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出現, 凡事都要自己來做
當寶寶長到2歲時, 由於各種能力的不斷增長, 他會走、會跑、會說話, 所以常常覺得:“我已經長大了, 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 ”以至於凡事都要自己來做, 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 弄得父母也跟著緊張。
舉個例子, 寶寶在出門以前可能會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 但是卻又因為不熟練而浪費了很多時間, 穿了很長時間還是穿不好, 這時父母肯定會很著急, 還要伸手幫助, 但是寶寶卻又固執地要自己來完成這件事情, 時間一久, 父母可能會失去耐心而嘮叨兩句, 孩子也因為委屈而大哭,
Advertisiment
當上述情節一再上演時, 照顧者自然就會覺得2歲的寶寶真是太難對付了, 不鬧時乖的像可愛的小天使;但是一旦發起脾氣來簡直像個“小惡魔”, 實在讓人不敢領教。
依賴心理&分離焦慮
父母才剛離開一會兒, 寶寶早已鼻涕眼淚的塗了一臉,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離嗎?父母可能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餘, 卻又對你產生的嚴重的依賴, 一旦離開你, 他馬上就會哭鬧。
2歲正是寶寶產生“依賴”之時, 因此這時寶寶會對最親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產生“分離焦慮”, 他就像一塊橡皮糖似的粘著父母或照顧者, 一刻也不想分開, 否則會哭鬧不休, 如此“依賴”讓家長很傷腦筋,
Advertisiment
與別人難以相處
2歲的寶寶即使上了托兒所, 通常也是老師心中難纏的角色。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2歲的寶寶比較容易出現搶同學玩具的情形, 偶爾還會出現咬人、推人的情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與寶寶心理的變化有一定的關係。 寶寶剛從舒適的家裡進入另一個陌生的環境, 難免會有些不適應, 在家裡他是惟一的寶貝, 他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想擁有,
Advertisiment
和2歲小淘氣相處的3種方法
2歲左右的寶寶心理和行為都在發生變化。 隨著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寶寶開始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想法, 但是由於沒有自己處理事情的實踐經驗和能力, 因此常常會有一些不容易讓別人理解的行為出現, 從而造成父母的困擾, 增加了親子之間的衝突。
瞭解寶寶的這些變化, 並且對寶寶的行為加以理解, 這是父母和寶寶相處的基礎。 下面提供3種方法, 讓你能夠更好地和寶寶相處。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講道理, 他能聽得懂嗎?”許多父母也許會質疑, 但是千萬別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對話,
Advertisiment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經入託了, 父母多與學校的老師溝通也是很必要的。 父母可以將孩子在家裡的情況記錄下來, 然後將記錄帶到學校和老師一起討論, 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儘量一致的教育模式, 這樣才不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 同時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也比較容易把握, 易於引導。
方法三:堅持原則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省得他哭鬧不止, 弄得大家精神崩潰!”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氣時, 會採取妥協、滿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極的解決方式,
Advertisiment
面對害羞的寶寶父母應該怎麼辦?
不少家長抱怨, 2歲的孩子很害羞, 見到陌生人就畏畏縮縮地躲在父母身後, 往往害怕出現在大的場合。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專家指出,2歲的孩子並不會特別怕生,孩子怕生與否,其實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2歲的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世界,但是由於剛剛學會說話和走路,所以當身旁有陌生人或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可能會比較敏感,再加上他們對父母有一定的依賴性,所以會出現緊緊貼在父母身後的情形。
解決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邊有熟悉的人陪著,協助孩子熟悉環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孩子過於怕生的問題。
另外,許多家擔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帶孩子外出,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個原因。
專家建議,父母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多接觸同齡的孩子,訓練他們快速熟悉新環境的能力,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怕生的心理。
專家指出,2歲的孩子並不會特別怕生,孩子怕生與否,其實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2歲的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世界,但是由於剛剛學會說話和走路,所以當身旁有陌生人或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可能會比較敏感,再加上他們對父母有一定的依賴性,所以會出現緊緊貼在父母身後的情形。
解決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邊有熟悉的人陪著,協助孩子熟悉環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決孩子過於怕生的問題。
另外,許多家擔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帶孩子外出,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個原因。
專家建議,父母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多接觸同齡的孩子,訓練他們快速熟悉新環境的能力,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怕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