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前寶寶要學的規矩


孩子懂規矩, 才會守規矩
當孩子逐漸明理, 開始可以聽懂“對”與“不對”, “應該”與“不應該”的時候, 就應該讓寶寶學會一些規矩, 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對於今後的生活學習都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作息有規律
作息是否有規律, 不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寶寶從小學會有規律地作息。
把握好建立規律作息的幾個原則
尊重寶寶的節奏, 不要讓寶寶感受到壓力;隨著寶寶的年齡、發展特徵及需求而及時調整;不做硬性要求, 每個家庭的條件和習慣都有所不同;隨著季節變化調整作息。

Advertisiment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儘量不開大燈, 只開柔和的小壁燈, 讓寶寶一看到小壁燈亮起來, 就知道該睡覺了。 除此之外, 要給寶寶準備一個柔軟的兒童枕頭以及透氣好的被褥, 掛上小蚊帳等, 給他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睡眠環境。
準備工作也要規律
給寶寶洗澡、洗臉也要固定在特定時間, 建立睡覺、起床、洗漱的條件反射, 最後做到有規律作息。
父母為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的作息習慣與父母的作息相關, 時間觀念跟父母的工作形態有關。 所以, 父母要為寶寶做好榜樣, 讓寶寶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最好9點左右就寢, 等到寶寶熟睡了, 爸媽再起來做自己的事。
健康飲食好胃口
飲食習慣的好壞,
Advertisiment
不僅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而且關係到孩子行為品德, 父母要重視培養寶寶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飯前做好準備。 飯前首先停止活動, 安靜下來, 洗淨雙手, 幫助父母準備碗筷, 做好用餐準備。 做到飯前不吃零食。
不偏食、不挑食。
不快食、不暴食。 食物進嘴後要充分咀嚼才能咽下, 不可狼吞虎嚥, 以免加重消化道的負擔, 出現腸胃不適。
不玩食、不走食。 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聽故事, 甚至跑來跑去, 這樣會影響消化, 提不起食欲。
不剩飯。 每次給寶寶盛飯不要太滿, 寧願少盛再添, 也不要吃不了剩下。

情緒表達合理化
寶寶也有喜怒哀樂, 也要有發洩情緒的管道和方式。 但寶寶掌握的詞彙很有限, 不足以幫助他們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生氣時打自己的頭, 用頭撞牆撞門, 揪父母的衣服或者咬人、打別人等等, 都是在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這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 如果寶寶個性很強, 動作不恰當, 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別人, 任其發展下去, 還會給寶寶的身體造成危害。
_blank" title="“憤怒”的小鳥">“憤怒”的小鳥 精彩圖集:雪中靚麗小清新 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角度看世界 母乳餵養:奶黃餵養價值高 如何應對寶寶不同類型的頂嘴 地球史上最不可思議的10位媽媽 在教育過程中, 很多大人往往不許寶寶這樣或那樣, 卻不告訴寶寶可以怎樣, 結果孩子很茫然、無所適從。 父母必須教給寶寶一些方法, 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選擇合適的替代物。
Advertisiment
生氣了, 可以打枕頭之類的軟東西, 買些小氣球讓寶寶去踩也是不錯的方式。
訓練語言表達。 隨著年齡的增大, 寶寶語言功能也逐漸完善, 訓練寶寶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告訴寶寶有什麼要求和情緒說出來, 媽媽和他共同解決。
父母做好表率。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 不能動手打寶寶, 或是打別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許多行為很可能就是從周圍人那裡學來的。 當看到寶寶的不好行為時, 就要告訴他, 這樣做是不對的, 媽媽不喜歡這種行為。 >>延伸閱讀:教孩子學規矩的六個妙招
育兒問答:
友994769532問: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立規矩呢?
特聘專家馬蘭花解答:首先讓孩子自由發展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
Advertisiment
立規矩也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 給他一個合理的限制。 讓孩子自由的發展主要是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空間, 遵循孩子的個性及興趣。 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 立規矩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大人的方便。 所以規矩不必太多, 一旦立下就要執行。 >>查看全文
為孩子立下必要的“規矩”


特別提醒:
①父母的態度要一致, 一旦提出規則, 就不要輕易破例。
②只提最必要、最簡單的、孩子能夠做到的規則。
③多提正面規則, 把禁令減少到最低。
當寶寶不聽話時, 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理解寶寶。 寶寶的不聽話可能是因為語言能力欠缺, 寶寶還沒有完全理解規範的意義, 父母要有耐心。
接納寶寶的情緒。 父母不接納寶寶的行為, 但要接納寶寶的情緒, 聽聽寶寶的心聲。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寶寶提出一些父母覺得不合理的要求時,可以通過談論其他一些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知不覺他就不再堅持了。
靈活地運用規則。當寶寶不肯遵守規則時,可以跟寶寶商量是否可以選擇“先做”或“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等等,而不是“要不要做”。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首先要有信心,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做到。其次要有耐心,寶寶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有限,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多次重複某個動作,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了。

聽聽寶寶的心聲。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當寶寶提出一些父母覺得不合理的要求時,可以通過談論其他一些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知不覺他就不再堅持了。
靈活地運用規則。當寶寶不肯遵守規則時,可以跟寶寶商量是否可以選擇“先做”或“後做”,是“立即做”還是“等會兒做”等等,而不是“要不要做”。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父母首先要有信心,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做到。其次要有耐心,寶寶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有限,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多次重複某個動作,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