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歲女孩肚裡長2公分石頭!這個錯誤父母們都犯過

1 原來孩子的腎結石是這麼得的

醫生指出, 小朋友出現腎結石的原因有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飲食, 包括每日的飲水和營養的攝入。

1. 飲水不足, 加之蛋白質和鹽分的攝取量過多, 就會導致尿液長期處於濃縮狀態, 尿鈣或尿酸濃度升高, 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結石。

2. 不少小朋友不喝白開水, 偏愛喝飲料, 常喝這些富含草酸的飲料, 會大大提高草酸結石的發病率。

3. 過量的維生素C的攝入會導致人體草酸代謝異常, 從而促使了草酸鈣結石的產生。 醫生表示, 現在不少母親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而大量補充維生素C,

Advertisiment
而市面上的很多維生素C泡騰片每片維C含量達500~2000毫克。 這早已超過1~3歲幼兒的需求量, 也容易造成孩子尿路結石。

4. 濫補鈣劑導致孩子血鈣含量過高, 尿中的鈣濃度也隨之上升, 也會增加患結石的風險。

其他導致嬰兒患腎結石的因素

尿路先天性畸形、解剖結構異常, 會導致尿路梗阻、引流不暢, 繼發尿路感染而產生結石。

代謝異常。 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高尿鈣症引起腎結石。 另外, 酸代謝異常所致原發性高草酸鹽尿症, 可使2~3歲的孩子出現腎結石。

2 如何儘早發現孩子患上了腎結石?

兒童腎結石的臨床症狀有很多, 主要表現為疼痛、血尿、噁心、嘔吐, 可出現發熱、畏寒、寒顫等全身症狀。

小月齡的寶寶不會說話,

Advertisiment
尿路不暢會不時哭鬧, 小便時哭鬧得更加厲害, 還有可能伴有血尿、發燒、寒顫、不欲食等症狀。 較為嚴重的腎結石引起的腎區疼痛常從腰部或側腹部向下放射至膀胱區外☆禁☆陰部及大腿內側, 疼痛劇烈。 此時孩子哭鬧, 大汗淋漓, 噁心嘔吐, 甚至會發生疼痛性休克, 需要急救。

但因為此病發病率比較低, 當小朋友出現肚子疼的症狀時, 多會被認為是腸胃問題而被忽略。 所以, 如果家長們發現小兒有肚子痛的症狀, 可以再留心一下有沒有其他的相關症狀:

1. 孩子的尿液渾濁, 甚至有白色沉澱。

2. 孩子尿盆有尿堿出現。

3. 孩子尿尿的時候哭鬧。

當出現以上這些情況, 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 B超是簡單易行的檢查方式,

Advertisiment
能在早期發現腎結石。

3 預防從日常點滴開始

小兒腎結石預防大於治療。 爸爸媽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方面:

保證寶寶每日正常飲水量。 尤其是夏天, 寶寶出汗後要注意及時補水。 飲水對尿路結石有防治作用, 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控制蛋白、糖的攝入量, 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食量。 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B1及維生素C, 它們在體內的最後代謝產物是鹼性的, 而尿酸在鹼性尿內易於溶解。

補充營養要慎重。 維生素D 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症, 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 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補鈣、補充維生素儘量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對於小月齡嬰兒, 配方奶勿沖調過濃,

Advertisiment
勿過早給嬰兒添加輔食。 否則可能導致滲透壓和腎溶質負荷增加, 使孩子腸道和腎臟負擔加重。 專家認為, 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還是母乳餵養最佳。

增加戶外活動, 增強體質。 對於已經有輕微腎結石的小朋友, 多蹦多跳也有利於結石的排出。

相關用戶問答