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其是個2歲的寶貝, 很喜歡跟小朋友玩, 但也喜歡跟小朋友爭鬥。 這天, 為爭搶玩具, 他又咬了小朋友一口, 媽咪很生氣地對他說:“已經跟你說過多次, 不可以咬人, 可現在你又犯錯誤了, 不能跟小朋友玩了, 回到你自己的房間安靜一會兒。 ”阿其大叫一聲:“不!”媽咪不為所動, 把他抱到房間裡, 告訴他必須坐在墊子上3分鐘才可以再出來。
3分鐘之後, 媽咪去看阿其, 發現他正在使勁地用手揪布兔子的耳朵, 上面還有牙咬的印子。 媽咪很吃驚寶貝用這種方式發洩自己的憤怒, 一時不知該怎麼教育寶貝才好。
Advertisiment
寶貝為什麼會憤怒?寶貝一出生就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恐懼、憤怒和悲哀。 在這四種基本情緒中, 憤怒出現得較早和較頻繁。 隨著寶貝漸漸長大, 需求越來越多, 引起憤怒的事件也更多地體現為高級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出現的情況:
1.身心不舒服
憤怒是寶貝的本能情緒, 是由於他的本能需要得不到滿足造成的, 比如饑餓、口渴、尿濕不舒服, 最初寶貝都是用憤怒的方式“通知”大人。 有句俗話說“人困則多怒”, 有的寶貝疲勞時也會發怒。 有的寶貝想讓大人抱抱, 大人不理睬, 也會激惹他生氣發怒。 2.沒履行諾言
不履行諾言是激怒寶貝的一種重要事件。 比如一位爸爸帶寶貝坐公車, 上車前答應讓寶貝刷卡, 但上車後, 爸爸害怕寶貝刷卡太慢,
Advertisiment
3.權利被剝奪
前面提到的阿其, 就是與小朋友做遊戲的權利被剝奪而引起的憤怒。 3歲前的寶貝認為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沒有條件限制的, 即使做事情的方式是錯誤的, 他也不認為是自己的錯。 所以, 阿其認為咬小朋友是小朋友的錯, 是小朋友與自己搶玩具的自然結果, 現在媽咪要隔離自己, 他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4.自尊心受挫
3歲前的寶貝接受批評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 在眾人面前批評和訓斥寶貝容易讓他感覺自尊心受挫, 繼而可能激起他的憤怒。
憤怒為寶貝帶來什麼?
Advertisiment
憤怒的情緒是寶貝天生就有的, 但是不同的寶貝憤怒時的情緒激動程度是不一樣的, 平息憤怒情緒所採取的方式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 有的寶貝很容易激怒, 一觸即發;有的寶貝把憤怒壓在心底, 在別處發洩;有的寶貝接受大人的安撫, 很快安靜下來;有的寶貝很長時間還在生氣, 也不接受大人的幫助。
總之, 調節憤怒情緒的水準能集中地反映寶貝的心理素質, 影響寶貝和諧的人際關係。 不僅如此, 憤怒情緒還影響寶貝的身體健康, 它與肝臟的生理活動有關, 使膽汁分泌增多, 寶貝憤怒時的呼吸速度是正常呼吸速度的2-3倍, 心跳也隨之加快。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憤怒並不善於調節情緒的習慣, 對寶貝的身體發育有害。
Advertisiment
憤怒是一把燃燒的火焰, 使人處在非理性的亢奮狀態中, 因而憤怒中的行為通常是破壞性和報復性的。 憤怒分為明怒和暗怒, 明怒表現在面部表情、言語方式或者行為舉止上, 具有即時爆發性;暗怒隱藏在內心世界裡, 具有延時爆發性, 但是破壞性更強。 過分積鬱的憤怒同樣給寶貝的身心帶來傷害, 所以媽咪教寶貝從小學會調節自己的憤怒情緒非常重要。
怎樣安撫憤怒的寶貝
1.尊重寶貝憤怒的權利
首先, 媽咪需要認可寶貝有權利憤怒。 憤怒是寶貝自我肯定的表示, 說明他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而一個不敢怒或者敢怒而不敢言的人, 很有可能形成抑鬱情緒。 所以, 媽咪要把寶貝憤怒的權利與憤怒的行為方式區分開來,
Advertisiment
2.關注引起憤怒的事件
小寶貝表達憤怒的行為方式很簡單, 一般都是哭鬧亂叫、拳打腳踢、在床上地上打滾,3歲以上的寶貝可能採取隱忍或報復。不管怎樣,當媽咪判斷寶貝產生憤怒以後,不要被他憤怒的行為方式所迷惑,而是直接關注引起憤怒的事件,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提高寶貝做事和做人的能力。比如阿其咬人和虐待布偶都是憤怒的行為方式,而引起憤怒的事件是沒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媽咪的關注點應該是後者,寶貝也會跟著媽咪不再繼續耍脾氣,在媽咪的引導下,回憶和梳理剛才發生的事件。
3.媽咪不可以要求平等憤怒的權利
不只寶貝有憤怒的權利,媽咪也有憤怒的權利,但是為了寶貝的健康成長,媽咪與寶貝不可要求平等的憤怒權利,否則,其結果只會“兩敗俱傷”。所以,不管是寶貝多麼不聽話,多麼讓媽咪沒面子;不管媽咪是多麼疲勞,多麼心煩意亂,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正在發怒的寶貝高嗓門、敲桌子、踢板凳、摔門甚至打寶貝。心理學提供的辦法是,在自己想發火的時候強迫自己數數或深呼吸,在將要發怒時趕緊先閉上嘴巴,在心裡從1數到10,或走開現場一會兒。
4.提高寶貝產生憤怒的預測水準
人的情緒爆發常因事情出乎意料導致,所以媽咪要注意觀察和總結哪些事件出乎意料之後可能導致寶貝憤怒,從而掌握寶貝的情緒變化規律,然後預備相應的措施以預防寶貝因情境變化而不能如願時產生激動的情緒。就像前例中的爸爸在答應讓寶貝刷卡的時候,也要跟寶貝解釋和協商好:“如果車上人少,你就親自刷卡;如果車上人多不方便,就由爸爸刷卡。”這樣,寶貝就學會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自己的情緒,配合家長的行為了。如果家長沒有摸清寶貝的情緒變化規律,遇事總是採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這仍然是權宜之計,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家長一時著急,隨便遷就寶貝,那對寶貝的不良影響就更大了。
一般都是哭鬧亂叫、拳打腳踢、在床上地上打滾,3歲以上的寶貝可能採取隱忍或報復。不管怎樣,當媽咪判斷寶貝產生憤怒以後,不要被他憤怒的行為方式所迷惑,而是直接關注引起憤怒的事件,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提高寶貝做事和做人的能力。比如阿其咬人和虐待布偶都是憤怒的行為方式,而引起憤怒的事件是沒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媽咪的關注點應該是後者,寶貝也會跟著媽咪不再繼續耍脾氣,在媽咪的引導下,回憶和梳理剛才發生的事件。3.媽咪不可以要求平等憤怒的權利
不只寶貝有憤怒的權利,媽咪也有憤怒的權利,但是為了寶貝的健康成長,媽咪與寶貝不可要求平等的憤怒權利,否則,其結果只會“兩敗俱傷”。所以,不管是寶貝多麼不聽話,多麼讓媽咪沒面子;不管媽咪是多麼疲勞,多麼心煩意亂,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正在發怒的寶貝高嗓門、敲桌子、踢板凳、摔門甚至打寶貝。心理學提供的辦法是,在自己想發火的時候強迫自己數數或深呼吸,在將要發怒時趕緊先閉上嘴巴,在心裡從1數到10,或走開現場一會兒。
4.提高寶貝產生憤怒的預測水準
人的情緒爆發常因事情出乎意料導致,所以媽咪要注意觀察和總結哪些事件出乎意料之後可能導致寶貝憤怒,從而掌握寶貝的情緒變化規律,然後預備相應的措施以預防寶貝因情境變化而不能如願時產生激動的情緒。就像前例中的爸爸在答應讓寶貝刷卡的時候,也要跟寶貝解釋和協商好:“如果車上人少,你就親自刷卡;如果車上人多不方便,就由爸爸刷卡。”這樣,寶貝就學會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自己的情緒,配合家長的行為了。如果家長沒有摸清寶貝的情緒變化規律,遇事總是採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這仍然是權宜之計,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家長一時著急,隨便遷就寶貝,那對寶貝的不良影響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