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創造良好睡眠環境。 媽媽可以通過控制臥室的光線和聲音來促使寶寶生物鐘的形成。 通過光亮與黑暗的對比培養寶寶對白天與黑夜的認識。 早上寶寶該起床的時候, 媽媽把房間的窗簾拉開, 讓陽光照射進來。 可以給寶寶一個擁抱, 或者是播放輕柔的音樂讓寶寶自己醒來。 白天寶寶醒著的時候, 儘量多跟他一起玩耍, 讓他的房間有充足的日光。 日常的生活噪音, 比如電話鈴聲、電視音量, 或少衣機的嗡鳴聲、大人走路和說話聲, 都不需要刻意放輕。 晚上寶寶入睡前一兩小時,
Advertisiment
二是程式化的就寢模式。 一個程式化的就寢模式有助於寶寶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 美國一位專家曾經在《一夜安睡》中寫道:“如果你的寶寶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 他會更放鬆。 寶寶越放鬆, 就越容易上床快速入睡。 ”這種睡前程式的內容是由媽媽來決定的。 通常包括給寶寶洗個澡、換上睡衣、講個故事、唱首兒歌或是給寶寶按按摩, 與寶寶一起玩一個安靜的遊戲。
Advertisiment
三是訓練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 很多媽媽習慣于抱著、拍著寶寶入睡, 等他們睡著後, 再把他放在床上。 這其實是很不科學的一種做法, 特別是在寶寶4-6個月, 開始學習建立睡眠習慣的時候。 如果每晚都是抱著拍著哄他入睡的話, 在以後的歲月裡, 他也會習以為常地要用同樣的方式才能入睡。 當寶寶越來越大, 哄他睡覺就會成為媽媽每天要執行的一項“艱巨”的任務了。 媽媽可以嘗試一下鼓勵寶寶自己獨立入睡, 在觀察到他們有睡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