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6歲是保護自信心的關鍵期

“媽媽!我不會穿衣服!”“媽媽!我打不開!”“媽媽!我……”

對3歲以前的孩子,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 聽到這樣的話, 基本上都會顛顛地跑過去, 為孩子做這做那。 孩子稍微大一些後, 這些事情媽媽們基本上會讓孩子自己做, 自己穿衣服, 自己吃飯, 自己整理玩具等。 有的孩子會很勝任而且很喜歡做這樣的事, 有的孩子則整日把“我不會”掛在嘴邊。

由於父母工作忙, 柳兒從小被送到爺爺奶奶身邊。 對於這個小孫女, 爺爺奶奶那是一個寵啊, 怎麼說呢?比如吃飯, 一口一口地喂, 孩子不願意吃, 就追著喂, 媽媽堅持讓孩子自己學吃飯,

Advertisiment
可是一轉身, 爺爺奶奶又你一口我一口地喂上了, 一直到該上幼稚園了, 孩子還不會自己用勺子吃飯, 更別說筷子了。 好在不再跟著爺爺奶奶, 孩子總算會用勺子了。 一次去同事家, 看到不到兩歲的孩子筷子用得那個順溜兒, 柳兒媽大受刺激, 回家後就把勺子給收了起來, 把筷子硬塞到孩子手裡。

為了讓孩子更快地學會用筷子, 柳兒媽甚至採用了一些獎勵措施, 如看動畫片、去動物園等, 結果卻是孩子很快學會了討價還價。 柳兒媽好懊惱啊。

其實, 孩子想通過討價還價獲得的好處, 基本上都與物質有關。 如果養成了孩子這種習慣, 結果自然是我們不願看到的。

當孩子長大以後, “我不會”這個詞是爸爸媽媽聽到孩子說的最揪心的話。

Advertisiment
一位媽媽曾發愁地說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說自己一點也不喜歡上學, 不喜歡看書, 不喜歡做作業, 因為“我不會”。 “如果這時候就開始厭學, 孩子的將來在哪裡啊?”

因為不會, 失去了自信, 人也就變得自卑、膽怯, 不會主動做事, 即使在別人的催促下被動去做了, 也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困難而退縮。 所以, 如果孩子愛說我不行, 家長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研究人員發現, 挫折承受力弱, 居然是誤用“賞識教育”的結果。 為了鼓勵孩子, 動輒將“真棒”、“最聰明”、“最厲害”掛在嘴邊。 但是, 孩子在外獲得的資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他發現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 在某些方面還差得很遠, 自信心從此一落千丈。

關注過多, 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

Advertisiment
備受關注的孩子怕出錯, 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 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 不敢輕易嘗試。

3~6歲是保護兒童自信心的關鍵期, 要多宣導精神鼓勵, 如擁抱、撫摸、口頭誇獎等, 擁抱本身會換來孩子的妥協, 擁抱傳達的資訊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 你也有責任做得好。

1.自信心是從經歷中獲得的。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 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是家庭培養孩子自信心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

2.家長應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 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 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 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 上課不亂跑, 所以我要表揚你”。 清楚地讓孩子知道, 父母更重視自己努力的過程, 能使他們有信心面對困難。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