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4歲的孩子怎樣理解“好”與“壞”

“好”與“壞”是個社會概念, 也是道德行為判斷的準則, 比較抽象, 但是3-4歲的兒童經過教育引導, 對“好”與“壞”是可以理解並加以判斷的。  

3-4歲的兒童已能初步理解什麼是“好”, 什麼是“壞”, 並能做出一些合乎成人要求的道德行為。 比如說“誰誰是好人”、“誰誰是壞人”, “不打架是好孩子……打人是壞孩子”, “愛清潔、有禮貌是好孩子”, 他們能夠按這個道德規範去做, 但持續性不長。 當老師說“上課吵鬧是壞孩子”時, 他能靜坐一會兒, 但不久又會吵鬧起來。  

兒童理解的“好”與“壞”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情緒性, 只要大人說是好的, 他自己也感興趣的,

Advertisiment
就認為是“好的”;反之則是“壞的”。 他理解的好與壞, 是要有具體的對象。 比如看電影時, 老師告訴他“胡漢三是壞人”、“潘冬子是好人”, 要是再問他:“春芽子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完全可能答不上來。 因為他對“好”與“壞”的理解此時還十分空洞和模糊。 如果我們對孩子講“某位解放軍戰士在戰鬥中立了功, 成了英雄”, 然後又問他:“解放軍戰士復員回家種地去了, 他還是不是英雄?”孩子的回答是:“那就不是英雄了。 ”可見兒童對“好、壞”這一道德概念的認識並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  

我們可以通過詩歌、兒歌、音樂、圖畫等形式來逐步培養兒童的道德觀念, 使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學習並理解“好”與“壞”, 真正分清“好”與“壞”, 並能用這些道德準則去指導自己以後的日常行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