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早產兒在肝臟貯鐵、骨骼貯鈣、消化功能及免疫機能等方面都尚未發育完全, 多數早產的寶寶一般身體瘦弱, 皮膚薄而發亮, 哭聲細微, 肌肉無力, 體溫偏低, 呼吸困難, 對各種疾病的感染率明顯增高。 照料早產的寶寶, 除在維持體溫和避免感染這兩個方面應特別關注之外, 還必須格外細心地喂哺。 凡出生體重低於1.5公斤以及不能吸吮的早產嬰兒, 剛出生時一般家庭是無法自行餵養的, 必須留在醫院繼續觀察。
早產兒在護理方面肯定需要更為細心與耐心, 所以媽媽們在照顧32周早產兒時,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對32周之前出生的早產兒, 要強調“管理”二字。 據介紹, 越是出生早的孩子, 發生腦癱 、智力、聽力、視力等功能障礙等併發症的概率越大, 他們的肺、肝膽、胃腸狀態也比其他孩子要弱得多, 而早產、疾病、營養都可能導致生長發育受限, 所以出院後的評估和干預很重要。
但有些媽媽, 往往在得知早產兒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後, 就顯得過於焦慮, 一味的擔心自己照顧不好寶寶, 從而導致情緒波動較大, 過於緊張。 其實這種行為只會影響到自己對寶寶的日常照顧, 因此, 哪怕寶寶屬於32周早產兒, 媽媽也應該儘量讓自己心態平和, 只要掌握了相關的哺育知識, 相信寶寶就能夠順利、安全、健康的成長。
Advertisiment
早產兒的種類
分娩重量在1500~2500克之間, 或胎齡30周分娩的新生兒。 由於醫學的進步, 現在此組的幾乎所有的嬰兒, 只要沒有併發症都能存活, 且一般發育良好。
分娩重量在1000~1500克之間, 或在第27~30妊娠周分娩的新生兒。 此組的存活率近90%, 不過在存活的新生兒中,
Advertisiment
分娩重量在1000克以下, 或胎齡少於27周的新生兒。 此組特別是在800~1000克的新生兒中, 存活率約為70%~80%。 存活的決定性因素取決於在分娩之後是否有高水準的搶救措施。 在800克以下的新生兒中20%有身心發育障礙, 存活率僅為50%, 甚至都會留有長期的神經疾病。
Advertisiment
導致早產的因素
1、妊娠併發症:併發症如妊娠糖尿病, 先兆子癇, 羊水偏多, 以及問題的胎盤, 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等, 能早點交貨更可能。
2、結構異常的子宮和子宮頸:一個子宮畸形, 非常大的, 或有其他結構異常可以使它更加難以攜帶嬰兒長期-可以與宮頸的問題。
3、牙齦感染:牙周疾病, 而孕婦更容易受到由於影響妊娠激素, 已與早產。 一些專家懷疑細菌引起炎症的牙齦實際上可以進入血液, 達到胎兒, 並開始早期交付。 其他研究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細菌引起炎症的牙齦也可以觸發免疫系統產生炎症的宮頸和子宮, 觸發早期勞動。
4、應力水準:研究人員認為,嚴重的心理壓力可能導致釋放激素,從而引發子宮收縮和早產。
5、職業因素:極端的物理工作壓力也與早產。研究人員發現,孕婦站在很長一段時間或誰的工作是非常消耗體力的更有可能提供早期。
6、懷孕期間子宮和陰☆禁☆道感染:感染,無論是在生殖道-如細菌性陰☆禁☆道炎-和那些在子宮和羊水,被認為是負責近一半以上的早產兒出生。專家懷疑感染引起的炎症,從而導致釋放前列腺素-相同的物質,當孕婦啟動勞動足月。治療尿路感染也可引起早產勞動。
早產兒護理方法
初生的早產兒入室後應先安靜4小時,頭側向一邊,使口內粘液向外流,以後每2~3小時輕換體位1次。每4小時測體溫1次,每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應超過1℃。如已穩定在36~37℃間3次以上,可改為每日上午時及下午時各測1次。若體溫高於37℃或低於36℃,仍需每4小時測1次。
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難或青紫、情況欠佳者為限,勿以氧吸入當作常規。一般給氧數小時後青紫消失、呼吸正常時便可停止。如體重奪1000g以下的早產兒,可持續1晝夜。持續給氧最好不超過3天。禁忌放氧過事、濃度過高,時間過長,以免損傷嬰兒的眼及肺。哺喂時容易發紺的嬰兒,可于哺喂前後給予數分鐘氧吸入。
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癒合後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時,上半身在暖箱內進行擦澡護理,包裹上半身後再抱出清洗臀部。體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輕擦皺褶處,以保護皮膚。
4、應力水準:研究人員認為,嚴重的心理壓力可能導致釋放激素,從而引發子宮收縮和早產。
5、職業因素:極端的物理工作壓力也與早產。研究人員發現,孕婦站在很長一段時間或誰的工作是非常消耗體力的更有可能提供早期。
6、懷孕期間子宮和陰☆禁☆道感染:感染,無論是在生殖道-如細菌性陰☆禁☆道炎-和那些在子宮和羊水,被認為是負責近一半以上的早產兒出生。專家懷疑感染引起的炎症,從而導致釋放前列腺素-相同的物質,當孕婦啟動勞動足月。治療尿路感染也可引起早產勞動。
早產兒護理方法
初生的早產兒入室後應先安靜4小時,頭側向一邊,使口內粘液向外流,以後每2~3小時輕換體位1次。每4小時測體溫1次,每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應超過1℃。如已穩定在36~37℃間3次以上,可改為每日上午時及下午時各測1次。若體溫高於37℃或低於36℃,仍需每4小時測1次。
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難或青紫、情況欠佳者為限,勿以氧吸入當作常規。一般給氧數小時後青紫消失、呼吸正常時便可停止。如體重奪1000g以下的早產兒,可持續1晝夜。持續給氧最好不超過3天。禁忌放氧過事、濃度過高,時間過長,以免損傷嬰兒的眼及肺。哺喂時容易發紺的嬰兒,可于哺喂前後給予數分鐘氧吸入。
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癒合後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時,上半身在暖箱內進行擦澡護理,包裹上半身後再抱出清洗臀部。體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輕擦皺褶處,以保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