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前的記憶究竟去哪了?

談到3歲前經歷, 就仿佛進入了人類記憶的盲區, 哪怕一些支離破碎的片段, 也難得有人能在腦海裡重現。 既然3歲前的記憶看起來蕩然無存, 那麼, 在3歲前給予寶貝的任何刺激豈不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3歲前的記憶真的丟失了嗎?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發現參與實驗的206人無人能回憶起1歲內的事情, 能回憶起1-2歲內發生的事情的僅有1個, 大多數人都只能回憶起3-4歲之間發生的事情。 雖然也有不少人自稱能回憶起3歲之前的事情, 但是他們的這些回憶卻大都依賴于家人的轉告, 實際上是在他們四五歲或者更大年齡時候才形成的記憶。

Advertisiment
儘管如此, 仍然有人能夠準確地回憶起3歲前經歷的一切, 這些特別的案例簡直讓人驚詫, 但是它們也從一個側面給予了3歲前不能再現的記憶一個公正的說法。

案例1:法國女作家尚達爾・莎娃芙的奇怪經歷

尚達爾・莎娃芙在表單底端二戰的一次轟炸中出生的, 一出生, 她就成了孤兒, 後來被一個十分喜愛她的人收養。 奇怪的是, 從8 歲開始, 她每隔兩三年就毫不留情地對養母說上一次:“你不是我母親, 你跟我母親完全不一樣。 ”“我從死神那裡來, 我被殺害過, 見過死神。 ”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她曾夢見過生母去世前的情景, 夢見人們許多年後才告訴她的那些事實。 尚達爾・莎娃芙曾經如此解釋她對一出生就沒再見的生母如此感情深厚的原因:“在我降生前,

Advertisiment
這種愛的種子已播種在我的潛意識、肉體與記憶之中。 ”

案例2:在特殊條件下蘇醒的3歲前記憶

加拿大科學家潘菲爾德在給癲癇患者施行病灶皮層的局部手術摘除時, 在病人保持清醒的條件下, 用微電刺激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 結果發現當刺激顳葉皮層時, 病人就會出現聽覺、視覺幻象。 比如, 有的病人聲稱聽到了某個樂曲, 有的病人則聲稱看到了某種景象, 他們把這些描繪得活靈活現, 仿佛就發生在當下。 事後調查發現, 這些幻象居然就是他們3歲前的一些親身經歷。 除了給人類大腦這種特殊的刺激之外, 當人被催眠時, 他們也能準確地回憶起3歲前發生的事情,

Advertisiment
甚至還會有3歲前一些幼稚的舉動出現。

上面的案例說明, 3歲前的記憶並沒有丟失, 他們就在我們大腦深處, 只是以某種方式在隱藏著。

3歲前的記憶究竟去了哪裡?

研究發現, 人類的大腦分為舊皮質和新皮質, 舊皮質在嬰兒出生後6個月就已經形成, 它是記憶的儲藏庫, 主要用來裝載潛意識。 新皮質在出生後逐漸增長, 用來裝載人類的顯意識。 人類之所以“丟失”3歲前的記憶, 產生“幼年健忘”,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3 歲前皮質的各個區域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寶貝在成長的過程中識記的材料促使了大腦的發育, 後發育的腦區的結構又控制了先發育的腦區, 妨礙了原先記憶的東西, 使人類無法回憶起更早發生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人類嬰兒時期還沒有掌握語言能力, 而早期記憶是通過非語言的形式得以記錄的, 所以沒法用語言來描述。

人類3歲前獲取的資訊都儲存在舊皮質, 以潛意識的形式表現出來。 所以, 3歲前那些看起來被“丟失”了的記憶實際上還存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僅僅是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述而已。

3歲前的記憶沒有丟失的另外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證據是, 3歲前我們學會了說話, 我們一直沒有忘記我們的語言, 3歲之前我們學會了指認數以萬計的物體, 上至日月星辰, 下至磚瓦灰沙, 還有各種器具、各種顏色、各種人物, 3歲以後, 這些東西依然存留在我們的腦海, 並伴隨我們終生。

3歲前不能再現的記憶是否毫無意義呢?

Advertisiment

儘管我們無法回想起三歲前發生的事情, 但是這些儲藏在我們潛意識裡的資訊仍然不會被浪費掉, 一旦遇到合適的情景, 它們就會活躍起來, 發揮作用, 並終其一生都在某些合適的時刻發揮作用。 3歲前無法用語言再現的記憶帶給我們的影響是隱性的, 它發揮作用的方式也是悄沒聲息的。 比如很多時候, 當不知道該怎樣去做某個事情的時候, 我們就會跟著感覺走, 而且我們跟著感覺走常常會走得很正確。 這個跟著感覺走的過程其實就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 再比如, 也有的時候, 我們在無意識中就去做了某個事情, 這也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

正是因為3歲前學會了語言, 學會了指認各種物體, 有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經驗,人類的大腦皮質儲存了足夠多的資訊,思維也才得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建構起來。但是,如果我們3歲前沒有積累這些經驗,沒有經歷這些事情,這些資訊就不會儲存在我們的腦海,我們就可能經歷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

狼孩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明。因為3歲之前,他們沒有與人類相處的機會,他們接受的只有“狼性”的薰陶,而沒有人性的教育,所以他們重回人類的圈子之後,儘管經過多年的教化,他們在遭遇強烈的情緒體驗的時候,他們的“狼性”仍然會在潛意識支配下發揮作用,所以他們會像狼一樣嚎叫,像狼一樣撕咬別人,卻不知道該用語言或者其他肢體語言來與人溝通,達到自己的目的。

怎樣讓3歲前的記憶活動更適合寶貝?

3歲前寶貝的記憶有他們的獨特性,因此,父母在給寶貝提供記憶素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強烈的情緒色彩引領寶貝

3歲前寶貝的記憶富於情緒色彩,因此那些情緒色彩強烈的事情或者情景,像興奮的、悲傷的、憤怒的等強烈的情緒,他們會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寶貝出生後,媽咪就可以用一些情緒色彩濃厚的語言跟寶貝交流,給寶貝講故事、念兒歌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多選擇一些富於感情☆禁☆色彩的內容。如“小鴨子,嘎嘎嘎,撲通撲通下河了。”類似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更能引起寶貝情緒上的反應。不過負性的消極的情緒最好儘量避免,而要多給他一些正性的積極的情緒刺激。

2.用新異事物帶給寶貝新鮮感

寶貝熟悉的事物會有一種親切感,但是如果在這些熟悉的事物中突然出現某種新異事物,寶貝的大腦就會受到比較強烈的刺激,他自然就會對這個突然出現的新異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給予寶貝記憶素材的時候,既要注意記憶素材的重複性又要注意其新異性。

3.跟隨寶貝的興趣提供記憶素材

3歲前寶貝的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只要他感興趣的事物,他就會記得比較牢固。因此,給寶貝提供記憶素材時,父母要跟著寶貝的需要走,他對什麼感興趣,就給他提供與此相關的記憶素材。比如,寶貝對車鑰匙感興趣,他就會關注父母手裡的車鑰匙。那麼父母就可以假裝隨意地把車鑰匙放在房間某個角落,然後在寶貝面前嘀咕:“呀,我的車鑰匙怎麼不見了?放哪兒了?”他肯定在你放之前就關注這件事情,並且準確地幫你把車鑰匙從某個地方找出來。

4.創設豐富的環境強化寶貝記憶

從寶貝一降生,父母就要給寶貝提供豐富的試聽環境,讓他在潛移默化中接觸盡可能多的事物,豐富他的生活經驗。經驗越豐富,越有助於寶寶對事物的理解,而理解較深的事物記的時間自然也就越長。(文/林怡)

有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經驗,人類的大腦皮質儲存了足夠多的資訊,思維也才得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建構起來。但是,如果我們3歲前沒有積累這些經驗,沒有經歷這些事情,這些資訊就不會儲存在我們的腦海,我們就可能經歷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

狼孩的經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明。因為3歲之前,他們沒有與人類相處的機會,他們接受的只有“狼性”的薰陶,而沒有人性的教育,所以他們重回人類的圈子之後,儘管經過多年的教化,他們在遭遇強烈的情緒體驗的時候,他們的“狼性”仍然會在潛意識支配下發揮作用,所以他們會像狼一樣嚎叫,像狼一樣撕咬別人,卻不知道該用語言或者其他肢體語言來與人溝通,達到自己的目的。

怎樣讓3歲前的記憶活動更適合寶貝?

3歲前寶貝的記憶有他們的獨特性,因此,父母在給寶貝提供記憶素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強烈的情緒色彩引領寶貝

3歲前寶貝的記憶富於情緒色彩,因此那些情緒色彩強烈的事情或者情景,像興奮的、悲傷的、憤怒的等強烈的情緒,他們會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寶貝出生後,媽咪就可以用一些情緒色彩濃厚的語言跟寶貝交流,給寶貝講故事、念兒歌時,也可以有意識地多選擇一些富於感情☆禁☆色彩的內容。如“小鴨子,嘎嘎嘎,撲通撲通下河了。”類似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更能引起寶貝情緒上的反應。不過負性的消極的情緒最好儘量避免,而要多給他一些正性的積極的情緒刺激。

2.用新異事物帶給寶貝新鮮感

寶貝熟悉的事物會有一種親切感,但是如果在這些熟悉的事物中突然出現某種新異事物,寶貝的大腦就會受到比較強烈的刺激,他自然就會對這個突然出現的新異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給予寶貝記憶素材的時候,既要注意記憶素材的重複性又要注意其新異性。

3.跟隨寶貝的興趣提供記憶素材

3歲前寶貝的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只要他感興趣的事物,他就會記得比較牢固。因此,給寶貝提供記憶素材時,父母要跟著寶貝的需要走,他對什麼感興趣,就給他提供與此相關的記憶素材。比如,寶貝對車鑰匙感興趣,他就會關注父母手裡的車鑰匙。那麼父母就可以假裝隨意地把車鑰匙放在房間某個角落,然後在寶貝面前嘀咕:“呀,我的車鑰匙怎麼不見了?放哪兒了?”他肯定在你放之前就關注這件事情,並且準確地幫你把車鑰匙從某個地方找出來。

4.創設豐富的環境強化寶貝記憶

從寶貝一降生,父母就要給寶貝提供豐富的試聽環境,讓他在潛移默化中接觸盡可能多的事物,豐富他的生活經驗。經驗越豐富,越有助於寶寶對事物的理解,而理解較深的事物記的時間自然也就越長。(文/林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