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我們怎麼想, 我們都會發現:在三歲之前, 我們的記憶幾乎是殘缺的。 那麼, 這是為什麼呢?據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 3歲之前的孩子, 處於嬰兒時期。 由於他們的前額葉皮質還沒有發育好, 這塊腦區域通常被稱為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 是大腦中發育最慢的部位。 它負責生成情景記憶, 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具體情節。
因為大腦還未發育完全, 因此不能將所經歷的事情儲存完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死活記不得3歲以前經歷過什麼。 直到孩子4歲以後, 大腦的發育開始漸漸有了長期記憶。
Advertisiment
然而, 儘管好多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有些情景會伴隨我們一生。 比如, 有兩件事我記得很清楚。 一是:有一次我不想去幼稚園, 我爸爸著急上班, 氣急敗壞地給了我一耳光。 二是, 我開始學習寫自己的名字。 由於筆劃複雜, 老寫不好。 於是頭頂上被狠狠滴敲了一下。
哪種記憶像刀子刻在心上, 時間永遠抹不掉?
有一些網友留言, 也許能讓人看到規律
花兒朵:我爸不要我吃冷飲, 有一次小朋友都吃, 我也吃, 高興得忘記了一切, 結果被我爸看見了, 直接搶走手上的冰棒, 扔進河裡。 我那時剛好站在橋上, 我心裡的難受, 一輩子都記得。
櫻花盛開:記得上幼稚園前, 爸媽第一次出遠門, 上了家門口的過路車, 我和弟弟哭的好厲害, 弟弟要爭搶著上車,
Advertisiment
多多媽:我記得有次被一個人關在家裡, 我趴在窗臺上大哭, 一直要找媽媽, 那種被世界遺棄的感覺, 現在想起來都害怕。
這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什麼規律?看, 大部分是屬於一些痛苦的回憶。 比如被家長打罵、被家長遺棄、或者遭遇了十分危險的事情。
科學研究表明, 3歲之前的孩子, 大腦只具備基本反應和需求, 如果面對危及生存的事件, 會反應強烈。 而足以影響導致孩子恐懼的事件, 有可能會提早變成長期記憶存在孩子的大腦中, 甚至成為一輩子的陰影。
這也是為什麼糟糕的童年經歷, 可能變成一種拖累, 使孩子在未來的生活裡不自信。 童年的負面記憶是很難療愈的, 家庭帶來的傷害可能影響成年後對幸福的理解和把握,
Advertisiment
父母該如何利用孩子童年早期記憶?
1、帶他周遊世界, 形成對事物的概念。 好多人會有一種感受, 總覺得長大後看見哪些事情是在哪裡遇見過, 有非一般的親切感。 很有可能是小時候的確見過, 記憶模糊了, 感覺還在。 這就是為什麼鼓勵父母帶孩子去見世界、去博物館、去接受美的薰陶。 經歷過的事情都能沉澱, 成為孩子一生的福報。 而不是說:反正他們長大後都記不住, 有什麼可看的。
2、通過記憶, 父母要爭取幫助孩子們建立好性格的感知。 比如孩子犯錯了, 或者其他人犯錯, 父母最好解釋為什麼這樣做不對。 通過不斷強化“什麼是對的”, 塑造孩子好性格以及明辨是非的理性思維。
Advertisiment
3、別當著孩子面吵架, 別對孩子暴力。 父母的爭吵很大程度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父母語言的謾駡和肉體的打罵, 都會留下孩子一輩子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