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步讓孩子情緒穩定,還鍛煉思維能力

提到思維能力, 你可能會想到理性思考, 市面上還有好多專門的思維培訓班。 你有沒有想過, 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也是一種思維鍛煉呢?

思維能力是整個大腦協作的功能, 你可以幫助孩子整合理智和情緒、記憶, 用整合大腦的方式提升思維能力。

思維並不全是理性計算

思維能力並不全是理性的計算, 也包括和情感世界的連接和協調。 他女兒生氣的時候, 他就會問:「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是憤怒嗎?為什麼憤怒呢?」

你看, 這就是大腦專家的育兒之道, 讓孩子描述情緒, 不僅能幫孩子更快地安靜下來,

Advertisiment
而且可以讓孩子的情緒腦和理智腦之間產生連接。 實際上, 理智腦的發展, 也需要情緒腦的支援。 醫學上有種案例, 就是那些情緒腦受損的人, 他們不能感受情緒後, 並不是從此就變得做決定都是百分百理智, 而是什麼決定都做不出來了, 因為做決定的每一個步驟, 比如記憶、注意、衡量, 都和情緒息息相關。

處理情緒, 鍛煉思維

那麼, 怎樣在孩子情緒波動時, 幫助他們發展思維能力呢?分三步。

第一步, 幫他描述情緒;

第二步, 幫他理解情緒;

第三步, 幫他思考情緒。

我兒子很喜歡看一部動畫片, 叫《頭腦特工隊》, 至少看了五遍。 它是把人頭腦中的基本情緒, 就是快樂、難過、害怕、厭惡和生氣, 比喻成五個小人, 在你的頭腦裡打架, 誰最厲害,

Advertisiment
人就表現為什麼情緒。

描述

我兒子現在發脾氣的時候, 我就這樣幫他描述情緒:「哦, 你好像很生氣啊。 」如果他非常生氣的話, 會不理我。 那我就在旁邊等著, 等他稍微好一點之後, 就問他:「那你現在腦子裡是哪個小人呢?」

他會說:「是怒怒和厭厭。 」 怒怒是管憤怒、生氣的小人, 厭厭是管厭惡的小人, 他對厭惡的理解不太對, 但沒關係, 我知道他現在厭惡的人就是我, 所以也不著急跟他爭論, 更不著急讓他平息憤怒和厭惡, 而是接著問他:「他們兩個在你腦子幹嗎呢?是在跳舞嗎?」

他說:「嗯, 他們兩個在使勁跳, 使勁跳, 我都沒辦法想其他事情了!」

理解

我就問他另外三種情緒怎麼樣了:「那樂樂、怕怕和憂憂去哪兒了?躲起來了嗎?」

他說:「對,

Advertisiment
他們躲起來了, 不過怕怕沒有全躲起來了, 他還在外面。 」

我說:「哦, 你也覺得有點害怕是嗎?」

他說:「嗯, 有一點點。 」說到這裡時, 他已經基本全平靜下來了, 可以來討論解決問題了。

這就是在進行第二步, 幫他理解情緒, 當他用語言把自己腦中的情緒狀況描述了一遍, 除了憤怒和他誤以為的厭惡之外, 他甚至還意識到自己有點害怕, 這種與情緒的連接, 是非常鍛煉理智腦的。

思考

第三步呢, 幫他思考情緒。 我會引導孩子想一想他的情緒是哪裡來的, 怎樣才會消除掉。 比如說, 像上面的例子, 我會問孩子:「那怒怒為什麼會跳出來呢?」

「因為你老是讓我去上鋼琴課。 」

「哦, 為什麼我一讓你去鋼琴課, 怒怒就會跳出來呢?」

「因為我不喜歡去上, 你還逼我去。

Advertisiment
你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 」

「嗯, 是啊, 要是有人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的事, 我的怒怒也會跳出來的。 」然後我張牙舞爪地裝成一個怪物在嚇他, 說:「你知道我的怒怒有多厲害嗎?他跳出來的時候可嚇人了!你猜它是什麼顏色的?」

兒子說:「紅色的!」這時候他已經被我逗得咯咯直笑了。 我說:「對, 我的怒怒也是紅色的。 不過, 我可沒有老逼你去做你不喜歡的事哦, 上次你不喜歡上英語課, 我不就把它取消了嗎。 」

兒子想了想, 說:「對。 不過你這次逼我, 我還是很生氣的。 」

我說:「因為你當初報鋼琴課的時候, 答應我每一節課都要去上的啊。 所以我不是在逼你, 我只是在幫你說話算數。 」

當然, 孩子還會繼續爭辯, 比如他會說:「可是我當初報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不知道它會這麼難啊。 」然後我就可以跟他討論為什麼要說話算數的道理了。 這就是一個把他生氣的衝突變成了培養他思維能力的機會。

這樣三步下來, 其實是對孩子進行了一次小小的認知療法。 心理學發現, 人的情緒不是來自於事件本身, 而是來自於你對這個事件的看法。 如果你認為爸爸是在逼你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你就會很生氣, 但如果你認為爸爸是在逼你說話算數, 你就不會那麼生氣, 頂多就是困惑為什麼說話算數那麼重要。 換句話說, 你改變了孩子的認知, 也就改變了他的情緒。

你經常給孩子進行這樣的思維訓練, 他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 情緒和理智也就整合得更好。

調動記憶, 整合思維

除了情緒之外,我們還可以幫孩子練習記憶和理智腦的整合。比如我們經常會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如果只說「今天過得怎麼樣?」那他多半來一句:「還行」,就對付過去了。你需要直接一點問,比如:「今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Dan Seigel發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每天孩子回來時,跟他玩一個遊戲:「來,你講一講今天發生的兩件真事,和一件你編的事情,看看我能不能猜出來哪件是假的。」

孩子可能會說:「嗯,我和小明一起騎自行車玩,幼稚園老師表揚了我,我中午吃了三碗飯。」那你也許就猜出來了:「哈哈,最後一件事情是假的,你中午只吃了一碗飯!」

你用這樣的遊戲方式跟孩子玩,他們就更願意回憶,這樣不僅幫助他們的思維能更好地調動記憶,而且還幫他們練習想像力呢。

小結

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僅僅是讓他進行邏輯訓練這些純理性的練習,還應該幫助他整合理智和情緒、記憶。

因為思維能力並不僅僅是計算,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合,也就是資訊的連接;而要理解和融合的最重要的物件,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當一個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時,他以後不僅會少發脾氣,而且他還能發展出更強大的思維能力。?

整合思維

除了情緒之外,我們還可以幫孩子練習記憶和理智腦的整合。比如我們經常會問孩子,今天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如果只說「今天過得怎麼樣?」那他多半來一句:「還行」,就對付過去了。你需要直接一點問,比如:「今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Dan Seigel發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每天孩子回來時,跟他玩一個遊戲:「來,你講一講今天發生的兩件真事,和一件你編的事情,看看我能不能猜出來哪件是假的。」

孩子可能會說:「嗯,我和小明一起騎自行車玩,幼稚園老師表揚了我,我中午吃了三碗飯。」那你也許就猜出來了:「哈哈,最後一件事情是假的,你中午只吃了一碗飯!」

你用這樣的遊戲方式跟孩子玩,他們就更願意回憶,這樣不僅幫助他們的思維能更好地調動記憶,而且還幫他們練習想像力呢。

小結

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僅僅是讓他進行邏輯訓練這些純理性的練習,還應該幫助他整合理智和情緒、記憶。

因為思維能力並不僅僅是計算,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合,也就是資訊的連接;而要理解和融合的最重要的物件,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當一個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時,他以後不僅會少發脾氣,而且他還能發展出更強大的思維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