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歲半寶寶身高體重發育標準

2歲半的寶寶此時不需要借助爸爸媽媽的幫忙就能雙腳跳躍了, 蹦蹦跳跳是該時期的成長標誌之一。 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寶寶的行為, 儘量避免寶寶發生磕碰等危險, 此外, 在餵食寶寶的過程中, 要刻意拉長兩口飯菜的間隔時間, 讓寶寶有充足的咀嚼時間。 鍛煉寶寶口腔肌肉的拉伸。 下面小編將介紹在2歲半之前, 寶寶米格時期的發育情況,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相對於發育標準情況。

1—3個月

1、體格生長

此期是小兒體格生長最為迅速的時期, 體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 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3.0釐米。

1-3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Advertisiment

月齡體重(千克)身長(釐米)頭圍(釐米)胸圍(釐米)

1個月5.2257.038.238.0

2個月6.3760.740.040.4

3個月7.2363.541.342.1

1-3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體重(千克)身長(釐米)頭圍(釐米)胸圍(釐米)

1個月4.9156.337.537.3

2個月5.8259.339.039.2

3個月6.5561.940.340.7

2歲半男女寶寶的發育標準:

如何給寶寶量身高(身長)

身高(身長)是孩子骨骼發育的一個主要指標, 它包括頭、脊柱和下肢長的總和。 身高的增長速度和體重一樣也是年齡越小增長越快。 在生後第一個月, 寶寶身體可長高5釐米左右。 在生後頭三個月, 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釐米。

3歲以下的小兒應躺著測身長, 在醫院有特定的量板測量小兒的身長。 測量前先脫去孩子的鞋、襪、帽、外衣褲及尿布。 讓小兒仰臥在量板的底板中線上, 頭接觸頭板, 面向上。 測量者站在孩子的右側, 用左手按直小兒的雙膝部,

Advertisiment
使兩下肢伸直、併攏並緊貼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動足板, 使其緊貼小兒的足底, 讀取身長的刻度。 在家裡, 如果沒有量板, 也可讓小兒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 在桌面或床沿貼上一軟尺。 在小兒的頭頂和足底分別放上兩塊硬紙板, 測量方法和醫院量板的量法一樣, 讀取頭板內側至足板內側的長度, 即為小兒的身長。 測量身長時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緊貼小兒的足底, 而不能只量到腳尖處, 否則, 會使測得的身長大於其實際身長。

3歲以上的小兒可站著測身高。 可用身高計或將皮尺釘在牆上進行測量。 小兒直立, 背靠身高計的立柱或牆壁, 使兩足後跟、臀部、雙肩及頭部均接觸到立柱或牆壁, 兩手垂直於身體兩側,

Advertisiment
兩膝站直, 不能彎曲, 足跟併攏, 足尖稍分開, 兩眼平視正前方, 頭不能上仰或俯視。 用一橫木板緊壓頭頂, 讀取數值, 即為身高。

孩子將來能長多高是每位家長關心的問題。 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響, 如遺傳、內分泌、營養、疾病以及活動鍛煉等等。 一般來講, 5歲以前, 孩子的身高受遺傳的影響不大, 主要受營養、慢性疾病和內分泌因素的影響。 5歲以後, 遺傳因素起一定的作用, 父母高大的, 孩子一般也長得較高。 但也有不少矮個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遠超過父母的, 這說明除了遺傳因素外, 環境因素也很重要, 保證寶寶合理營養, 充足的睡眠, 一定的活動量, 促使孩子健康生長。

如何給寶寶稱體重

體重是兒童的健康標誌,

Advertisiment
是判定小兒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個正常的小兒體重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 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 而且還有一定的規律。 一個足月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間均屬正常範圍。 幾乎每個新生兒在生後的最初2-3天內, 都會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 這叫生理性體重下降。 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在生後3-5天降至最低點, 下降幅度可達出生時體重6%~9%, 但最多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 以後隨著吃奶量的增加體重逐漸增加, 大多在生後第7-10天內, 體重可恢復到出生時水準。 到滿月時, 新生兒體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 在生後的頭三個月, 體重增加迅速, 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給寶寶稱體重的方法有幾種,

Advertisiment
也很簡單, 可在家中進行。

(1)先用小被單將孩子兜住, 用稱稱重, 然後減去小被單及包括尿布在內的一切衣物重量, 即為嬰兒體重。

(2)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 減去大人的體重, 即為嬰兒體重。

測體重時應注意, 在測量前最好空腹, 排去大小便, 儘量嬰兒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 僅穿單衣褲;所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測得的寶寶體重都應作記錄, 在注意寶寶體重是否達到參考標準的同時, 還應注意體重增長的速度。 有的小寶寶出生體重比較輕, 但其增長速度已達到甚至超過正常水準, 儘管測得的體重還沒有達到參考標準, 家長大可不必擔心, 因為寶寶不但生長健康, 還在努力“趕上生長”呢。 相反,有些寶寶雖然測得的體重尚符合參考數值,但增長速度比較慢,倒要認真尋找一下原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何測量寶寶的頭圍

頭圍是反映腦的發育,腦容量的大小也是體格發育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嬰兒出生後頭兩年大腦的發育迅速,頭圍增長也很快。二歲以後頭圍的長速逐漸減慢。出生時頭圍平均34釐米,出生頭三個月頭圍平均每月增加1.5釐米。

測量頭圍時選用一軟尺,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在左側眉毛的上緣,然後緊貼皮膚經過枕骨結節最高點繞頭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頭圍。

頭圍的大小也象體重、身高一樣有個正常範圍,並不是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頭大肯定大腦發達,小孩聰明,這是不正確的。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正常約為34釐米左右,到3個月時頭圍迅速長到42釐米時,這就要懷疑是否有腦積水、佝僂病或其他疾病。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就比正常小。

溫馨提示:

1. 儘早糾正斜視有斜視的嬰兒,在3歲以前矯正了斜視,其立體感就能恢復,如果錯過這個時機,就會成為永久性的立體盲。

2. 規律的生活習慣帶給寶寶安全感:規律的生活習慣不但有益於寶寶的身體健康,更有助於寶寶心理發展。有規律的生活讓寶寶覺得外界是他所熟悉的、瞭解的、可以掌控的,有助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3. 給寶寶積極的評價:這麼大的寶寶非常關注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如果聽到誇獎或鼓勵,寶寶會很開心,如果總是聽到指責,寶寶會覺得沮喪,同時喪失自信心,放棄努力。

如果寶媽發生寶寶的發育情況有稍微差異,家長不要過分擔心,事實上,發育的差異跟寶寶本身體質、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習慣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出現明顯異常,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就醫,排除疾病的存在的可能性。

相反,有些寶寶雖然測得的體重尚符合參考數值,但增長速度比較慢,倒要認真尋找一下原因,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何測量寶寶的頭圍

頭圍是反映腦的發育,腦容量的大小也是體格發育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嬰兒出生後頭兩年大腦的發育迅速,頭圍增長也很快。二歲以後頭圍的長速逐漸減慢。出生時頭圍平均34釐米,出生頭三個月頭圍平均每月增加1.5釐米。

測量頭圍時選用一軟尺,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在左側眉毛的上緣,然後緊貼皮膚經過枕骨結節最高點繞頭圍一圈回至零點,讀取的數值即是頭圍。

頭圍的大小也象體重、身高一樣有個正常範圍,並不是象有些人認為的那樣,頭大肯定大腦發達,小孩聰明,這是不正確的。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正常約為34釐米左右,到3個月時頭圍迅速長到42釐米時,這就要懷疑是否有腦積水、佝僂病或其他疾病。如果一個小兒出生時頭圍就比正常小。

溫馨提示:

1. 儘早糾正斜視有斜視的嬰兒,在3歲以前矯正了斜視,其立體感就能恢復,如果錯過這個時機,就會成為永久性的立體盲。

2. 規律的生活習慣帶給寶寶安全感:規律的生活習慣不但有益於寶寶的身體健康,更有助於寶寶心理發展。有規律的生活讓寶寶覺得外界是他所熟悉的、瞭解的、可以掌控的,有助於建立寶寶的安全感。

3. 給寶寶積極的評價:這麼大的寶寶非常關注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如果聽到誇獎或鼓勵,寶寶會很開心,如果總是聽到指責,寶寶會覺得沮喪,同時喪失自信心,放棄努力。

如果寶媽發生寶寶的發育情況有稍微差異,家長不要過分擔心,事實上,發育的差異跟寶寶本身體質、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習慣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出現明顯異常,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就醫,排除疾病的存在的可能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