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對於寶寶發燒常常會手足無措, 甚至會發生過度用藥的事件, 事實上寶寶發燒低於38度是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的。 而一旦寶寶發燒高於38度, 可以合理使用退燒藥。 如果寶寶發燒高於38.5度或者是伴有精神差、嘔吐、腹瀉等等其他異常, 就要及時就醫治療。
確定發燒應對方法
確定發燒應對方法的前提是知道寶寶是否發燒以及發燒嚴重程度。 2歲的寶寶體溫一天當中並非會一成不變。 比如傍晚的體溫會比清晨要高, 清晨的體溫也就是人體的基礎體溫。 寶寶在吃飯、哭鬧、遊戲、興奮、運動後,
Advertisiment
體溫處於37.4度到38度之間屬於低燒。 2歲寶寶如果是低燒的話可以採取物理降溫。
大血管經過部位冰敷:準備用布包裹的冰袋敷在額頭, 手肘, 膝蓋後等大血管經過的地方, 要注意提防凍傷。 避免冰敷枕後、耳後、腹部、陰部、腳底等位置。
溫水浸浴:在溫水中浸浴有利於降溫。 讓發熱寶寶在30℃左右的溫水中沐浴十五分鐘。
酒精或者溫水擦浴:擦浴可以降低身體溫度。 用30%酒精或溫水浸濕紗布, 洗擦發熱寶寶的上肢、下肢、額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
Advertisiment
如果體溫處於38度到38.5度之間, 在繼續採取物理降溫的前提下, 還可以合理使用退燒藥。 常用的退燒藥有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兩類, 使用要注意看清用法用量, 而發燒大於38.5度或者是伴有驚厥、嘔吐、腹瀉等情況要注意及時就醫。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周忠蜀的建議是, 孩子發燒不超過38度, 建議只用物理降溫, 但如超過38.5℃或孩子有驚厥史, 要及時用退燒藥。 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林等)、布洛芬(美林等)這兩款兒科醫生使用最廣, 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藥物。
退燒藥使用注意事項
退燒藥使用注意事項
一、退燒滴劑在使用上要注意用法用量。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 一般6~11個月的嬰兒,
Advertisiment
二、家長要注意使用藥物的時候不宜自行增加劑量, 並非藥物劑量越多退燒效果越好。 例如, 常用藥撲熱息痛, 患兒每公斤體重服用10~15毫克。 如過寶寶服用撲熱息痛一日量超過3克, 即可發生急性中毒, 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損害。
三、2歲以上的幼童由於會聽從指導, 咀嚼能力也相對完善, 所以可以片劑或者是液態退燒藥。 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 這種像餅乾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 孩子不會拒絕服用。 此外, 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退燒藥, 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 吲哚美辛(消炎痛)類藥, 對胃部刺激較大, 不建議使用。
四、雖然家庭常用兒童退燒藥副作用少,
Advertisiment
五、寶寶服藥後一般會有出汗多的症狀, 這個是正常的散熱降溫反應。 在給寶寶服用退熱藥後, 如果寶寶出汗較多, 要及時給他補充水分, 以免發生虛脫。
六、不宜在同一時間內使用一種以上退熱藥。 降溫幅度不宜太大、太快, 否則寶寶會出現體溫不升、虛脫等情況。 退熱藥只是在寶寶發熱時才有退熱作用, 寶寶不發熱時, 服用退熱藥並無預防發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