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播放機
2歲的吉米最近的口頭禪非常簡單, 就一個字:“不!”媽媽對他說:“吉米, 別玩了, 快來吃飯了。 ”“不!”爸爸說:“吉米, 把玩具收好。 ”“不!”看來, 溫柔的要求會遭到抵制。 軟的不行, 那就來點硬的, 誰知大人的嗓門剛一提高, 吉米的眼淚已經提出抗議了。
怎麼原來乖巧聽話的寶貝成了
“不、不”播放機?
為什麼會這樣?
隨著年齡的增長, 寶寶自主意識越來越強, 做事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 按照自己的方式玩玩具, 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情。 當成人的命令和他們的想法相衝突時, 他們就會用各種方法表示抗議, 或者直接地說“不”,
Advertisiment
媽媽該怎麼做?
發佈命令時要考慮寶寶的能力和面子。 一些父母常常會給寶寶佈置一些他們無法完成的任務, 如他們可能會說:“把地上的玩具全部收起來才能吃飯!”這遠不如說:“寶寶,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送玩具回家吧。 ”
登梯爬高閒不住
每次想起莉莎剛學走路時, 小心翼翼地邁動著小腳丫, 為了保持平衡, 兩隻小胳膊也向外微張著, 一步一個腳印的樣子, 媽媽就忍不住笑出聲。 可是, 記憶中女兒的形象和眼前這個小調皮實在是掛不上鉤。
先甭說家裡只要有個高一點的地方, 就會有她登爬過的痕跡,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會這樣?
由於大動作控制能力的發展, 外面的世界對兩歲半的兒童來說突然有了很大的變化。 他們可以雙腳跳, 踮起腳尖走路, 單腳站立等等, 還很擅長爬上爬下。 於是, 寶寶忽然顯得“淘氣”了, 同時危險性也會隨之而來。
媽媽該怎麼做?
清除家裡的小危險現場。 寶寶還小的時候, 媽媽只要把不讓寶寶動的物品放到寶寶夠不到的地方就行了。 可隨著孩子爬高的能力增強, 這一招不靈了。 因此, 此時的媽媽應格外注意清除家裡的危險因素, 如不要把桌子放在窗前, 把傢俱尖銳的棱角包起來等。
為寶寶準備適合運動的衣物。
Advertisiment
別動我的玩具
湯姆和鄰居家的麥克差1個月, 於是兩位媽媽經常湊在一起交換育兒經, 同時也順便把兩個小朋友湊在一起。 1歲多的時候, 兩個小傢伙雖然人是坐在一起了, 可從來都是背對著背, 各玩各的。 這一陣, 孩子們開始合作了, 這個搭積木, 那個也會湊過來。
媽媽們看到了挺開心。 可誰知, 沒過一會兒, 戰爭就開始了。 湯姆想拿麥克的小吉普車, 麥克卻緊緊地把車抱在懷裡, 一陣抓撓之後, 便是一陣二聲部的哭聲。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會這樣?
兩歲的寶寶不再只是與同伴進行平行遊戲, 大量的互動開始了。 但這時的寶寶還不會合作, 如果別人想拿自己的東西, 他們常會通過一些攻擊性行為來保護自己的所有權。 這是兒童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也是極具攻擊性的一個階段, 言語和身體攻擊都會出現。 他們會經常對別人抓、打, 或狂呼亂叫等。
媽媽該怎麼做?
允許寶寶保護自己的物品。 自我意識的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有了“我”、“我的”、“我自己”等概念。 開始保護自己的物品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因此, 當他們為此發生爭執時, 父母只需要把他們分開, 並告訴他們打人是不對的, 就可以了。 一定不要自作主張拿走孩子的物品。
多參與寶寶的遊戲。
Advertisiment
故事一個字也不能改
這幾天, 安娜覺得給女兒講故事成了一個苦差事。 原來, 講故事不能像過去那樣由媽媽定, 而是變成了女兒點播。 這還不算, 如果故事講得和原來不一樣, 還會遭到女兒的批評:“不對, 上次你說的是小熊布迪, 不是烏迪。 ”“小熊是去找小老虎玩, 不是找小狐狸。 ”
為什麼會這樣?
2歲的寶寶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求同性的形成, 他們喜歡每天的事情都一樣, 甚至願意每天聽同樣的故事。 比如你給他讀一個熟悉的故事時, 哪怕只錯一個字, 他也會覺得這個故事被篡改了, 而要求大人重講一遍。 這種現象要等寶寶接近3歲時才可以簡化一些。
媽媽該怎麼做?
接受孩子的求同性。如果某種生活規律一旦形成,就一定儘量保持。以上床睡覺為例,如果寶寶的習慣是刷牙、洗澡、上床、講故事、最後親親、說晚安、再關燈,媽媽最好不要隨意刪改其中的步驟。要知道,對靈活性的要求可不是這個年齡的主要任務。試圖去縮短或更改兒童的日常規律,只會更浪費時間。就像你在打電話時被打斷了,就很難接上剛才的話題,一定要從頭說起才行一樣。
TIPS:父母不要做的8件事
1不要指望孩子會乖乖遵守所有規矩。有時用盡渾身解數,孩子可能也不合作。
2不要突然改變日常生活規律。如果有變化的話,提前告訴孩子,並不斷提醒他。
3儘量不要問一些預料他會說“不”的問題。
4不要讓他去選擇。控制權在父母的手裡,而不是孩子那裡。
5不要強迫2歲的寶寶把自己的心愛之物與人分享。
6如果你的要求遭到孩子“不,我不要”的拒絕.千萬不要大發脾氣。
7不要太苛刻,比如“必須把東西全部吃掉才能去玩”。
8不要把給孩子用以獲取安全感的東西拿走。
媽媽該怎麼做?
接受孩子的求同性。如果某種生活規律一旦形成,就一定儘量保持。以上床睡覺為例,如果寶寶的習慣是刷牙、洗澡、上床、講故事、最後親親、說晚安、再關燈,媽媽最好不要隨意刪改其中的步驟。要知道,對靈活性的要求可不是這個年齡的主要任務。試圖去縮短或更改兒童的日常規律,只會更浪費時間。就像你在打電話時被打斷了,就很難接上剛才的話題,一定要從頭說起才行一樣。
TIPS:父母不要做的8件事
1不要指望孩子會乖乖遵守所有規矩。有時用盡渾身解數,孩子可能也不合作。
2不要突然改變日常生活規律。如果有變化的話,提前告訴孩子,並不斷提醒他。
3儘量不要問一些預料他會說“不”的問題。
4不要讓他去選擇。控制權在父母的手裡,而不是孩子那裡。
5不要強迫2歲的寶寶把自己的心愛之物與人分享。
6如果你的要求遭到孩子“不,我不要”的拒絕.千萬不要大發脾氣。
7不要太苛刻,比如“必須把東西全部吃掉才能去玩”。
8不要把給孩子用以獲取安全感的東西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