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歲,孩子情商建立最關鍵的一年!錯過後悔一生

這種範本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這樣的:這個人可以依靠嗎?我能對他人寄於期望嗎?我是值得別人關愛的嗎?別人會真的愛我嗎?

而信任度, 歸根到底是屬於安全感的一部分。

2歲前, 孩子的安全感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孩子1歲之前, 需要父母的輔助才能入住安全島, 和父母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 這一時期沒有建立好依戀關係的孩子常表現為:依戀上某個玩具或者衣物, 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肯放手。 這一時期, 父母和孩子建立依戀關係最關鍵的行為就是——抱。 在孩子0~1歲期間, 家長要做的是:滿足孩子足夠多的身體接觸,

Advertisiment
這樣孩子才能夠很好地建立起安全感。

1~2歲是孩子主動學習, 並大量模仿的階段, 他會觀察、模仿父母的很多行為, 這一時期也是孩子習慣和行為構建的關鍵時期。 這時, 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示範,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如果這一階段父母不能及時回應或不懂得回應孩子, 孩子將很容易將父母的行為複製到自己身上, 成為同你一樣“冷漠”的人。

抱, 是給孩子最好的回應

我聽過很多父母這樣交流育兒經驗:孩子哭時, 不要抱, 等孩子哭夠了再抱, 或者直接就等到他不哭了再抱,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省心。

這確實是一個讓孩子變得安靜很有效的辦法。 從行為學上看, 孩子的確安靜了, 省事了。 但是我想問問父母們:你們知道孩子在哭的過程中是什麼感受嗎?他可能記不住是誰忽視了他,

Advertisiment
但是他會記得他在哭時沒有人回應的感受。

成年人若得不能得到對方及時的回應, 就會心情沮喪, 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而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最新研究發現:若孩子向母親發出信號, 而母親能在7秒內給以回應, 孩子會得到滿足感。 若超出7秒, 則會產生受挫感。 若孩子總是受挫, 那麼就會削減乃至再也不向母親發出信號。

父母的不回應, 可能會讓孩子會覺得這個環境是不可靠的。 而抱孩子, 是我們及時回應和回饋孩子的一種方式, 它並不是寵溺, 而是愛。

孩子2歲前, 父母給他多少愛都不過分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 我們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想要一件東西,

Advertisiment
馬上就要得到, 否則就會哭鬧。 我們往往會認為, 這個孩子太不懂事了。 但實際上, 這都是因為在孩子有需求時家未能及時回應, 從而導致了後期孩子通過哭鬧等方式來獲取。

很多家長擔心, 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 會不會把他寵壞?其實, 孩子就是孩子, 他一旦得到滿足以後, 心裡的張力就會得到釋放。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回應, 他不是在索取。

在孩子2歲之前, 父母要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 並給予孩子一種穩定的環境。 讓孩子知道:他所需要的東西, 每天都會穩定的給他, 讓他覺得這個環境很自在, 不用過分哭鬧去跟父母爭取才能得到滿足。 當然, 不一定是孩子要什麼, 我們就給買什麼, 而是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父母首先要做到積極回應。

多抱孩子有哪些好處?

促進大腦發育:當我們抱起小寶寶時, 他可以看到或聽到更多事物, 無論是視覺、聽覺、觸覺, 還是空間位置等方面, 都能獲得了良好的刺激。 這些感知覺刺激傳遞到大腦, 對孩子早期腦部發育十分有利。

增進親子感情: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父母抱, 多抱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在安撫孩子情緒的同時, 也能讓自己的內心平靜而舒緩。

安撫孩子情緒:當孩子覺得無聊、情緒不佳或是受到了驚嚇, 只要媽媽一個溫暖的擁抱, 孩子的哭泣基本都能立刻停止。 因為媽媽的擁抱可以有效安撫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很快恢復愉快的心情。

孩子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好人緣?我們聽聽羅靜博士的講解。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