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前要不要給孩子讀童話?

愛好親子共讀的你, 曾為“3歲前要不要給孩子讀童話”而苦惱過嗎?童話故事中那些“悲慘”的、“不友好”的情節該怎麼給孩子讀?那些“大灰狼”“老巫婆”“壞繼母”的形象, 會不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甚至留下心理陰影?讀時又要注意些什麼?來看看今天兩位閱讀達人的討論吧!

甲方:經典童話適合3歲前的孩子讀

童話故事, 可培養3歲前孩子的情感能力

0~3歲, 是培養孩子情感能力的關鍵期。 而童話故事中蘊含很多種情感, 比如, 友善的、焦急的、失望的、憧憬的等等。 和孩子共讀這些故事時, 可以很好地發展孩子的情感能力,

Advertisiment
引導他去體會故事主人公在不同境遇下的感受。 比如, 主人公遇到困難後, 他是怎麼想的, 你覺得他會有怎樣的感受等等。 這也是在培養孩子的移情能力。 而這種情感能力對於培養孩子日後的同理心, 讓他學會在今後的社交中怎樣體會他人的感受, 至關重要。

童話故事, 功能性簡單, 結構完整, 可以發展3歲前孩子的語言能力

童話故事情節簡單, 而邏輯清晰, 適合孩子掌握語言的規律, 這是童話之所以被稱為童話的理由。 再者, 語言的形成需要內容,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話題。 童話故事對主人公的設計, 易讓孩子們產生共鳴, 比如憨厚的小豬、調皮的小猴、善良的公主, 這些人物被孩子們所認同與喜愛, 有利於激發他們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Advertisiment
當然, 我們在為孩子選擇童話時, 也要有所側重, 在0~2歲階段, 可以為孩子選擇以動物題材為主的童話, 如《小蝌蚪找媽媽》《狼和七隻小羊》等,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愛心與對自然的興趣;2~3歲可以閱讀一些人物題材的童話, 因為這個時期是兒童進入性格發展的關鍵期, 在這一階段, 建議尋找圍繞個人品德與社會規則的童話, 如《匹諾曹》。

另外, 孩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 會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探索與對外的探索, 他們按照一套掌握的“邏輯”去應對陌生的情境。 在童話故事中, 善良的主人公雖歷盡坎坷, 遭遇挫折, 但最終都會收穫幸福;而邪惡的壞蛋看起來狡詐、強悍, 最後卻一定是一敗塗地。 這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單純的故事結構,

Advertisiment
恰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套簡單的生活邏輯, 這樣的邏輯有助於兒童心理的發展。

建議 3歲前讀童話, 需注意的2大事項消極事件, 用積極態度來應對

誠然, 童話故事中有很多消極、負面的內容, 比如狼外婆、老巫婆等可怕的形象。 針對這類故事, 家長可以將其牽引到一定的高度, 如可從安全教育的角度切入, 因為大灰狼、巫婆其實象徵著生活中的一些“壞人”。 如果單純地和孩子講不要和“壞人”說話、不要和他們走, 可能很抽象。 這類童話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和“導向”作用。

讀童話, 3歲前不要“歸因”, 要“拓展”

給3歲前的孩子講童話時, 應當引導孩子順著情節“往前推”, 而不要“往後導”。 比如讀到白雪公主被趕出了城堡時,

Advertisiment
不要對孩子說:“因為她有個壞繼母。 ”而是應當引導孩子去思考在這樣的境遇下, 主人公是怎麼做的, 有怎樣的表現。 否則, 可能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如擔心“我會不會有個壞繼母?”或者, 當媽媽不滿足自己或在凶自己時, 就把媽媽和“壞繼母”聯繫起來。

乙方:童話並不太適合3歲前的孩子

童話, 對3歲前的孩子來說, 內容有些複雜了3歲前的孩子, 其實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並不長, 大約5分鐘以內。 而童話故事, 一般內容都比較長, 對於大部分3歲前的孩子來說, 很難有耐心把故事聽完。

另外, 3歲前的孩子, 受身心發展特點的影響, 其實更喜歡與自己生活貼近的事或物。 比如, 我們會發現, 孩子喜歡在書裡看到自己生活中遇到過的場景或自己身邊就有的物。

Advertisiment
例如帶孩子去過公園, 回來後給他看書上關於小朋友在公園裡玩樂的場景, 他就會特別興奮;如果他有一個玩具熊, 當看到書上也有一個玩具熊時, 就會特別高興。 而童話所體現的內容, 其實和孩子的生活是比較遙遠的, 是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 孩子未必會有興趣聽, 聽了也未必能理解。

3歲前是“吸收性”心智, “童話裡的消極內容如何把握”是考驗

其實, 不少童話的情節中都含有一些在成人看來比較消極的一面, 比如《拇指姑娘》《醜小鴨》等, 雖然結局都很美好, 但難免會讓人產生“漂亮的人, 會到處受歡迎, 醜陋的人會遭排斥”這樣的想法, 而3歲前的孩子, 是“吸收性”心智, 他對於故事裡的內容是全盤吸收, 而不會分辨判斷的。

讀這類故事,對於家長的要求就非常高了,要求家長對內容情節的引導要有很強的駕馭能力,也就是要讓孩子更關注到故事中“正能量”的一面,比如主人公在落難或被人排斥等等不幸的境遇中,是怎麼化險為夷、怎麼不屈不撓的。但由於3歲前的孩子,受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限制,他還無法與你探討和交流,所以,你有時也無法確定你對孩子的引導是否到位了,也無從得知在他對內容“全盤吸收”的過程中,究竟哪一部分的內容對他產生的影響最大。

而更為關鍵的是,受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也不是所有家長對童話都擁有這樣的駕馭引導能力的。因此,在當今圖書選擇如此豐富的時代,不如給孩子選擇一些與他們年齡和身心發展更貼合的繪本,未必一定要選擇那些經典童話。

經典童話,四五歲以後讀更合適

我建議,一些經典的西方童話,建議在孩子四五歲以後看更合適。因為這個年齡段,孩子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有了自主意識,也能很好地用語言和家長交流了。在這種情況下,和孩子共讀童話時,有不明白的地方,他會向你發問了,你們也可以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這時候,你對他的引導也能更“有的放矢”。

建議 童話共讀,2個建議

童話雖不是最適合3歲前孩子的童書,但並不排斥,關鍵看孩子興趣

童話雖不是最適合3歲前孩子閱讀的,但也不排斥,關鍵是看孩子有無興趣,如果他對這些故事並不感興趣,那麼就建議你將它們收起來吧。畢竟,現代的孩子,可供閱讀的選擇太多了,優秀的童書也不少。

建議選擇富含正能量的童話

如果孩子對童話有興趣,建議為孩子選擇富含正能量的類型。比如安徒生一些早期的童話,還是比較充滿幻想和樂觀精神的,如《野天鵝》《海的女兒》等。共讀過程中,注意引導孩子關注主人公積極向上的一面。

雖然兩位老師對“童話,3歲前適不適合讀”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但他們都提到對故事恰當引導的重要性。如果您有信心能很好地“駕馭”故事,那麼早些給孩子讀也沒什麼關係;但如果在共讀時,您對故事的有些內容還不確定是否能很好地把握,那麼不妨等孩子再大些,或者給孩子讀些別的經典繪本,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不會分辨判斷的。

讀這類故事,對於家長的要求就非常高了,要求家長對內容情節的引導要有很強的駕馭能力,也就是要讓孩子更關注到故事中“正能量”的一面,比如主人公在落難或被人排斥等等不幸的境遇中,是怎麼化險為夷、怎麼不屈不撓的。但由於3歲前的孩子,受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限制,他還無法與你探討和交流,所以,你有時也無法確定你對孩子的引導是否到位了,也無從得知在他對內容“全盤吸收”的過程中,究竟哪一部分的內容對他產生的影響最大。

而更為關鍵的是,受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也不是所有家長對童話都擁有這樣的駕馭引導能力的。因此,在當今圖書選擇如此豐富的時代,不如給孩子選擇一些與他們年齡和身心發展更貼合的繪本,未必一定要選擇那些經典童話。

經典童話,四五歲以後讀更合適

我建議,一些經典的西方童話,建議在孩子四五歲以後看更合適。因為這個年齡段,孩子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有了自主意識,也能很好地用語言和家長交流了。在這種情況下,和孩子共讀童話時,有不明白的地方,他會向你發問了,你們也可以就一些問題進行討論。這時候,你對他的引導也能更“有的放矢”。

建議 童話共讀,2個建議

童話雖不是最適合3歲前孩子的童書,但並不排斥,關鍵看孩子興趣

童話雖不是最適合3歲前孩子閱讀的,但也不排斥,關鍵是看孩子有無興趣,如果他對這些故事並不感興趣,那麼就建議你將它們收起來吧。畢竟,現代的孩子,可供閱讀的選擇太多了,優秀的童書也不少。

建議選擇富含正能量的童話

如果孩子對童話有興趣,建議為孩子選擇富含正能量的類型。比如安徒生一些早期的童話,還是比較充滿幻想和樂觀精神的,如《野天鵝》《海的女兒》等。共讀過程中,注意引導孩子關注主人公積極向上的一面。

雖然兩位老師對“童話,3歲前適不適合讀”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但他們都提到對故事恰當引導的重要性。如果您有信心能很好地“駕馭”故事,那麼早些給孩子讀也沒什麼關係;但如果在共讀時,您對故事的有些內容還不確定是否能很好地把握,那麼不妨等孩子再大些,或者給孩子讀些別的經典繪本,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