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歲半寶寶的教育重在疏導

2歲半寶寶的教育導言

寶寶2歲半了, 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 逐漸開始變得任性, 經常說“不要”, 這在父母看來, 很難讓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

其實寶寶並不是在毫無道理地抵抗, 其實他們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 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 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細觀察這種狀態下寶寶的舉動就可以明白, 這是寶寶有了自我主張的表現。 例如, 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 大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 如果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四五歲寶寶, 在這種情況下會說:“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

Advertisiment
不用幫忙。 ”等等, 將自己的主張正確地傳達給對方。 但是, 語言表達能力還相當貧乏的2歲寶寶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 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父母, 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2歲寶寶的“反抗期”, 寶寶這個時期的反抗表現, 是寶寶自我發展的必經階段, 我們爸爸媽媽們應該正確地看待這一現象。 儘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動手嘗試各種事物。

這樣做的結果, 不僅滿足這一時期寶寶心理上的需求, 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各個方面的能力。

2歲半寶寶的教育要做好, 得先瞭解2歲半寶寶的特徵

人們在形容與孩子有關的東西時, 通常用到詞都是“可愛”, 即便是喜歡破壞的孩子, 也會被家長善意地稱作“頑皮”、“淘氣”,

Advertisiment
然而在英國, 人們卻用“可怕”來形容兩歲的孩子。 如今,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更是已經成為英文中一個固定的說法。

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 是因為他們在這時開始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徵:

★非常難纏,

★喜歡作對,

★萬事都有叛逆傾向。

因此, 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青春期”, 泛指一歲半到3歲之間。

2歲之前, 孩子處於生理快速成長期, 學習吃喝拉撒, 爬坐立走, 聽音說話, 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長的意願合拍。 2歲左右以後, 孩子會進入情感發展階段, 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 具有獨立做出選擇的衝動。 然而, 限於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 只能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 他們經常會反抗大人的決定,

Advertisiment
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節非要往人群裡紮;家長變著花樣做吃的, 孩子卻不領情, 該不吃還不吃。

2歲半寶寶的教育, 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 而不是施以“管教”

★2歲半寶寶的教育疏導一:情感支持家長要明白, 孩子在2歲時, 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援, 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准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 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 “比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 不要簡單地命令他們吃蘋果, 而是將香蕉、蘋果、橘子、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擺在孩子面前, 讓他們自行選擇。 ”假如他們選蘋果後又變卦了, 家長也別急, 因為這是孩子在學習如何做抉擇。

★2歲半寶寶的教育疏導二:可以和孩子平等地進行“條件”交換。

Advertisiment
舉例說, 如果孩子在大風天非要出門, 但又不想戴帽子。 此時, 家長就可以這樣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答應帶你出門了, 你是不是也該答應我們戴上帽子啊?”給予孩子尊重, 也教會他們尊重別人, 可謂一舉兩得。

★2歲半寶寶的教育疏導三:家長要學會讓步建議父母們, 如果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意願不一致, 但孩子也不會因此而遭遇危險、疾病等, 最好能讓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沒必要強加干涉。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 因為, 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誌(2歲左右), 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 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 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 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Advertisiment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 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 試圖瞭解周圍的環境, 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 表達個人的需求, 在現實生活中, 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

閱讀小提示: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如果媽媽處理不好, 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