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孩子經歷的一個“叛逆期”。 叛逆期階段, 孩子心理與身體活動能力增強, 總想擺脫大人的約束, 不斷的挑戰未知的底線, 這種“叛逆”心理和表現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識成長的重要標誌。 遇上叛逆期, 是孩子心裡有“我”這樣的概念了, 只要適當引導, 讓叛逆變好事。
叛逆期兒童的常見表現
1.不建設, 愛破壞:
摔東西、拆玩具、亂塗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扔的滿地都是。
2.不明理, 易煩躁: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 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 即使不符合季節;
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
Advertisiment
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唱反調, 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 越不讓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 寧願自己玩, 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權威, 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一起訂好的規矩;
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講條件, 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衝突, 易動手:
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 愛爭搶同一件玩具, 爭搶先後順序, 不願意和別人分享, 又愛搶別人的, 嚴重時甚至打人。
>>應對叛逆四步法
1.深入瞭解孩子行為的原因與動機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 和父母最為親近, 要想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父母無法假手他人, 知子莫若您倆人。
平時父母要注意觀察, 多與孩子交流。 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
Advertisiment
當您想發火時, 不妨停一停, 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內心的真正訴求。 上課過程中, 常常遇到父母指責孩子:上課時候去什麼廁所?唯心角度出發, 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殺, 所以我的課堂, 孩子去廁所, 一定要去, 咱不憋著。
家長們, 上課前, 提醒孩子喝適當水, 同時一定要求他去遍廁所, 上課時孩子還會去廁所?不想孩子摔倒, 就不知不覺中將他面前的石頭搬走。 (注意是不知不覺, 都幫搬走是溺愛)
2.原則問題絕不遷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 不斷挑戰規則, 又不斷追求規則。 如果規則混亂,
Advertisiment
父母在制定規則時要慎重科學並堅守:
堅守:規則一旦制定, 就必須遵守
慎重科學:不制定超過兒童能力的規則, 例如要求孩子上課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 要有重點。 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堅決不能做之外, 其餘鼓勵孩子嘗試, 多數時候寬鬆, 該嚴格的地方堅決say no】
【尊重孩子的需求, 有時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動, 例如要自己穿衣服, 自己吃飯, 不應當因為大人嫌麻煩而禁止孩子做。 】
大人無底線, 孩子不好管, 分清規則與愛的界限, 原則問題不妥協, 莫讓愛成了溺愛。
3.多種方法巧妙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問題”多, 情況多, 父母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採用不同的辦法巧妙引導, 對策大致分七類, 請靈活運用:
對策1:激將法,
Advertisiment
【示例】:父母讓孩子吃飯, 孩子偏不吃。 父母可採取激將法, 要求孩子不吃飯, 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這一方法時語氣儘量真實平靜, 要根據孩子情緒適當調整。 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將法並不有效。
對策2:冷處理, 裝作沒看見。
【示例】:孩子到處扔東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 裝作沒看見, 繼續和爸爸聊天。 孩子看見沒引起她想要的效果, 就自動停止。
對策3:把問題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示例】:孩子吃蘋果是故意亂扔蘋果皮, 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 父母可以等蘋果吃完, 裝作才看見的樣子, 大吃一驚問孩子:怎麼亂七八糟的, 怎麼辦?讓孩子想辦法,
Advertisiment
對策4:傳遞正向資訊, 明確告訴孩子要怎麼做, 不要說不能怎麼做。
【示例】:孩子到處亂寫亂畫, 把牆壁弄的一團糟。 這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畫畫要在畫板上。
注意:不要指責孩子亂畫。
對策5:拉三角關係, 借助權威, 通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 告訴孩子怎麼做。
【示例】:去幼稚園上課的時間快到了, 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但孩子在公園玩沙, 就是不走。 這時按響手機鈴聲, 假裝幼稚園老師打電話來:幼稚園老師打電話讓你快去幼稚園, 孩子會立刻起身離開。
對策6:運動發洩法, 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越強, 通過運動遊玩, 使孩子精力有發洩的管道。
【示例】:孩子在家, 一會要吃零食, 一會要看電視,到處搞破壞,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帶孩子去公園或遊樂場,或與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遊戲。
對策7: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示例】:孩子愛打人,打過許多小朋友,甚至家裡人也打過。這種情況下,父母若用“打”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老師建議:這7個方法是給大家的“下三路”招數,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術活,育兒,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術結合,太理念,容易忽視教育中的細節;太細節,又容易忽視孩子感受。運用下三路,切記應景。
4.負面情緒冷靜處理
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大哭時,情緒處理四步走: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
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麼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例如:哥哥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你是傷心?還是生哥哥氣啊?
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傷心,傷心你就哭一會吧!
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移注意力,例如:我們去玩沙子吧!
一會要看電視,到處搞破壞,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帶孩子去公園或遊樂場,或與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遊戲。對策7: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
【示例】:孩子愛打人,打過許多小朋友,甚至家裡人也打過。這種情況下,父母若用“打”來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
老師建議:這7個方法是給大家的“下三路”招數,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術活,育兒,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術結合,太理念,容易忽視教育中的細節;太細節,又容易忽視孩子感受。運用下三路,切記應景。
4.負面情緒冷靜處理
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大哭時,情緒處理四步走:抱著孩子或者到安靜的地方,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
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麼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例如:哥哥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你是傷心?還是生哥哥氣啊?
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傷心,傷心你就哭一會吧!
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移注意力,例如:我們去玩沙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