尤其是秋季腹瀉, 家長應高度警惕此病的發生。 平時要注意科學餵養, 不要過饑過飽。 添加輔食品要循序漸進, 不要操之過急;同時, 要注意氣候的變化, 隨時增減衣服, 避免各種容易誘發腸蠕動紊亂的不良因素。 曾經患過腸套疊的嬰幼兒, 如遇不良因素作用, 還有可能舊病復發。 因此, 這類病兒如果出現腸套疊的“先兆”症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