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3—4歲孩子要學會思考

有的嬰兒就是不喜歡吃粥, 愛吃米飯。 媽媽不敢喂米飯, 怕嗆著寶寶, 認為寶寶還沒有牙, 不會咀嚼。 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做爛一些的米飯, 不會嗆著、噎著寶寶。 如果寶寶愛吃米飯, 不愛吃米粥, 那就喂米飯好了, 不好好吃粥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有的寶寶不愛吃蔬菜, 這可能是前幾個月給菜水或菜湯吃, 味道比較單調, 寶寶吃夠了。 試著給寶寶一口大人吃的菜, 如果寶寶很愛吃, 說明寶寶已經喜歡美味了, 做菜時就要講究味道, 不能是水煮菜了。

有的寶寶不喜歡剁得非常碎的菜, 看起來像菜泥, 更喜歡吃大一點的菜了。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喜歡吃香的, 在菜裡放上肉湯, 會很喜歡吃, 寶寶長大了, 開始喜歡吃滋味濃厚的菜。

有的父母一直不敢給寶寶吃鹽, 這是不對的, 應該少放些, 肉類食品如果不放些鹽, 一頓就會讓寶寶吃夠。 有的蔬菜可以沒有鹹淡味, 有的菜沒有鹹淡味是很難吃的。 不能給寶寶吃咸的, 並不是不能放鹽, 要適量, 不能放多。

到了這個月, 寶寶最不愛吃的可能是蛋, 有的嬰兒從生後3~4個月就開始吃蛋黃, 而且都是吃不放鹽的蛋黃, 有時還放到奶裡。 如果也不愛吃牛奶了, 就會更不愛吃蛋。 寶寶不愛吃蛋了, 沒有關係的, 肉裡的蛋白質也是很豐富的, 而且更有利於蔬菜中鐵的吸收。 可以暫時停一段時間蛋, 再吃時也許就喜歡吃了。

Advertisiment
做雞蛋的方法要不斷變換, 不能每天都是雞蛋羹、雞蛋湯, 很容易吃膩的。

有的寶寶食量小, 和食量大的寶寶相比, 對食物就比較挑剔, 媽媽總是希望寶寶吃得多, 這就會使一些食量小的嬰兒被媽媽當做不好好吃, 而硬是喂足媽媽認為應該吃的量, 這對寶寶是很不公平的。

有的寶寶自從添加輔食, 就不喜歡吃牛奶了。 如果無論如何寶寶也不吃牛奶, 也不要想著必須喝500毫升的牛奶, 蛋和肉也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 如果不喝奶, 也不吃蛋肉, 只吃糧食和蔬菜, 就不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了, 應該減少糧食的攝入量, 鼓勵寶寶吃蛋肉或奶。

如果寶寶愛吃麵食, 就把肉或蛋包在餃子和餛飩裡。 有的寶寶比較愛吃海產品,

Advertisiment
可以做蝦湯或魚肉丸子。

總之, 至少要給寶寶一種含蛋白質的食物。 有的寶寶愛吃豆製品, 媽媽就會認為豆裡也含有蛋白質, 但是, 豆裡含的是粗質蛋白, 不易吸收消化, 吃多了會引起腹脹, 只能吃很小量的豆食品。

不管寶寶多愛吃的食物, 總吃都會吃夠的, 所以, 即使是很愛吃的食物, 媽媽也不要無限制地讓寶寶吃, 也不能每天都吃同一種食物。 要穿插著, 不斷更換食物種類, 才能使寶寶不某種食物。 3-4歲的幼兒, 好奇心和求知欲變得強烈, 思辨能力大大提高, 是思維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 孩子將來是墨守成規還是善於創新,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時期父母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稍加點撥。
這完全不需要特別的時間和精力,

Advertisiment
只要你懂得方法。

給孩子留下思考的時間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對問題的反應速度越快, 思考力就越強, 腦袋就越聰明。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因為孩子回答問題往往是憑直覺, 如果家長滿足于孩子的這點“小聰明”而不去引導他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那麼, 他們就會習慣於對問題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 而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大腦啟動思維“程式”。

所以,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 家長最好不要急於讓他說答案, 而是要求他多問幾個為什麼, 多想幾種解決的方案, 多幾次對自己的否定, 然後在否定中尋找最佳答案。 這種思維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隨處進行。

例如, 我帶4歲的孫子去商店買玩具, 他要買五管獵槍。

Advertisiment
我就提醒他:“五管獵槍很好玩, 可是子彈要是射到了別人的眼睛, 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孩子想了想, 就提出改買水槍。 我問他:“如果在雪白的牆壁上噴上水, 或者把水射到別人身上, 你覺得合適嗎?”孩子又想了一會兒, 最後決定購買電子發光和放音樂的衝鋒槍。 我讓他說出買這種槍的理由, 他說, 這是一種又好玩又不會傷著別人也不會弄髒牆壁的玩具。 在這個過程中, 我有意識地引導小孫子對玩具的各種利弊儘量多做思考, 培養了他遇事動腦筋、喜辨別的習慣。

教孩子說話用詞達意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 儘早教孩子準確用詞, 不但能防止別人曲解、誤解他的意思, 而且促使他思維活躍、思路清晰。

家長對孩子的話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對他的表達要多作分析,這可以使孩子用詞準確、鮮明、生動。
有一段時間,我的小孫子看到好看的東西都籠統地用一個“酷”字。我就問他:“‘酷’是什麼意思? ‘酷’和‘漂亮’、‘好看’、‘帥’等詞語有什麼不同?在什麼情況下用‘酷’最好呢?你說‘酷”的時候,心裡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幾次下來,小孫子在說話的時候開始注意他的用詞。有一次,他告訴我:“這件衣服很漂亮,不過,還不夠酷。”這說明,他的思維正努力往準確、精細的方向發展。

讓孩子每天畫日記

畫畫是幼兒表達自己內心世界最直接、最樂意的一種方式。大多數孩子在學會使用清晰的語言之前都可以用畫來表現自己。這一時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每天的感覺、把一天中他覺得最有意思的事畫出來。別去管孩子畫畫的技巧,要求他把畫的意思以及為什麼要畫這些講給你聽就可以了。這對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一個極好的訓練。

有一次,我帶小孫子從動物園回來後,他在日記本裡畫了威風的大老虎、機靈的小猴子和憨厚的黑熊,這說明這幾個動物在他的大腦中印象非常深刻。小孫子畫完後,我就拿著他這幅日記畫饒有興趣地和他一起胡亂地編起故事來。後來,每當小孫子看到這一頁日記的時候,總喜歡用那裡面的主角再編幾個故事。編故事的過程需要想像和經過思考的情節,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一本“畫”出來的日記,那他同時也擁有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最容易自由發揮的故事書了。

對他的表達要多作分析,這可以使孩子用詞準確、鮮明、生動。
有一段時間,我的小孫子看到好看的東西都籠統地用一個“酷”字。我就問他:“‘酷’是什麼意思? ‘酷’和‘漂亮’、‘好看’、‘帥’等詞語有什麼不同?在什麼情況下用‘酷’最好呢?你說‘酷”的時候,心裡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幾次下來,小孫子在說話的時候開始注意他的用詞。有一次,他告訴我:“這件衣服很漂亮,不過,還不夠酷。”這說明,他的思維正努力往準確、精細的方向發展。

讓孩子每天畫日記

畫畫是幼兒表達自己內心世界最直接、最樂意的一種方式。大多數孩子在學會使用清晰的語言之前都可以用畫來表現自己。這一時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每天的感覺、把一天中他覺得最有意思的事畫出來。別去管孩子畫畫的技巧,要求他把畫的意思以及為什麼要畫這些講給你聽就可以了。這對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一個極好的訓練。

有一次,我帶小孫子從動物園回來後,他在日記本裡畫了威風的大老虎、機靈的小猴子和憨厚的黑熊,這說明這幾個動物在他的大腦中印象非常深刻。小孫子畫完後,我就拿著他這幅日記畫饒有興趣地和他一起胡亂地編起故事來。後來,每當小孫子看到這一頁日記的時候,總喜歡用那裡面的主角再編幾個故事。編故事的過程需要想像和經過思考的情節,如果您的孩子也有一本“畫”出來的日記,那他同時也擁有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最容易自由發揮的故事書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