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前的記憶去哪兒了?

孩子雖小, 他的世界卻不簡單。

他們幼小的心靈有哪些神奇的本能?與家庭成員之間有著怎樣特殊的聯繫?他們語言的內涵有多豐富?他們最需要什麼?最害怕什麼?瞭解孩子的心, 是愛孩子需要邁出的第一步。

3歲前的記憶去哪兒了?

談到3歲前的記憶, 我特別想提到曾經困擾我多年的一個夢。 這個夢可能讓人感覺有些沉重, 讀起來不是那麼輕鬆。 但是, 這是我切身的體驗, 對我來說, 它比其他的案例更有說服力。 於是, 斟酌再三, 我還是決定將這個夢與爸爸媽媽們分享。

從記事起, 我就時常被一個噩夢所困擾。

Advertisiment
奇怪的是, 每次做這個夢, 夢的細節總是驚人的一致, 就像一個高品質的電影拷貝。 夢境真實而清晰, 這使我感受到的恐懼更加深刻而真切。 這個夢總是從一個黑暗的管道開始。 管道不大不小, 剛好能容下我的身子, 但又卡不住我。 周邊沒有任何依託物或者可供抓握的東西, 於是, 帶著極度的恐懼與無助感, 我頭朝下墜落……墜落……我多麼渴盼有什麼東西擋我一下, 讓這種墜落停止。 但是, 沒有。 墜落帶來的恐懼是那麼的深切, 以致我感覺那條黑暗的管道很深, 深得沒有盡頭。 在墜落的同時, 隱隱約約, 我能聽到一些含混的聲音, 這些聲音增添了更多恐怖的意味。 接著, 我看到一個如豆的光源, 就如我小時候見到的煤油燈的小火苗,
Advertisiment
在我眼前搖曳。 這個黃色的光源顯得有些渾濁, 看得不是太真切, 但是輪廓還算分明。 它也是我恐懼的源頭之一。 我緊盯著這個光源, 在極度恐懼中醒來。 醒來後, 那種恐懼的感覺依然真實, 仿佛一切還在進行中。

這個噩夢困擾了我很多年, 總在我狀態不太好、比較疲憊的時候襲來。 某天, 我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莫非這就是我出生時的記憶?奇怪的是, 當我如此去認知這個噩夢之後, 它便奇跡般地遁去了。 很多年過去了, 這個夢再也不曾攪擾我的睡眠。 而今, 這個夢帶給我的不再是恐懼, 而是一種溫暖的感覺。

這個墜落的夢困擾我多年, 也直接引發了我關於3歲前記憶的思考, 更對我養育自己的孩子產生了很多積極的意義。

Advertisiment

這些年, 我也接觸到一些孩子, 發現他們能夠準確回憶起3歲前的經歷。 不過, 他們各自的表現可能不太一樣。

會所有個小會員, 在他1歲半的時候, 有人為了逗他開心, 即興玩起了一個遊戲——從地上撿起一片枯樹葉, 在兩隻手裡倒騰幾下, 然後藏在某只手的手心裡, 讓小男孩來猜樹葉在哪裡。 小男孩看著人家玩這個遊戲, 似乎沒有理解這個遊戲的規則, 也沒有對遊戲顯現出特別的興趣。 大家覺得無趣, 也就不再這樣逗他。 但是, 時隔一年半, 就在小男孩快3歲的時候, 某一天, 看到滿地的落葉, 小傢伙居然從地上撿起一片樹葉, 玩起了他1年多前看人玩過的“猜樹葉”遊戲。 更有趣的是, 因為他的手太小, 每次倒騰完,

Advertisiment
那片樹葉總是露了一大截在外面。 可他一點兒都不在乎, 完全沉浸在這個遊戲裡。 而且, 當有人問他為什麼玩這個遊戲, 誰教他玩的, 這個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 自己也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可見, 他對這個遊戲的記憶是以畫面的形式而不是語言的形式呈現的。

琛琛1歲半的時候, 有一次跟著奶奶出去玩兒, 曾看到一輛卡車翻到溝裡。 過了很久之後, 當我帶他再到那個地方玩時, 他竟然很興奮地告訴我:“媽媽, 我昨天在這裡看到一輛卡車翻溝裡了。 ”他混淆了時間, 卻清晰地記得那個場面。 如果沒有故地重遊, 不是那個場所觸發了他的記憶, 也許他一輩子都不會再提起這件事呢。 倘若他語言能力發展得不夠好, 即便他事後記憶被觸發,

Advertisiment
也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一切, 我可能就會自以為是地判定他把3歲前的記憶弄丟了。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孩子上幼稚園之後, 如果我們接他回家的路上問他學了什麼, 吃了什麼, 他往往回答“不知道”。 於是, 有的爸爸媽媽就會因此很焦慮, 生怕孩子融入不了幼稚園的生活, 或者學習能力有問題等等。 但是, 如果不給孩子壓力, 當遇到某個恰當的場景時, 孩子的記憶卻很可能被觸發, 於是, 他所謂“不知道”的結論就會被他自己的表現所推翻——他可能突然念起在幼稚園學的某首兒歌, 跳起老師教會的某個舞蹈動作, 甚至開始描述他在幼稚園的經歷。 於是, 他那些看似弄丟了的記憶經由某些畫面觸發, 就會奇跡般地重現。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我們很難回憶起3歲前發生的一切,很多人就誤以為孩子3歲前的經歷對他不會產生影響,或者影響甚微。因為這種認識,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不太注意我們的言行,結果就會無意間對孩子產生影響,帶給孩子很多負面的東西。直到某一天,這些影響在孩子身上呈現出來,我們才想起要去解決問題,並把問題歸咎于孩子自己。殊不知,問題的根源在我們身上,與孩子無關。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從他一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3歲前經歷的一切不會白白浪費,它們會以某種方式在我們心靈深處刻下印痕,通過潛意識發揮作用。潛意識不辨好壞,對那些帶有感情☆禁☆色彩的東西特別青睞。因此,在孩子的童年,給他們一些美好的、溫馨的、奇妙的記憶,就相當於給他的潛意識輸入了正面積極的養分,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曾在博客上發了一篇《3歲前的記憶去了哪裡?》的文章。出乎意料的是,這篇博文很快就引起強烈的反響,一天之內被點擊將近15 000多次,並且不少人在這篇博文後發表評論,聲稱他們清晰地記得3歲前的經歷。

一位網友提到:“我一直記得一個場景:我穿著橙色的衣服,扶著椅子站在地上(應該還不會走路),陽光從大門口照進來,很溫暖。”

另一位網友則寫道:“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靈,愛能帶給彼此無盡的奇跡。3歲的女兒,重遇一歲半時的早教老師,一眼就認出他了,並且直接喊出他的名字,信任地坐在他的懷裡,與他擁抱,就像一歲半時那樣。相信,這就是愛的力量!”

正如上述兩位網友提到的那樣,兒時那些溫暖的回憶確實能帶給我們愛的力量。我自己,一直記得一個很溫暖的場面:屋後,菜園子裡。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在微風中搖曳,飄來陣陣淡淡的花香。蜜蜂嗡嗡著,在花叢中飛舞。而我,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留著當年流行的“西瓜皮”髮型,拎著一個藍色的塑膠小手袋,滿心歡喜盯著大門,等待爺爺出現。春日的陽光照在我身上,暖融融的,讓我安心、喜悅。那是我第一次準備去遠行——跟著爺爺去十幾裡外的資江對岸看姑奶奶。那時,我不到3歲。

那麼多年過去,這個溫馨的場面始終歷歷在目。每當想起這個場景,我的內心深處就有個聲音響起:總有些場景值得重溫,總有些未知令人期待。成人後,當我沮喪、悲傷、失落的時候,這個場景就會在我情緒極度低落時乍現,給我愛的力量。

當然,一些負面的記憶未必都是不好的。我們不可能,也無須給孩子一個十全十美的環境。畢竟,他將來終究要面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如果完全沒有面對挫折的經驗,孩子長大後就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去自我調適。況且,某些負面的記憶也會觸發我們心靈深處的某些東西,最終轉化成正面的能量。很多藝術家的輝煌成就都得益於他們童年的創傷經歷。

瞭解了3歲前記憶的去向與作用,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營造一個溫暖而充滿愛的環境,帶給孩子更多快樂而美好的早期記憶。比如,在每週固定的時間,爸爸/媽媽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去同一家店買他最喜歡吃的蛋糕;和孩子反復玩兒同一個遊戲,幾分鐘就行。爸爸媽媽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給孩子的記憶銀行存儲些溫馨的片段。

當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孩子在3歲前有了一些創傷經歷,我們也無須過於焦慮。放下它,淡看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寬厚的愛,他自然會從中獲得療愈。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我們很難回憶起3歲前發生的一切,很多人就誤以為孩子3歲前的經歷對他不會產生影響,或者影響甚微。因為這種認識,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不太注意我們的言行,結果就會無意間對孩子產生影響,帶給孩子很多負面的東西。直到某一天,這些影響在孩子身上呈現出來,我們才想起要去解決問題,並把問題歸咎于孩子自己。殊不知,問題的根源在我們身上,與孩子無關。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從他一出生就已經開始了。

3歲前經歷的一切不會白白浪費,它們會以某種方式在我們心靈深處刻下印痕,通過潛意識發揮作用。潛意識不辨好壞,對那些帶有感情☆禁☆色彩的東西特別青睞。因此,在孩子的童年,給他們一些美好的、溫馨的、奇妙的記憶,就相當於給他的潛意識輸入了正面積極的養分,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曾在博客上發了一篇《3歲前的記憶去了哪裡?》的文章。出乎意料的是,這篇博文很快就引起強烈的反響,一天之內被點擊將近15 000多次,並且不少人在這篇博文後發表評論,聲稱他們清晰地記得3歲前的經歷。

一位網友提到:“我一直記得一個場景:我穿著橙色的衣服,扶著椅子站在地上(應該還不會走路),陽光從大門口照進來,很溫暖。”

另一位網友則寫道:“用愛去溫暖孩子的心靈,愛能帶給彼此無盡的奇跡。3歲的女兒,重遇一歲半時的早教老師,一眼就認出他了,並且直接喊出他的名字,信任地坐在他的懷裡,與他擁抱,就像一歲半時那樣。相信,這就是愛的力量!”

正如上述兩位網友提到的那樣,兒時那些溫暖的回憶確實能帶給我們愛的力量。我自己,一直記得一個很溫暖的場面:屋後,菜園子裡。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在微風中搖曳,飄來陣陣淡淡的花香。蜜蜂嗡嗡著,在花叢中飛舞。而我,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留著當年流行的“西瓜皮”髮型,拎著一個藍色的塑膠小手袋,滿心歡喜盯著大門,等待爺爺出現。春日的陽光照在我身上,暖融融的,讓我安心、喜悅。那是我第一次準備去遠行——跟著爺爺去十幾裡外的資江對岸看姑奶奶。那時,我不到3歲。

那麼多年過去,這個溫馨的場面始終歷歷在目。每當想起這個場景,我的內心深處就有個聲音響起:總有些場景值得重溫,總有些未知令人期待。成人後,當我沮喪、悲傷、失落的時候,這個場景就會在我情緒極度低落時乍現,給我愛的力量。

當然,一些負面的記憶未必都是不好的。我們不可能,也無須給孩子一個十全十美的環境。畢竟,他將來終究要面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如果完全沒有面對挫折的經驗,孩子長大後就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去自我調適。況且,某些負面的記憶也會觸發我們心靈深處的某些東西,最終轉化成正面的能量。很多藝術家的輝煌成就都得益於他們童年的創傷經歷。

瞭解了3歲前記憶的去向與作用,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營造一個溫暖而充滿愛的環境,帶給孩子更多快樂而美好的早期記憶。比如,在每週固定的時間,爸爸/媽媽可以牽著孩子的手去同一家店買他最喜歡吃的蛋糕;和孩子反復玩兒同一個遊戲,幾分鐘就行。爸爸媽媽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給孩子的記憶銀行存儲些溫馨的片段。

當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孩子在3歲前有了一些創傷經歷,我們也無須過於焦慮。放下它,淡看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寬厚的愛,他自然會從中獲得療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